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对分课堂”的高校线上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0-09-16王倩倩张梦雅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对分课堂内化学习者

王倩倩,张梦雅

(合肥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1 研究背景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日益成熟,线上教学逐渐成为高校授课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线上教学有灵活便捷等优点,但也存在着互动性差、针对性弱等不足,再加上学生个体差异等原因,线上教学的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教学实践的总结,高校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教师对线上教学的理解不全面、不深刻。[1]不同年龄、课型的老师对线上教学的内容、形式理解不一,接近一半的老师认为线上教学就是将线下课堂搬到线上进行实施,[2]忽视了线上线下教学的区别;部分老师将教学重点聚焦在技术和操作层面,醉心于摸索和展示炫酷的现代化技术,忽略了最根本的教学设计。二是部分课程照搬现成网络课程资源,简单使用现有资源。这样难以满足学生动态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过程,提供动态化、个性化的教学是教师最重要的主体作用之一。在网络资源空前丰富的当下,教师应积极发挥主体作用,根据课程和学习者的特点谨慎筛选、合理利用资源。三是学生线上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学习参与度难以保证。有研究表明,学生对于适应在线学习的信心不足,学习主动性较差,学习过程需要督促。[3]

优质的线上教学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满足学生动态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因此,线上教学的设计至关重要,教师应根据课程特色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计,具体包括教学资料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讲授与讨论环节时间的分配和课程评价的选择等。因此,笔者采用“对分课堂”模式改进线上教学设计,以期解决上述问题,促进教学效果。

2 对分课堂

2.1 对分课堂的概念

“对分课堂”由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张学新教授创立,该模式通过对内化和吸收过程的强调,在教学中合理安排“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的配比,实现这两种模式的整合,形成“对分课堂”的新模式。[4]“对分课堂”既保留了传统教学手段中的教师讲授,又重视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强调生生、师生互动,突出了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目标。

传统的“教师讲授”过分依赖和强调教师的权威,忽略了学生的感受;而“讨论法”过多强调学生的主角地位,往往牺牲了教学过程中的系统性和针对性,讨论的质量和效果常常无法得到保障。在此基础之上,“对分课堂”重新分配了教学环节的时间,把一半的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互动式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个步骤:讲授、内化和吸收、讨论。讲授环节中,教师帮助学生形成关于知识的整体认知,厘清该教学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定位。同时,教师特意留白,将部分内容布置成作业和讨论任务。学生在作业和准备讨论的过程中内化吸收所学内容,为下一步的“讨论”铺垫。讨论包括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教师在讨论过程中起到引导、答疑和评价等作用。

2.2 理论基础

“对分课堂”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心理发展理论传入西方,与建构主义学说结合而逐渐形成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由学习者自我构建的,不由他人传递,而且这种建构发生在人际交往环境中,是社会互动的结果。[5]学习者需要在社会文化情境中与同伴、教师等人员互动、分享,从中不断丰富、更新自己的理解,进而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6]

具体说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知识的建构发生在社会文化背景之中。社会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情境性。[7]只有把知识放在相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进行学习,学习者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第二,学习是学习者互动的过程和结果。[8]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学习者通过与社会环境的互动来建构和发展的。通过交流与合作,相互启发和补充,学习者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吸收和内化。第三,学习是通过主动的意义构建实现的。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学习者应该主动去发现原则、概念以及事实。

2.3 “对分课堂”线上教学模式的优势

利用“对分课堂”改良线上教学具有一定的优势。第一,“对分课堂”的教学理念可以帮助教师厘清线上教学思路,整理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线上呈现方式。“对分课堂”双主体的理念与线上教学的自主式、探究式学习思想不谋而合,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监督者及合作者。学生也通过高质量的生生、师生互动,实现知识的构建。第二,“对分课堂”三个步骤、五个环节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教师优化线上教学设计,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对分课堂”主张在学生“内化和吸收”之后进行“讨论”,这样使讨论和反馈更充分,能够满足对学生动态化、个性化的教学指导。把线上课堂时间一部分保留给教师,一部分分配给学生讨论,一方面,教师在场感强,使讨论更加有效;另一方面,学生参与感强,能有效答疑解惑。第三,“对分课堂”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有针对性地改进线上教学参与度低、互动性弱等问题。“对分课堂”将一半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人翁的感觉,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在同伴影响的作用下,克服缺乏自信、畏难等不良情绪。

3 基于“对分课堂”的高校线上教学实践

3.1 教学模式

笔者以“化学工程英语”课程为例,详述“对分课堂”线上教学实践。该课程为国内某高校化学专业选修课,40名化学专业二年级学生选修该课程,年龄在19~20岁之间。该课程在2020年春季学期以线上教学形式展开。教师在接受学校组织的线上课程培训之后,选择“教学立方”和zoom进行授课。教学立方以智慧课堂的方式为教学资料的呈现、作业的上传、师生互动和考勤等提供平台;zoom软件以实时议会的方式为教学直播提供便利,使用界面友好、方便、互动性强。

教师在课程初期主要以直播和录播相结合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以线上答疑和互动为辅助。然而,通过课堂观察以及课后交流,发现多数同学学习参与感弱、积极性低、学习效果差。通过教学反思和文献阅读,教师打算利用“对分课堂”重新设计线上教学。

因此,教师在进行第二单元“化学的历史”的教学时,采用“对分课堂”改进线上教学实践。改进后的教学分为三个步骤:第一,直播讲授。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关于本单元知识的整体认知,厘清该教学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定位。教师首先总体介绍了化学在各国的演变发展历史;然后以历史上的著名化学家为线索提炼出化学历史发展的时间轴;最后特意留白,将具体历史时刻及成果布置成作业和讨论任务。第二,内化和吸收。教师布置了两项作业,一是结合化学历史发展时间轴填写“化学的历史”表格。二是结合化学的历史发展脉络介绍一种化学元素。这两项内容都被要求在小组讨论中完善,再进行全班交流。讨论和交流等输出任务是为了倒逼学习者输入,同时,面对形成性评估的日常计分和同伴压力,学生会主动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外化成高质量的作业和课堂展示,极大地促进了知识内化和吸收的效果。第三,在线讨论。此环节让学生先进行小组交流,在组内归纳整理的基础上进行全班汇报。这两个层面的交流都可以“亮考帮”(1)亮考帮指的是“亮闪闪”“考考你”和“帮帮我”三个互动环节。“亮闪闪”是展示出你所学所获,“考考你”是考查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帮帮我”是就不明白的问题请教同学们(张学新,2014)。为依托,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就知识点进行交流与分享。在此过程中,学习者的个人表达和相互提问,提供了很多记忆线索,能够有效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和相关知识的提取,同时也可以避免学习者对于某些知识点的错误理解。

表1 “对分课堂”线上教学模式

3.2 教学反馈

为了了解学生对“对分课堂”线上教学模式的态度和教学效果,笔者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半结构访谈。问卷调查主要包括 “参与度”“学习效果”和“接受度”这三个维度。

表2 问卷调查结果

从“参与度”维度看,77.8%的学生认为“对分课堂”线上教学可以变“被动”为“主动”,能将被动听课的状态转变为“做中学”的探索式状态。具体教学环节中,学习者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尤其是“内化吸收”环节——89.7%的学生表示他们能够认真完成作业、为讨论做准备。从“学习效果”维度看,83.8%的学生认为“对分课堂”线上教学可以促进对学习内容的理解;77.9%的学生认为“对分课堂”线上教学对促进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帮助。同时,74.9%的学生认为同伴讨论对学习有帮助。从“接受度”维度看,86.6%的学生愿意采用“对分课堂”模式进行线上学习,而且82.3%的学生愿意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采用。同时,71.9%的学生表示能很好地适应该教学模式。

从表2数据中可以发现:第一,绝大多数学生对“对分课堂”线上教学模式持积极和肯定的态度。第二,“对分课堂”线上教学模式可以有效促使学生从被动在线听课转变为积极主动探索式学习。第三,通过教师合理地设计教学、安排任务,学生能够积极投入课上课下的学习。第四,大多数学生对于同伴支架作用持认可的态度。第五,对于一个较新的教学模式,学生的适应和熟练运用都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

针对上述发现,笔者进一步对受试进行了半结构访谈,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感受、自我效能、同伴支架作用和存在的问题等。总体来说,学生对“对分课堂”线上教学模式的体验感较好,该模式为师生深入互动提供了平台,促使学生认真参与各个教学环节。例如,学生们在访谈中这样说:

“同学之间平时很少探讨专业问题,即便有,时间也很有限,“对分课堂”为相互学习提供了平台和机会,而且讨论时间较充分。”

“之前老师讲得很多,觉得无所谓,现在有一半时间是同学们讨论,老师讲的内容只剩一半,所以老师一定是把最重要,最干货的部分拿出来讲,因此我听得就格外认真。”

然而,对于讨论环节,学生们尚且需要一个适应和熟练的过程,并能够逐渐在实践中摸索掌握“讨论”的门道和方法。例如:

“一开始有点不知道如何展开讨论,后来根据老师的任务安排,看别组同学一般从哪些切入点进行,就相互学习,后面慢慢觉得讨论没有那么难了。”

“本来想着线上讨论会不会不方便,结果发现这样不用面对面说,反而更放得开了,因为不会觉得很尴尬。大家分工讨论都比较积极,哪怕个别同学不是很积极的话,我们就分工或者轮流来。总之,每个人都参与进来的。”

同时,访谈也暴露出“对分课堂”线上教学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问题多关于讨论准备环节。例如:

“为了准备讨论,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其中还不乏走一些弯路,如果有老师指点一下,可能会节约时间。”

“网络资源太多,有时候信息的筛选和辨别很难,希望老师可以有针对性推荐,同时传授我们鉴别的方法和标准。”

另外,对于同伴支架作用,学生们的态度也有一个转变的过程:一开始不太在意同伴的表现、反馈和建议,随着互动的加深,逐渐意识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积极作用。

“以前习惯听老师讲解,不太信任同学的意见;后来发现讨论时,同学们集思广益,看问题的视角更全面、信息量更大。”

“全班汇报时,有的小组超级厉害,做得很专业,很学术,就想着我们组也不能落后。所以花了很多时间去准备,而且还借鉴了一些其他组做得好的地方。”

3.3 教学反思

通过问卷和访谈发现,学生们认可“对分课堂”线上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帮助学习者在积极探索的基础上构建知识体系。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如何更好地展开讨论,如何在庞大的资源中寻求有效信息等。因此,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设计讨论任务,引导学生学习。第二,教师应选用界面友善的平台,做好资源推荐、信息检索和甄别的培训工作。第三,教师应积极引导同伴合作,发挥支架作用,同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4 结语

线上教学是未来教育发展趋势之一,高校也不例外。不管采用什么模式进行教学,教学的灵魂是促使“学习”发生。“对分课堂”以“学习”为中心、教师和学生为主体,重新分配了讲授和讨论在教学过程中的比重,优化了线上教学设计。同时,还有效转变了学生被动听课的消极状态,激发了学生求知探索的兴趣和积极性。另外,“对分课堂”中的同伴支架作用,也促进了学习者知识的构建、内化和吸收。总之,“对分课堂”为线上教学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模式,为促进高校线上教学效果提供了发展思路。

猜你喜欢

对分课堂内化学习者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