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路客运产权型集约化经营模式及适应性分析

2020-09-15王连朋

决策探索 2020年18期
关键词:经营模式

王连朋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道路客运经营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旅客对道路客运服务水平提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国道路客运企业不断探索集约化经营之路,走出了各具特点的集约化经营模式。本文从道路客运产权型集约化经营模式分类、适应性分析、发展政策需求分析三个方面论述了道路客运产权型集约化经营模式相关问题。

【关键词】道路客运;产权型集约化;经营模式

一、产权型集约化经营模式分类

道路客运企业的产权主要包括道路客运经营权、车辆所有权和其他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产权型集约化经营模式是指在市场机制下,通过兼并、重组、收购、组建线路公司等手段,实现道路客运产权转移、变更,从而实现道路客运集约化的一种经营模式。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模式:第一,新生型集约化模式。新生型集约化模式是指新成立道路客运经营实体的模式。按照组建经营实体的方式又可分为组建线路公司、成立中外合资公司、成立区域客运线路公司等方式。第二,改制型集约化模式。改制型集约化模式可分为重置车辆产权和班线改造两种。第三,整合型集约化模式。整合型集约化是由两家以上规模差异较大或相当的企业通过兼并或者重组的方式,实现经营要素的集约。按照地域范围的大小,可以分为区域内重组和跨行政区重组两种类型。

二、产权型集约化经营模式适应性分析

(一)产权型集约化经营模式的优点

1.资金筹集多元化。按照投资多元化的原则吸纳社会资本,扩大了融资渠道,容易筹集资金。

2.权益分配规范化。有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其股东是新创建企业权益分配的根本依据。“股权面前人人平等”排除了运输经济活动中的特权。成员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单纯的经济关系,而不是行政隶属关系,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

3.有效竞争。共同投资组建公司后,通过控股、参股的多种形式,使企业间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制约关系,原竞争对手变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有效消除了原先的内耗,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无效竞争,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4.降低经营成本。可以发挥参股企业的各自优势(如场地、设备、设施等),实行资源共享,减低经营成本,增加收益。

(二)产权型集约化经营模式的缺点

1.难以协调与原经营者的关系。进行产权型集约化改造,必然促使道路客运资源向经营良好、服务质量优良的经营者集中,从而触及原道路客运经营者的利益,受到其抵触,成为阻碍这种模式推进最主要的因素,需要政府、企业妥善处理。

2.条件约束多。进行产权型集约化改造往往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契机,如组建线路公司经营模式需要高等级公路开通,直达运输的商机凸显,产生了新的客运线路经营权资源,需要沿线交通主管部门支持。重置车辆产权型模式难度在于由于一般客运班车承包经营合同期为4~8年,要等到合同期结束就可能会错过时机,如果企业需要提前终止合同,这又涉及到违约的问题。班线改造模式需要道路条件比较好(最好是高速公路)、客流量比较稳定、车日行程适度等条件。

3.地方保护主义阻碍。由于受到地方保护主义思想和利益的影响,一些地方行业管理部门和企业不愿意看到本地的线路资源被外地的企业收购、兼并,往往采取不配合、不支持的方式,设置重重障碍,阻挠外地企业进入本地市场。

4.组建周期长。推进产权型集约化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利益,需要政府引导、行业推动和企业自愿三管齐下,条件约束多,推进难度大,所以往往推进的周期比较长。

三、道路客运集约化发展政策需求分析

(一)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

目前,我国道路客运行业制定的政策法规中已经规定了一系列准入条件,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1.制定更明确、具体、可操作的准入标准。明确对经营者诚信经营行为、财务和专业技术能力以及当地客运市场情况等准入条件方面的量化标准,逐步消除挂靠、承包现象,增加违规经营成本,提高企業集约化经营积极性。

2.简化准入程序。目前,道路客运的准入程序过于繁杂,致使各方利益难以协调,大大降低了客运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由此,迫切需要简化准入程序,给予企业充分的自主经营权,提高企业集约化、网络化经营的动力。

3.建立全国道路客运市场诚信体系。诚信经营是道路客运企业生存立命之本,完善道路客运市场退出机制必须建立全国道路客运市场诚信法规体系、诚信信息征集和披露体系、诚信评价体系、失信惩戒体系。

(二)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

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是道路客运集约化发展的良性土壤,只有在规范、平等、自由的竞争环境下,客运企业才有不断改进服务、增加投入、扩大经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有力地促进道路客运的集约化发展。

1.打破区域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建立统一、平等竞争的道路客运市场。在我国,道路客运管理体制为属地管理,区域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对道路客运集约化影响较大,部分地区行业管理部门和客运企业设置重重障碍,阻挠外地企业进入本地市场,严重阻碍了道路客运网络化经营的形成。由此,促进道路客运集约化发展,必须坚决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形成统一、公平的良性市场竞争环境。

2.保障企业充分行使经营自主权。所谓经营自主权,是指企业在不违反国家法律的基础上所拥有的调配使用自己的人力、物力、财力,自行组织生产经营的权利。企业只有拥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才有动力进行扩大化再生产,才能有能力、有动力、有条件地开展兼并、重组、收购,从而促进道路客运资源的整合,达到集约化发展的目的。

3.制定高效的定价机制。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手段,而价格无疑是市场的重要表现形式。促进道路客运集约化经营,要求必须有高效的定价、灵活的机制,方便企业充分利用价格杠杆进行市场经营,从而形成有序的竞争环境,促进客运企业集约化利用资源,节约成本,做大做强。

(三)顺畅的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道路客运行业的管理体制从横向上看,交通运输、公安交管、工信和物价等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对道路客运行业进行管理。但由于各自管理理念和职责不同,易出现衔接不畅、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从纵向上看,我国道路运输管理实行三级管理体制,省际道路客运由各省交通运输部门负责管理,这造成了省际道路客运地域分割较为严重,致使客运企业异地申请线路困难、中途设站困难、异地车辆难以监管等问题。顺畅的管理体制是推动道路客运集约化发展、建立全国统一的道路客运市场、形成良性竞争环境的基础,必须进一步推动道路客运管理体制的改革,理顺不同管理部门间的管理职责,加强不同部门的资源、信息共享和协作。

参考文献:

[1]张晶.道路客运企业集约化经营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9.

[2]庄清平.客运集约化经营的四种模式[J].交通企业管理,2000.

[3]李卫华,闫云新.道路客运集约化发展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9.

[4]赵鹏飞.探析我国道路客运集约化经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

[5]王玉忠.道路客运集约化经营探讨与实践刍议[J].今日财富,2018.

[6]董其明.道路运输企业集约化经营[J].人力资源管理,2014.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市道路运输管理局)

猜你喜欢

经营模式
美团网经营模式分析
“经营单位组合分析”视角下的农业合作社经营模式
广播电视传媒业在新媒体影响下的经营模式与发展措施
品牌战略与电子商务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环保企业发展问题研究
“网格式营销”与区域股份制农商行转型探究
长尾理论下的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经营模式研究
巢湖市卧牛山养老护理院经营模式研究
互联网金融冲击下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变分析
国有企业战略管理的难点与对策
互联网时代传统品牌实体店发展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