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乳铁蛋白浓度与炎性反应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关系

2020-09-16钱晓晴谭雅妮王密潘宏孙琦沈红梅

河北医药 2020年17期
关键词:龈沟性反应亚群

钱晓晴 谭雅妮 王密 潘宏 孙琦 沈红梅

慢性牙周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口腔炎症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有牙龈出血、形成牙周袋、牙周附着减少及牙槽骨吸收等,最终致使牙齿脱落,而导致牙周破坏的原因有微生物感染及炎症免疫反应[1]。慢性牙周炎严重影响成年人的口腔健康,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人口牙龈出血患病率超过70%,牙周健康率仅为14%左右,并且随着年龄的升高,牙周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因此维护牙周健康成为牙科医师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2]。目前临床诊断慢性牙周炎的方法主要包括放射影像、探诊检测及牙周临床指标,如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牙龈指数等,这些方法虽然可以从客观上反映牙周组织损伤程度,但是不能准确反馈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炎症发展的动态过程[3,4]。龈沟液是一种由牙龈结缔组织分泌的炎性液体,能够渗入龈沟中,与炎症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所以学者尝试检测龈沟液中特定物质浓度评价牙周炎炎症程度[4]。牙周炎发生时,大量的中性粒细胞聚集在牙龈组织中,脱颗粒过程中分泌大量的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跟随龈沟液渗入牙周袋内,从而反映炎症严重程度[5]。本研究通过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LF浓度,分析其与炎性反应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旨在防治慢性牙周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73例为研究组,患者的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口腔学分会制定的诊断标准[6],入组患者中,男42例,女31例;年龄28~58岁,平均年龄(42.51±3.23)岁;病程0.5~3年,平均(1.73±0.32)年;PD(6.31±0.26)mm;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6.85±1.26)mm;牙龈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3.21±0.13);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2.03±0.71);探诊出血指数(bleeding on probing,BOP)(59.24±17.26)%;按照AL和骨吸收的范围及严重程度,患者分为轻度28例、中度25例和重度20例。另外选择牙周健康志愿者57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4例,女23例;年龄28~57岁,平均年龄(42.38±3.09)岁。2组受试者的性别比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过程符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相关规定。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患者的牙龈指数>1,AL≥3 mm及牙周PD≥4 mm;②口腔内牙齿数量≥20颗;③患者资料齐全,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等重大脏器病变者;②合并有内分泌疾病者;③入组前3个月服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者;④神经意识障碍患者;⑤处于特殊时期患者,如妊娠期或哺乳期。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①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对于急性龈脓肿、急性坏死性龈炎等患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处理,拔除不能保留的牙齿,通过洁治、刮治、根面平整等方式清除龈上、龈下的菌斑,牙石及坏死牙骨质,必要时可以辅助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②基础治疗2~3个月后,评估患者病情,如果PD依然>5 mm,并且出现探诊出血,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进行彻底的根面平整,从而清除感染组织,纠正牙龈外形和牙槽骨形态;③维护期治疗,经过上述2个阶段治疗后,患者需要终生自我维护牙周健康,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并定期进行维护,防止慢性牙周炎的再次发生。

1.3.2 主要试剂与仪器:30#吸潮纸尖(美国登士柏公司);1.5 ml EP管[基尔顿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LF ELISA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DW-25L262低温冰箱(青岛海尔特种电器有限公司);TG16台式高速离心机(上海卢湘仪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ELX-800型酶标仪(美国BIO-TEK公司)。

1.3.3 取位点选择:根据全口曲面断层片从患者的口腔中选取1~3个不相邻的牙周位点(共计20个),所选择的牙周位点应符合以下要求:①牙槽骨吸收较多;②牙龈指数>1,牙周PD>4 mm,AL>3 mm。对照组受试者取位点为靠近口腔中第一或第二磨牙颊侧的中间位置,同时牙龈指数≤1,牙周PD≤3 mm,共计20个位点。

1.3.4 提取龈沟液:从30#吸潮纸尖的尖端剪掉约3 mm,首先消毒,置于无菌EP管,称重后标记,收集龈沟液之前,为了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需要与其进行有效沟通,使用探针除去龈上菌斑,使用湿棉球擦拭待测牙面,将吸潮纸尖插入牙周袋内或龈沟袋内,感受到阻力后立即停止,30 s后取出,如果吸潮纸尖表面有污染物,重新提取龈沟液,如果没有立即置于EP管。等待1 min,龈沟中充满龈沟液,重复上述操作,相同位置连续提取两次龈沟液,并置于EP管,称重并记录,计算龈沟液的体积。接受治疗6周后,同一位点提取龈沟液,同时将300 μl磷酸盐缓冲液置于EP管中,并放置在-20℃冰箱中,备用待测。

1.3.5 龈沟液LF浓度及炎性因子检测:室温下解冻龈沟液,充分振荡后,以1 500 r/min的速度离心5 min后,分离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龈沟液中LF、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浓度,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3.7 牙周指标检测:治疗前后检查患者牙周指标情况,包括PD、AL、BI、PLI以及BOP,其中BI、PLI、BOP检查使用钝头牙周探针,结合视诊和探诊;PD、AL用探针的方法检查。

2 结果

2.1 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周检查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PD、AL、BI、PLI及BOP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周检查指标比较

表2 2组患者龈沟液中LF浓度、炎性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表3 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龈沟液中LF浓度、炎性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3 讨论

慢性牙周炎作为一种进行性疾病,病程长,早期症状不明显,并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厌氧菌感染牙龈后,逐渐破坏牙周组织,最终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另外口腔中的厌氧菌大量繁殖,诱发口腔异味,从而影响人际交往,影响慢性牙周炎患者的身心健康[7]。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损伤为不可逆过程,牙周组织被细菌侵袭,并进行繁殖,细菌的多种代谢产物损伤牙周组织,致使局部炎性反应。机体的单核/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释放出大量的氧化产物破坏氧化和抗氧化的平衡状态,致使牙周组织发生氧化应激反应,加重牙周损伤程度[8]。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建立生物效应网络,影响机体内环境平衡状态,由微生物感染导致慢性牙周炎患者发生慢性炎性反应,血液循环中出现大量炎症因子[9]。随着慢性炎症的发展,降低机体的免疫应答清除病原菌能力,使得牙周菌斑存在,加重局部炎性反应[10]。机体的免疫功能影响病原体的致病性,其中典型代表为T淋巴细胞,其不同种亚群调节机体免疫调节网络,从而反映机体的免疫功能,牙周炎患者罹患冠心病的概率高于非牙周炎患者,因此寻找能够反映牙周炎活动状态和预后效果的生物学指标对于维持牙周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表4 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LF浓度与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的相关性

图1 LF浓度与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的相关数据散点图(n=73)

综上所述,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LF浓度异常升高,并且与免疫炎性反应密切相关,LF可能作为慢性牙周炎疗效评估的辅助指标。

猜你喜欢

龈沟性反应亚群
细辛碎补汤联合米诺环素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指标及龈沟液炎症因子的影响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CD11b和CD27定义人类NK细胞新亚群的研究进展
纤维支气管镜下氨溴索肺泡灌洗对非出血型支气管扩张并感染患者肺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slCAM-1含量的研究
多发性硬化症的单核细胞致病亚群
IL—17和TGF—β1对慢性牙周炎的影响研究
腹腔镜手术治疗复杂性阑尾炎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研究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