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渗透
2020-09-15陶慧
陶慧
【摘 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现数学文化和数学教学的整合是初中数学教学进行创新和完善的关键任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数学文化的重视程度不高,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也没有整合相关的数学文化;在考查体系中,对于数学文化也缺少了考核和渗透,学生学习数学文化的主动性太过薄弱。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数学文化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渗透为主要内容进行分析。
【关键词】 数学文化;初中数学;课堂;渗透
数学文化是指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产生和创造出来的精神和物质文化,一般包括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素养、数学精神和数学观念与思维。教师在数学教學的过程中应该把重点放于揭露数学知识的本质上,让学生去理解数学知识本质和实际应用中的关系,要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
一、深入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文化历史
数学文化不光是数学的发展历史,更应该注重数学文化价值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在数学教学课堂中需要长期使用数学文化这个概念和内涵,让它们发挥出对于学生的价值和作用。
例如,在教学《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整合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把握和理解这部分学习的本质和内涵。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去主动地搜集、整理一些资料,然后根据这些搜集到的信息和数据去制作一些基本的频率分布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这个板块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文化的内涵能够了解得更加深刻,对这个模块的数学知识也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又如,在开展《勾股定理》这个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深入地挖掘关于勾股定理的数学文化。勾股定理是我们很熟悉的一个平面几何数学理论,出自西汉时期的《周髀算经》,这个史料上记载着在西周开国时期,周公和大夫商高讨论勾股测量的对话,商高答周公时提到“勾三、股四、经五”。中国数学文化历史上最先完成勾股定理证明的是三国时期的赵爽。通过教师给学生讲述这个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在了解了历史之后,对于勾股定理的学习兴趣就会更加高涨,而不是把数学看作冷冰冰的公式和定理。
二、灵活整合数学文化到数学教学当中
在数学知识和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历史知识,可以用一些数学历史故事来丰富数学教学课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主动地渗透一些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思想是数学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在教学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主动地整合数学文化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这一内容时,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和规划过程中就应该去整合与融入一些数学文化,给学生介绍一些生活中存在的轴对称物体。轴对称存在着美学的价值,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比如高大的建筑物、美丽的花瓣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轴对称的故事,讲述一些轴对称在自然界中产生的过程以及人们对于对称性美学价值的探索过程。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更加感兴趣,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数学课堂中,以此来提升数学教学课堂的质量。
又如,在教学《黄金分割》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述关于黄金分割的来历和背景故事。黄金分割的起源和正五边形、正十边行、五角星形的作图有关系。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是五角,而不是其他数目的角呢?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生活当中的黄金分割,在建筑造型上面所使用的黄金分割非常多,其中包括法国的巴黎圣母院、雅典的巴特神农殿、加拿大多伦多电视塔、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等。通过这个数学文化的渗透,能够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相关数学知识,并提高利用所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性,也能够让学生产生研究和深入探索的欲望。
三、增加对于数学文化的考核
对于数学文化进行考核能够让数学考查制度不再那么枯燥,也能够提升学生对于数学考查的兴趣,而且数学文化的学习与领悟也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在数学习题考核过程中需要长期使用与发展。
四、课内与课外进行整合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时间是有限的,让学生了解全面的数学文化历史是不太现实的,但是教师可以把一些数学文化进行延伸和拓展,向学生介绍一些关于数学文化和数学历史的书籍,比如在开展“有理数”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推荐学生买一些古代的书籍,如《九章算术》《算学启蒙》等,让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然后和教师一起交流和探讨。这样时间长了,学生了解到的数学文化也会越来越多,对于数学知识背后的故事认识得也会更加全面。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的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是当前教育工作很重要的任务和目标。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去积极探究和探索将数学文化整合到数学教学课堂中的有效途径和方式。通过正确的整合与融入来发挥数学文化对于学生的意义和价值,也让数学教学工作符合素质教育的趋势。
【参考文献】
[1]丁保栋.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04):13.
[2]周振蜀.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实施数学文化教育[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08):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