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不同时机的个体化盆底康复方案对女性盆底肌力及盆底功能改善的作用

2020-09-15康南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产妇

康南

【摘 要】 目的:探究早期不同时间段的个体化盆底康复方案对女性盆底肌力及盆底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以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为研究时段,选取此期间在本院进行盆底康复训练产妇进行研究,共112例,随机将其编号,利用抽签法分对照组、研究组,共56例,观察组在产后42d开始盆底康复,对照组在产后3个月开始盆底康复,比较两组的盆底压力、盆底肌力。结果:研究组盆底压力分级Ⅰ级占比为7.14%,低于对照组21.43%,P<0.05;两组训练前Ⅰ类肌纤维收缩持续时间、Ⅱ类肌纤维收缩个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提升,P<0.05,组间比较研究组提升幅度更大,P<0.05。结论:个体化盆腔方案在产后42d开始实施更利于产妇盆底功能恢复,促进盆底肌力改善,较产后3个月康复效果更理想。

【关键词】 产妇;个体化盆底康复;不同时机;盆底压力;盆底肌力

妊娠、分娩是女性正常生理阶段,现代流行病学研究[1]指出,妊娠、分娩容易引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由盆底肌松弛、盆腔支撑结构缺陷等引起,导致盆底功能出现障碍,临床症状以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等为主,严重影响女性日常生活。通常产后早期产妇症状不明显,但若不进行及时康复训练会遗留安全隐患,影响产妇日后生活,目前产科重视盆底功能训练工作开展,但是关于治疗时机的选择尚存争议,值得进一步探究[2]。本文探究了早期不同时间段的个体化盆底康复方案对女性盆底肌力及盆底功能的改善作用,做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为研究时段,选取此期间在本院进行盆底康复训练的产妇进行研究,共112例,随机将其编号,利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6例。对照组年龄23~48岁,平均(35.78±2.91)歲,其中经产26例,初产30例,顺产32例,剖宫产24例;研究组年龄22~48岁,平均(35.43±2.66)岁,其中经产27例,初产29例,顺产34例,剖宫产22例。上述资料组间差异对结果影响较小,可比较。

1.2 方法

全部产妇产后均给予个体化盆地康复方案,具体内容如下:1)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康复师指导产妇有意识收缩臀部,保持尿道、肛门和阴道紧闭,此状态持续3s,随后放松3s,反复练习,每次训练15min,每天训练3次;2)生物反馈,使用阴道内测探头压装置,对特定肌群进行识别,了解患者纤维受损程度,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康复方案,按照方案训练,形成条件反射;3)低频电刺激,在产妇阴道内放置治疗头,达到电极颈端,结合个体耐受程度调节频率,其中Ⅰ类纤维刺激频率:10~35Hz,Ⅱ类纤维刺激频率:15~70Hz,治疗时保证治疗头在肌力最薄弱为止,主要针对盆底深肌层损伤情况,对于盆底浅肌层损伤产妇,可将治疗头适当外移。观察组于产后42d开始康复训练,对照组于产后3个月开始训练,持续训练3~6个月。

1.3 观察指标

1)两组盆底压力等级评估比较,训练3个月后使用张力器进行检测,根据刻度划分等级:Ⅰ级:<10分,无收缩情况;Ⅱ级:10~15分,收缩持续1s,出现纤维颤动情况;Ⅲ级:16~20分,收缩持续2s,完全收缩;Ⅳ级:>20分,收缩持续5s以上[3];2)统计Ⅰ类肌纤维收缩持续时间、Ⅱ类肌纤维收缩个数,分别于训练前1d和训练后3个月进行统计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使用SPSS 24.0软件,计数资料表示为[n(%)],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s),进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盆底压力分级对比

研究组盆底压力分级Ⅰ级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两组盆底肌恢复情况对比

两组训练前Ⅰ类肌纤维收缩持续时间、Ⅱ类肌纤维收缩个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提升,P<0.05,组间比较研究组提升幅度更大,P<0.05。详细数据见表2。

3 讨论

女性妊娠分娩后容易导致盆底肌松弛,支撑能力减弱,进而引发盆底功能障碍,导致出现尿失禁等问题,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甚至在大笑和运动后出现漏尿情况,影响女性日常生活,而及时有效的盆底康复治疗能够改善盆底功能障碍情况,避免出现尿失禁等问题,但目前就康复训练开始时间尚存争议,需进一步探究[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盆底压力和盆底肌力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原因分析如下:针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临床康复训练主要采取个体化康复方案,包括盆底肌训练、生物反馈和低频电刺激治疗,能够刺激患者盆底肌群,促使尿道周围平滑肌、骨骼肌收缩,引起盆底肌肉被动收缩,进而改善盆底肌功能,而盆底肌功能障碍多与盆底肌松弛、盆底支撑能力减弱有关,上述康复训练正中发病机制,应用价值较高。但临床上关于康复治疗时机选择存在争议,主要集中在产后早期何时开展盆底康复训练,其中42d和产后3个月争议较多[5]。本次研究证实产后42d开始进行盆底训练效果更为理想,因为产后42d~3个月为产后人体机能相对薄弱时期,也是最佳康复时期,同时产妇可在复诊时进行盆底肌力检测,即刻制定个体化方案,并可保证在产假内完成训练,依从性更高,且早期训练可促进盆底功能尽早恢复。但是产褥期刚结束产妇较为疲惫,若训练不当会导致阴道出血、乳汁减少、尿急等不良情况,需做好训练内容和强度控制工作。而产后3个月可避免阴道摩擦导致的阴道出血情况,但产后时间较长错过了最佳恢复时间,且无法保证训练在产假期间结束,增加了职业女性训练难度,因此应用弊端较多。

综上所述,个体化盆腔方案在产后42d开始实施更利于产妇盆底功能恢复,促进盆底肌力改善,较产后3个月康复效果更理想。

参考文献

[1] 张相花.产后早期不同时段个体化盆底康复治疗对女性盆底肌力及盆底功能改善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07):141,155.

[2] 李杏,王玉晨,王玉杰.盆底功能康复对阴道松弛产妇盆底肌功能、阴道松弛度改善[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9,27(09):1239-1242.

[3] 韦丽芬,郭端英,李世彤,等.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20):153-156.

[4] 贺文丽.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盆底肌力及盆底功能康复的效果评价[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01):79-81.

[5] 梁雅莉,龚娟.产后早期不同时间段开始进行的个体化盆底康复治疗对女性盆底肌力及盆底功能改善的作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08):80,94.

猜你喜欢

产妇
自然分娩产妇的产房心理护理及实施对产妇不良情绪的改善探讨
初产妇分娩前后的心理护理
打催产素,产妇更疼吗?
如何改善产妇的焦虑、抑郁状况
产妇分娩时如何护理
孕期抑郁症怎么样护理
如何护理自然分娩的产妇
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护理措施有哪些
剖宫产术后产妇护理
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