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古代汉语课程的育人策略研究
——以语文教育专业蒙古族学生为例

2020-09-17张丽霞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古代汉语文选蒙古族

张丽霞

(呼伦贝尔学院,内蒙古海拉尔区 021008)

高校的古代汉语课程不仅承担着传授语言词汇知识的任务,同样也担负着立德树人的责任。作为高校学生古代汉语学习的主阵地,高校的古代汉语课程在形成文化凝聚力、建立理想信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对于语文教育方向的蒙古族学生来说,汉语的教学更具有民族认同的深远意义。在大学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定位下,为了实现全方位育人的教学目标,结合语文教育的专业特点和蒙古族学生的民族性格,高校语言课程的教学策略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完善。

一、从教学内容上构建符合民族特点的古代汉语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却是高等教育教学理念上的一个跨越式进步,这一理念的提出,以教学目标为起点引起了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巨大转变。高等教育需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培养出德才兼备、品学兼优、能力过硬的应用型人才。语文教育专业蒙古族学生的古代汉语课程要想实现全方位育人,就有必要依据其特性构建完善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面向蒙古族学生的古代汉语课程需要符合蒙古族学生的民族特点,需要为其量身定。与一般的汉族学生相比这个专业的蒙古族学生具有鲜明的特点:其一,他们具有本民族的独特民族性格——能歌善舞、活泼积极、较强的竞争意识等;其二,他们汉语基础相对薄弱,古代汉语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难度系数较高;第三,他们的专业学习承担着汉语言文化传播的重任。基于此,语文教育专业蒙古族学生的古代汉语课程能否从教学内容上实现以简御繁和扩展教学成为成功构建古代汉语课程思政的一个切入点。

就目前大部分本科院校的古代汉语课程而言,都存在着教学内容繁杂与课时短缺的矛盾,这就存在内容甄选的问题。由于蒙古族学生汉语基础相对薄弱,针对他们的古代汉语教学一方面要在教学深度上淡化研究型内容,以扩展文化教学广度的形式实现基础的夯实;另一方面要在内容选择上尽量选取故事性强的文选内容,以文选内容的情节衔接淡化语言难度。以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为例,《战国策》部分文选有《冯谖客孟尝君》《触龙说赵太后》《江乙对荆宣王》《庄辛说楚襄王》等,针对学生的特点,《战国策》文选中比较适合重点展开的是《冯谖客孟尝君》《江乙对荆宣王》。《冯谖客孟尝君》虽然篇目长,但文选故事性强,易于实现教学的情节引导,而且大家熟知的成语“狡兔三窟”出自此文,便于实现古今知识融合。《江乙对荆宣王》在对话中讲“狐假虎威”的故事,学生对于这个故事十分熟悉,以此为基础来学习古汉语,入门容易,便于逐步深入。通过有效的文选选择,可以实现课程学习难度的可驾驭。这是开展隐性课程思政、实现全方位育人的基础。

从课堂教学讲,在学生充分理解语言知识点的情况下,古代汉语课程可以结合文选内容挖掘其中蕴含的价值理念,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下面仅选取王力教材中《左传》文选中部分内容,列出教学内容中可实现的课程思政内容:

这部分隐性思政教育的实现,需要教学内容的文化扩展,而这种扩展不仅达到了全方位育人的目标,而且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生动性;不仅有助于蒙古族学生建立对汉文化的认同感,而且为其古代汉语学习提供了底蕴支撑。

二、以激发学习热情为基础策略调整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古代汉语教学中,特别是针对蒙古族学生,常常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基于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成为古代汉语教学需要攻克的一个难关。

培养蒙古族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学习兴趣,不仅需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有效选择和实施来实现深入浅出的课程教育,还需要在教学策略上进行符合民族特点的可行性尝试,比如课本剧表演、以蒙汉文化意象共通点为基础的教学设计、闯关挑战模式的考核方式等。

课本剧表演是配合蒙古族学生能歌善舞、具有较强的表演天赋的民族特点而设计的。教师对于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文选内容,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其将文选内容排演拍摄成课本剧。为了节省教学时间,教师可以在微信平台或教学网络平台上展示作品。这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对于课堂学习的课下延展、学习兴趣的养成大有助益。以蒙汉文化意象共通点为基础的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民族文化融合的基础上的。不同的民族因经济形态、地理环境、历史流变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文化理念。然而各具特点的民族文化又存在着共同之处,教师要借助文化的相通点,形成文化共鸣,促进蒙古族学生的古代汉语学习。具体方法很多,最简单的是将蒙古族的谚语引入课堂。《子产不毁乡校》讲述的是子产广开言路的故事,这篇文就可以用蒙古谚语“有山一样的靠山,有草原一样的心胸。”进行课程导入,从而形成蒙汉文化融通共鸣。闯关挑战的考核方式是指设立分层次的成绩考核内容。简单说包含两个步骤:一,要将期末考核的一次成绩分化成为过程性考核的多次成绩,学生的最终成绩由多次考核按照百分比计入总成绩获得;二,对于每次过程性考核的内容进行分档——简单、一般、较难、困难,学生只有通过低档次的考核才有资格挑战更高档次,而不同档次的分数计入总成绩的百分比不同,难度越高分数计入总成绩的分值越高,取历次考核的最好成绩合成期末总成绩。蒙古族是一个富有竞争意识的民族,闯关挑战模式的考核方式就是要借助这一民族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三、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实现对学生分析能力、总结能力、思辨能力、表达能力等能力的养成。对于古代汉语课程来说,开展适合学生特点的实践教学,既是课程教学的需求也是课程改革的出口,同时也是实现课上课下融合教学的关键。当然,实践教学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这里结合语文教育专业蒙古族学生的特点,我们简单谈谈配合学生社团的竞技活动和模拟教学研究两种。

教师可以与相关的学生社团合作,开展适应学生基础的古汉语相关竞技活动。对于语文教育专业的蒙古族学生而言,他们的基础相对薄弱,竞技内容要符合实际,可以选择适当的时段开展诸如繁体字识别大赛、古汉语基础知识竞技赛等比赛。如果没有可以合作的社团,教师也可以在教学班内,让学生组队进行逐轮的淘汰赛。不管哪种形式的赛制,对于最终的获胜者一定要配合适当的奖励(如期末成绩的额外加分)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模拟教学研究这一方式是配合语文教育的专业特点设计的教学方式。语文教育专业的蒙古族学生其职业指向是中小学语文教师,这些学生的学习不仅是自我的知识积累还肩负着知识传承的责任。这就需要他们具备必要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结合这两种能力的养成,我们可以尝试进行模拟教学研究的探索。教师在对教学内容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建立难度适宜的古汉语教学研究课题,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选择课题目录中的内容来进行教学研究。模拟教学研究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对整个课题申请、研究、结题工程进行指导。同时可以采取优胜劣汰的原则,一方面避免全员立项给教师带来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对于最终成功结题的课题小组给予期末加分的成绩奖励。

四、小结

古代汉语是一门语言课程,除了专业知识传授以外,还肩负着培养学生能力素养的教学任务。单纯的课堂教学或教师单方面的输出教学无法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对古代汉语课程进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全方位的调整和改革。对于语文教育专业蒙古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古代汉语的课程教学只有适应他们的特点,才能焕发课程活力、实施有效教学、实现全面育人。

猜你喜欢

古代汉语文选蒙古族
画与理
如何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义*——何九盈先生《古汉语词义丛谈》评介
画与理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对师范学校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探讨
画与理
画与理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