APP下载

伪满时期日本在华资本研究

2020-09-17李雨桐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伪满洲国帝国东北

李雨桐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吉林长春 130033)

日本对中国东北三省主要以伪满洲国的名义进行殖民统治。1932 年3 月1 日,日本假借伪满洲国政府的名义发表了所谓的“建国宣言”,宣布伪满洲国成立。3 月9 日,溥仪就任伪满洲国“执政”。1934 年3 月1 日,日本伪造民意扶植溥仪称帝,改行帝制,年号“康德”。在给伪满洲国披上“独立国家”外衣的同时,日本对伪满洲国内部实行严格的操控,使伪满政权沦为其在中国东北实施法西斯专政的工具。

一、政治先行,主导经济

1932 年3 月10 日,溥仪就任伪满洲国“执政”的第一天,就与日军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签订了《日满密约》,将伪满洲国的国防、内政、经济和人事任免等大权全部交给日本。日本政府和军部就促进傀儡政权成立制定了《满蒙问题处理方针要纲》。该《要纲》明确提出:“鉴于满蒙已从中国本土独立,形成统治支配一定地域的一个政权的现状,今后应诱导它具备一个国家的实质。目前满蒙的治安主要由帝国来维持,满蒙作为帝国对华、对俄国防的第一线,绝不允许外部扰乱。为确保上述目的的实现,可适当增加帝国驻满陆军之兵力,如有必要亦应增设海军设施,将以新国家为对手,恢复和扩充我在满蒙权益。为尽速执行帝国在满蒙的政策,应设置相应的统治机关。在努力实行上述措施时,应尽量避免与国际法乃至国际条约的抵触,应尽可能采取由新国家方面自主要求的形式进行。”

满蒙问题处理方针要纲

昭和7(1932).3.12 阁议决定

根本方针

一、关于满蒙,期望使该地在帝国支援之下,在政治、经济、国防、交通、通信等各项关系上,表现出具有帝国存立的重要要素的性质。

二、鉴于满蒙成为由中国本部政权分离独立的一政权所统治支配的地区,要任凭其逐步具有作为一个国家的实质。

三、现在满蒙治安的维持主要由帝国担任。将来满蒙治安的维持及满铁以外铁路的保护,主要使令新国家的警察乃至警察部队承担。为此目的,使之谋求此类新国家治安维持机关的建设与刷新,特别是以日本人充当其领导骨干。

四、以满蒙地区作为帝国的对俄对华国防的第一线,不允许来自外部的扰乱。为此目的,应相应地增加帝国驻满陆军并应进行必要的海军设施,不允许新国家正规陆军的存在。

五、以新国家作为对方,恢复和扩大在满蒙的我国权益。

六、当实行以上各项措施时,努力避免与国际法及国际条约相抵触,其中入于满蒙政权问题的措施,由于有九国条约等的关系,在可能限度内可采取似乎是出于新国家方面自主的提议的形式。

七、为贯彻帝国关于满蒙的政策需要尽快设置统制机关,但暂且维持现状。

(日本外务省,WT27,imt149,第21-24 页。)

日本基本实现对中国东北三省的军事占领后,通过在政治上操纵伪满政权实行法西斯统治在军事上实行残酷镇压、在经济上实行疯狂掠夺、在文化上实行奴化教育,逐步加强对这一侵占区的殖民统治,以达到将中国东北三省变为任其奴役和宰割的殖民地的目的。

二、资本侵入,经济全面溃败

东北原是中国唯一的出口超过进口的地区,1927—1931 年平均每年出超1 亿关两,1931 年达1.69 亿关两。日本占领东北后,1932 年尚有1.2 亿日元(近1 亿关两)的出超,以后即变为年年入超,且不断增大,1940 年达10.8 亿日元。

伪满贸易的大量入超,实际是对日本、朝鲜、台湾(日元集团)贸易的结果,而对其他国家的贸易,则除1940 年以外都是出超。伪满对中国关内的贸易也是出超。日本占伪满进口的70%以上,出口的50%以上。就是说,伪满以其大豆产品以及煤铁的优势所取得的贸易收入,不足以抵补日本货的倾销,造成与日俱增的入超。

东北出口的王牌商品大豆、豆饼、豆油原占出口总值的60%以上,1931 年达492 万吨;但在日本占领后即不断下降,到1940 年仅占28.9%。花生的出口一度增长,1937年以后一落千丈。日本竭力搜刮东北的粮食以之出口,但伪满农业不振,总无成效。供应日本军备的铁矿和生铁是日寇掠夺的重点,出口是增长的。煤的出口原主要供应关内,伪满时期亦趋减。

东北的民族资本,原大量经营矿业。1924 年以后,大型矿陆续被收归官营或掺入奉系资本,小矿则续有发展。这些小矿资本不过万元,但在通化、锦西、怀仁、吉林、穆棱以及热河赤峰等地亦有资本二三十万至百万元的煤矿。盖平、海城的苦土、滑石矿有40 余家,但资本不过数百元至一二千元而已。工业方面仍以传统的老三行即油房、磨房、烧锅为主,亦均有发展。据统计,1919—1923 年东北新设油房115 家,年均23 家;1924—1928 年新设131 家,年均26 家;1929—1931 年新设91 家,年均30 家。不少油房已改用机器和机械动力。磨房业这时已主要是机器面粉厂。1921 年东北有华商面粉厂57 家,资本1087 万元,日产能力8.9 万包,1931 年有70 家,资本1514 万元,日产能力12.1 万包。其中包括双合盛、天福兴等大厂。烧锅业,1919 年东北有专业酒厂119 家,1922—1931 年新设315 家。每家资本不过一二万元,但亦有资本10 万元以上的酒厂7 家,内6 家已使用电动机、蒸汽机。此外,柞蚕丝和织布厂、针织厂属新兴工厂,发展较快,唯资本甚小。

伪满的进口是不断增长的,1933—1941 年增长173%,同期出口仅增长50%。但此项增长主要是1937 年以后物价上涨所致,按长春(伪都)物价指数修正,则进口仅增2%,而出口下降近一半。故伪满的对外贸易一直处于不景气状态,尤其出口严重萎缩。

表1 伪满对外贸易和日本对伪满投资(1932-1944 年)①

表2 日本在东北投资估计

1936—1941 年日本对伪满投资共达47.31 亿日元,为数至巨。这是因为日寇全面侵华,东北成为其军需生产基地。不过此时期日本物价上涨,日元购买力下降,实际投资低于名义投资额。我们按前列东京物价指数逐年修正(以1936 年为基期),则本期对伪满投资仅合31.06 亿日元。加上前期的44.43 亿日元,则1941 年日本在伪满投资为75.49 亿日元(1936 年币值)。

太平洋战争后,日本财政困窘,投资能力大减。1942—1945 年6 月日本对伪满投资共35.96 亿日元,同样逐年按物价指数修正,仅合18.87 亿日元。加上前期结存数,共为94.36亿日元(1936 年币值)。这可代表日本在伪满投资的最高额。

三、结语

伪满将关税作为“国税”的同时,又将盐税列入“国税”之中,以确保财政收入。盐税占主要税入财源的比例为1O%左右。从1931 年至1936 年,盐税总计达1650 万日元以上,盐税最高的年份1932 年为436.2 万日元,1936 年为260 万日元。

“确立国家基础、维待治安为编制预算的重点”,这是伪满财政支出的重点,也是伪满初期财政政策的明显特征。“这种状况并非由伪满的消费物资需求的急剧增长所致,而是日本赤裸裸地实施侵略政策剥夺了中国东北民族资本市场造成的结果。”这标志着东北已完全变成了日本倾销剩余商品的市场,同时也加深了东北对日贸易的依附性。

总之,受到日本在华资本的影响,伪满贸易结构和贸易对象都发生了变化,进而导致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变化。不断增加的入超额,不仅加重了东北人民的经济压力,同时限制了民族经济的发展,工农业生产及出口工业更是严重滞后,进而加深了东北对日本贸易的依赖程度。这既标志着东北贸易的附庸化、殖民地化,也标志着东北经济的附庸化、殖民地化。

猜你喜欢

伪满洲国帝国东北
恐龙帝国(6)
恐龙帝国(5)
恐龙帝国(4)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大东北的春节
铁蹄下的东北——伪满洲国时期日本侵占东北罪行纪实
伪满洲国时期农产品价格变化及其影响
浅析伪满洲国傀儡帝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