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包装设计中印刷工艺认知的重要性
2020-09-15师丰丰
师丰丰
摘 要:在大多数面向市场的商品包装由主观设计构思到客观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印刷生产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印刷工艺所呈现出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是包装设计实践非常重要的创意语言形态。采用合适的印刷工艺生产,能够使得创意与技术相得益彰。文章通过分析包装设计从设计构思到生产使用的系统环节,指出其中所体现的印刷与设计二者无法割裂的联系,强调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体察用户需求,把关创意与美感,还要建立印刷工艺认知,增强实践能力。
关键词:印刷工艺;包装设计;视觉传达
一、包装设计构思通过印刷生产成为现实
纵观设计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没有印刷技术就没有现代平面设计的存在,印刷技术帮助人们实现了图形、文字的转移、复制与传播。15世纪中叶德国人古登堡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在欧洲引发了一场印刷革命。得益于印刷机械与印刷技术的不断革新,印刷的速度与印刷品的质量不断提升,印刷品能够真正地服务大众、服务社会,这直接地、极大地促进了设计的发展。
现代社会,印刷与设计仍然相互促进、不断发展。设计师必须认识到,设计构思的实现依赖于一定的印刷技术。正如日本设计师原研哉所说:“设计的工作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思考设计方案阶段,另一个是将方案落实为实际生产的阶段,就相当于建筑师的‘设计和‘施工两个步骤一样。”设计构思与实际生产二者是不可割裂的,只有对印刷工艺、技术有一定客观的了解与认知,才能在构思阶段避免不切实际的空想,设计出可以实现的产品包装。
包装的基本职能是保护商品和促进商品销售,满足人们对商品保护、贮存、运输、识别、审美等需求。对于市场经济下的生产企业而言,生产成本控制举足轻重。包装印刷生产环节所涉及的材料、工艺、技术、运输、储存等问题决定了产品包装的成本。
为了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设计师在整个设计过程的始终都要多方考虑。不仅要以良好的审美素养把关视觉效果,使其符合品牌的形象、文化、理念与产品定位;还要考虑材料的运用、印刷工艺和成本预算等,包括生产制造的便利(例如尽量减少工序),仓储运输的便利,展示、购买、拆装的便利,防止污染,可持续回收利用等。
在向客户汇报提案时,包装设计师往往需制作出产品效果图,配合详细的制作方案向客户直观、充分地表达设计理念。设计效果图着重表现产品的材质、肌理,预期的印刷效果,使用场景等内容;制作方案与印刷生产实际密切联系,包括包装的尺寸、选材、印刷工艺、制作方法、运输方法甚至销售展示陈列方法等信息,体现了设计师对产品需求的精准把握,保障设计方案切实可行。
二、印刷技术辅助包装视觉传达
包装设计的每一个要素都为满足功能而存在,各个要素都与印刷技术密不可分。一般来说,其视觉符号包括以下四点:第一,传达品牌及产品信息的图文信息内容;第二,带来视觉与触觉感知的材质表面肌理;第三,满足使用功能并形成立体形态美感的包装结构;第四,符合大众行为习惯的使用方式。
包装上的图文信息传达有层级之分,这种信息层级往往通过图文版式编排、色彩搭配以及印刷工艺所造成的表面肌理来体现。例如,常见的盒形包装中,品牌标志及产品名称等作为最重要的一级信息,往往被选择以显眼瞩目的排版印刷在盒形的主要面(正面)。配合添加丝印UV、烫金、击凸等工艺,重要的图文信息能够形成的效果或光滑,或粗糙,或凸起,或凹陷,具有不同金属光泽感的视觉与触觉效果,以此区别于其他一般层级信息。某些包装具有特殊功能要求,如烟包的防伪通过特制的烫金电化铝、特种的变色油墨、暗纹纸张等表面效果来实现。包装的材质与结构首先必须对产品起保护作用。绿色环保,可循环、可持续发展是近年来产品包装设计的重要趋势。成型的包装使平面印刷品具有了立体构成的形态美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而包装的使用方式更是建立在结构稳固的基础上,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出发为用户提供使用便利,也是包装设计创意的主要载体。以包装盒为例,常见的抽屉盒、书型盒、天地盒等不同的包装盒适应了不同产品放置的需要,能够提供不同的交互使用感受。
这些包装设计要素经过印刷生产得到实现,越是高品质的产品包装对印刷技术的依赖性越大,要求产品包装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给人精美、高档的感受,兼具欣赏乃至收藏等功能,满足用户精神层面的审美需求,体现了设计的人文关怀。
三、印刷生产决定设计最终效果
设计结果的好坏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由印刷生产环节来决定的,印刷技术发展决定了包装在技术表现层面所能达到的效果。印刷工艺技术越高,印刷生产质量越好,包装成品的效果越好。
随着技术的进步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小众、定制、高端成为印刷行业的发展趋势,人们对包装的印刷外观要求越来越高。而满足审美需求的重要途径,就是对印刷品进行精细加工,通过修饰和装潢提高商品的档次。高质量的印刷品往往墨色均匀、色彩明快、套印精確、图文信息完整清晰、表面整洁、结构牢固,给人以美的感受。不同印刷材料(例如或松软或紧密的纸张、或鲜亮或哑光的油墨)与丰富的表面整饰工艺(例如丝印UV、烫金银、击凸、压凹等),虽然增加了生产成本,但却增强了包装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使产品包装具有质感之美,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商品销售。
精美的印刷品往往有着复杂的生产环节,各个环节的品质管理对成品呈现都至关重要,而印刷过程可能存在各种问题。可以想象,一个存在图文模糊、套印走位、开胶变形、覆膜起泡等质量问题的产品包装,会严重破坏品牌市场形象,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印刷企业也会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而背负巨额的赔偿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降低风险,搭建设计与印刷的桥梁,缩小二者之间的差距,降低不必要的生产损耗,确保最大程度地实现预期效果,设计师必须与印刷企业沟通合作,做好打样校正工作,并定期监督大货生产,直至最终产品面向市场,流向消费群体。
社会发展变革,市场需求多样,刺激着印刷企业不断更新设备与技术,严格成本控制与质量控制,顺应绿色印刷的时代发展潮流,研发新技术新材料,进一步科学化、现代化,推动印刷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四、基于印刷工艺认知的设计制作方法
批量化大生产不容差错。在正式生产前对于材料、尺寸、文字、颜色的校对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对设计生产执行负责是在现代化印刷高速生产的背景下设计师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
设计师对设计执行的把握,直接体现在设计文件的制作上。如果设计作品不符合印刷要求,不符合市场需求,往往都会导致不能生产。广义的设计表现于多个产品媒介,包装印刷品设计与伴随互联网行业兴起的网页设计、UI设计等不同,其最大的区别正是CMYK与RGB不同的色域空间。相较于数字终端设计产品,印刷品设计效果的呈现更依赖于生产工艺水平。设计师应充分理解色域空间的不同,显示器的颜色不一定是印刷可以实现的。印刷从业人员的表现也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油墨、印刷设备、纸张等因素的性能。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设计会更加谨慎与周密。
生产环节需要成本控制,设计也需要考虑印刷生产的相关事宜,有为客户节约成本的责任。不良设计会给后面的工序造成困扰。
为了保证设计的可实现性,设计师们必须考虑印刷实际与加工条件,做好图文信息的处理:设置合适的产品大小以节约纸张;提前做好准备设置,为裁切预留工作误差范围;重视图像分辨率的设置;根据文字的阅读方式决定字体大小;尽量避免做需要陷印处理的设计;规范使用设计软件;检查文档中的颜色模式;选择层次丰富、反差适中的原稿等。进行包装设计时,包装盒的尺寸结构是否合理也需要计算与绘制规范的刀模文件,經由机器或手工打样,模拟粘盒、压痕、折叠、成型等印后工艺,反复琢磨,才可达到理想的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包装设计师是否能够建立印刷工艺技术的认知影响着设计构思与执行的各个方面。包装设计依赖于印刷生产实现,种类繁多、各式各样的印刷工艺帮助包装创造美好的视觉感受,稳定的生产质量保证包装效果的完美呈现。市场与设计创意表达的需求刺激印刷技术的发展,印刷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又为设计提供新的表现可能。设计师与印刷人员的共同职责是对客户负责,二者的密切合作才能为客户提供实用、精美的产品,在此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节约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朱锷.消解设计的界限[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
运城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