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分层教学法在高校羽毛球俱乐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09-16黄正锋宦集体金文慧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实验班羽毛球俱乐部

黄正锋,宦集体,金文慧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教学部,安徽 芜湖 241003)

1 研究目的

羽毛球运动自2012年在我院作为体育选项课程以来[1],以其能够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培养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感知运动的快感和愉悦身心、并具有较强的运动游戏性而受到众多学生的喜爱。但是,羽毛球教学都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考核内容,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练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能持久,个人能力得不到展现。本文旨在根据学生羽毛球基础水平、身体素质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实施动态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达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促进所有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个人能力得以充分展现,对体育俱乐部教学效果进行实证性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选取芜湖职业技术学院2018级羽毛球俱乐部学生40人作为实验班,选取2017级非俱乐部班学生40人作为对照班,于2018年10月发放问卷80份,两学期结束后即2019年5月发放问卷80份,有效问卷共160份,有效率为100%。

2.2 研究方法

2.2.1 实验班与对照班教学内容

两个班采用相同的教学内容,即羽毛球基本技术发高远球、击高远球、场上基本步法练习、各种小球技术、单打、双打技战术。

2.2.2 实验班与对照班授课模式

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准备活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教师集体纠正错误—个别指导—考核评价。

实验班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准备活动—教师讲解示范—分组—教师指导每组练习—学生练习—考核评价重新分组(对不同进度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辅助练习手段)—教师个别指导纠错—考核评价。

2.2.3 实验班与对照班教学目标

对照班所有学生制定统一教学目标,即熟练掌握和运用动作技术。教学内容依次为:发高远球、击高远球、场上步法、各种小球及单打、双打技战术。

实验班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进度的教学目标,包含六个等级的教学层次。(1)兴趣提升级:培养学生对羽毛球运动的认知,传播羽毛球运动文化,观赏大型比赛赛事录像,通过多渠道了解羽毛球运动基本知识。(2)入门教学级:通过对球与拍的实际操练,实践性感受羽毛球乐趣,分组进行顛球熟悉手感,通过多球喂送培养学生击球准确性,以达到多拍效果。(3)提高巩固级:从固定姿态、动作定型等方面要求学生正确掌握架拍、挥拍、击球的动作及发力顺序,逐步提高学生的击球效果。(4)熟练掌握级:强化正反手发球,高质量完成高远球击球及多球连贯。专项训练移动步法,以“米”字步规定模式反复训练,完成步法移动定型。(5)比赛竞技级:强化反手训练,进行网前小球处理,并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勾、推、抹、挑,实战训练,以常规比赛模式全面训练学生的进攻、防守与移动,当基础能力提高到一定水平时,进行连续多球训练,如一对二、一对三,全面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6)综合运用级:加强学生的力量和耐力训练,提高杀球的攻击力以及全场比赛的体力保障。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对六个层级的掌握分为三个层次:了解并初步掌握动作技术过程、较熟练地掌握技术动作和能熟练地综合运用技术动作。前四个层级教学到大一两个学期初级班的全过程,五六两个层级则主要体现在中级班和高级班的单项运动训练和比赛之中,学生在三个年级中选拔。

2.2.4 实验班与对照班教学模式

对照班采用的是常规班级授课制教学模式,运动技能教学以讲授与示范统一、整体与局部结合、预防与纠错分析等为主的方法,教学缺乏针对性。首先,面向全班学生,讲解羽毛球各类技术特点,以及如何在比赛中进行合理运用,各种技术的动作要领以及出现在泛化、分化和动作定型阶段的重点难点等。在学生初步感知完整动作技术基础上,教师将技术动作做分解示范,让学生通过思维,理性认识动作过程,之后进行分解法教学。将完整规范的技术动作划分为若干相互联系的环节,按照时间先后、空间部位和时空结合的思路,分别进行教授与练习,最后完整地教授动作。在练习环节中,学生通过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及教师的示范动作,不断改进提高运动技术,逐步感知领悟羽毛球运动的文化内涵,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每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及时采取有效的手段措施,纠正学生掌握动作技能中产生的错误动作,持续改进与完善学生的技术。最后通过统一的考试制度和成绩评价的方法对动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进行考核和评价,了解教学效果。

而实验班则依据事先建立的教学目标层次按照动态分层法进行分组教学。首先,在初次教学活动课上对学生羽毛球专项身体素质进行测试,其中包括跳绳、立定跳远、20*5往返跑、场地两侧移动等。测试完成后,根据专项素质综合统计结果,将学生初步划分为三个层次,根据各个层次运动技能形成中对学习新动作的三个准备程度,即学生的体力准备程度、运动经验积累和心理准备程度制定每个层次的教学方案,教学方案中包括各个层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和教学考核评价方式等。每层级的教学内容完成后,教师依据临场考核,通过筛选,以学生的动作展示划入符合学生能力状况的相应等级,以动态分配原则制定新的分组分级教学活动,以达到不同层级的目标需求。

2.2.5

在为期两个学期初级班的俱乐部分层次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运动兴趣、运动技能逐渐显示出差异,依据校内外各类体育竞赛的需要,在俱乐部中选拔学生参加中级、高级俱乐部班学习,进行专项运动训练,为培养体育人才作贡献。

3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后对照班与实验班专项身体素质指标测试结果与分析

表1 实验前专项身体素质指标测试结果对比

表2 实验后专项身体素质指标测试结果对比

通过表1和表2的对比分析,两个班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实验前后没有明显差异。教学中,教师采用了同样的提高学生基础体能素质的办法,例如跳绳、深蹲、短距离跑、长距离跑、腹背肌等提高力量、速度、耐力、弹跳力、灵敏性及柔韧性的各种素质训练。在练习中,学生自己可以控制运动的强度和幅度,加上每次课素质练习的时间有限,短时间内很难大幅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因此,两个班的实验前后差异不大。

3.2 对照班与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前后学习自信心测试结果与分析

表3 学生学习自信心测试结果对比

由表3可知:实验前对照班学生与实验班学生在学习自信心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后的测试结果显示,两组学生学习自信心均表现出显著性的差异(p<0.05),说明动态分层教学法在对学生自信心的提高上要优于传统授课法。分析认为:动态分层教学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心理需求,在教学中贯彻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运动能力与个体学习能力差异的因材施教原则,制定动态的、多层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通过因材施教与学生自我学习安排适合的运动内容、运动量。它突出学生个体的主体性,不苛求每个学生对每个运动技术的完全掌握,绝大多数学生以强身健体、满足学生个人自信为目标,这样的课堂教学教师不用过分强调教学过程的统一化而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和体验,因此,学生的自信心在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提高。心理学研究表明,自信心的提高有助于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它可以发挥学生的潜在运动能力,并且会希望自己越来越接近教师所期待的学习状态,进而得以完成与自己运动能力相称的运动技能。反之,过早地期盼学生掌握规范的运动技能,则部分对自己运动能力评价困惑和运动能力不足的学生会有较大的畏难情绪,并在无法掌握的情况下失去信心。而在课堂中运用动态分层教学法,可以给整个教学过程提供弹性宽松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潜在学习能力得到最大发展。

3.3 对照班与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前后学习动机水平测试结果与分析

表4 学生学习动机水平测试结果对比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成就动机会依随教师与学生所建构的动机气氛而调整,学生学习的成就动机需要与自我效能感与教师的激励教学方式有非常高的相关性。对待不同需要的人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成就动机的建立。当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动态分层教学法时,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减轻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紧张感、焦虑感,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原始动机需求(增强体质、愉悦身心),在他们的基本需要已得到适当满足以后,又受到更高层级的动机——“超越性动机”的驱动[2]。这种驱动有利于学生主动、积极地尝试掌握更高层级的技术,内在的需求促使个体实现自我价值从而促进教学相长。反之,当基本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会导致学习运动技术的动机逐渐消失,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

3.4 实验后两个班学生对采用的教学方法的评价

表5 实验后两个班学生对各自采用的教学方法的评价对比

从表5可以看出,从符合个性心理特点、符合因材施教原则、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明显提高专项运动技术水平几方面来看,运用动态分层教学法的实验班,在所占班级的人数上均大于对照班,说明动态分层教学方法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具有更高的倾向性。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体育教学实行俱乐部制在我校刚刚起步,但一年的改革实践说明,体育俱乐部有利于高校体育教学目标达成,应当坚持,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俱乐部动态分层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较,在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与动机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在教学评价上,动态分层教学法也更加符合因材施教原则。

4.2 建议

4.2.1 要执行教育部颁布的《全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坚持教学目标

实施体育教学俱乐部制,是高校体育教学组织体制的重大改革,而不是把体育教学变成教学无目标,考核不计目标达成的体育课外活动,上课“放鸭子”。任何脱离教学目标的“学习兴趣”,不讲严格要求的“快乐体育”,都不是高校体育课程应有的基本属性。

4.2.2 关注个体差异和心理需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并明确与自己相适应的运动技能目标,使学生能把大学阶段的运动技能目标与终身体育联系起来,由此形成正确地、间接地、长远地学习动机,从而推动学生产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使动机具有持久而强大的动力作用[3]。

4.2.3 科学动态分层,提高教学效果

在体育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如何把握和处理好诸要素的关系,选用适当的方法、手段与组织形式、精选教学内容、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准确确定教学目标等,都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心理、生理特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动机、兴趣、态度与学习方法等,从而组成一个动态的、综合的“合力”[4],这是高校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4.2.4 运用控制反馈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俱乐部制体育教学的最大优势在于,教师与学生近距离接触,大大缩短了双向交流的空间,信息反馈的过程更加可控、有序,教学效果更易于显现。教师在教学和指导运动训练中,应自觉提高分析学生学习效果与目标差距的能力,及时调整教学部署、方法与手段,科学运用分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及时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在教学中及时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逐步迈向不同层次的运动技术平台,积极参加中级班和高级班的学习。

4.2.5 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新目标

在初级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少数“运动尖子”,要让每一个学生的运动基础和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6]。作为控制和把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第一负责人的体育教师,要采用分层次教学和其他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有一个主动探索、张扬个性的时间和空间,充分拥有课堂,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实现与中国梦相匹配的学校体育战略新定位。

4.2.6 创新体育俱乐部教学,为增强学生体质探索新路径

学校体育教学实行俱乐部制改革尚处试验、起始的初期,学生身体素质改善尚不明显,这是情理之中的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是一个系统工程,但作为体育课教学理应思考的是,如何在认真总结体育教学改革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坚持体能训练的科学性、多样性、趣味性,做到形式灵活、内容丰富,把发展健康与增强体能结合起来,促进学生体能全面协调发展,这是俱乐部教学改革需要探索和关注的重点,也是衡量俱乐部改革效果的关键因素。

猜你喜欢

实验班羽毛球俱乐部
基于语料库的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
羽毛球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打羽毛球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飞行的羽毛球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