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转归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2020-09-15周祥荣

医药前沿 2020年15期
关键词:肠化内瘤胃溃疡

周祥荣

(简阳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四川 成都 641400)

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EN) 大都可发生逆转,仅有少数发展为浸润癌,临床上监测其癌变的风险性具有重要意义[1]。对胃黏膜LGIEN 患者的临床处理一般以药物治疗结合内镜随访为主,或必要时行内镜治疗,对胃癌前期病变进行正规的内镜检查随访并予以有效干预将是提高胃癌诊治水平的有效手段[2]。本文通过初步探究一些病理明确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的内镜特征,并追踪其远期转归情况,分析年龄、病变部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萎缩、肠化、胃溃疡等可能的相关因素与病变转归之间的关系,对胃癌的早期诊断以及防治有着重要意义,真正实现胃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3]。收集2010 年1 月-2018 年12 月在简阳市人民医院内镜中心经病理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1000 例,根据临床病理资料及患者的随访资料,对其转归及相关因素进行初步分析,为将来临床处理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提供依据。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 年1 月-2018 年12 月在简阳市人民医院内镜中心经病理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1000 例。男性患者570 例,女性患者430 例,男女比例1.3:1。患者年龄组成18 ~85 岁。

入选标准:活检检出LGIN 后于我院复查胃镜,并在同一部位复查病理活检者;总随访时间≥1 年者;患者同意使用其个人健康数据。

排除标准:既往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或胃癌行手术治疗者;随访期间检出食管癌者。

终点事件:随访期间检测出HGIN 或胃癌[4]。

1.2 方法

收集全部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与内镜检查资料、随访资料,包括患者年龄、病变部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胃黏膜萎缩情况、胃黏膜肠化情况、胃溃疡发生情况等,对上述资料进行相关性对比,总结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转归及相关因素。

病理诊断中,对患者病变部位组织进行钳取,一般取病变组织5 块,未发生病变的患者可取胃窦组织进行观察诊断。相关的组织标本钳取后于10%福尔马林液中固定,固定时间保持约7h,后进行组织标本脱水、包埋、染色处理。病理学结果由我院病理医师进行诊断[5]。

内镜检查中,在普通白光内镜检查的基础上,至少采用一种化学染色或电子染色检查。采用富士能高清FICE 染色、放大内镜和蓝激光LCI 成像技术识别早期胃癌[6]。

1.3 观察指标

患者年龄对比中,将患者年龄分为三组,以年龄≤50 岁、51 ~59 岁、≥60 岁为年龄分组。患者病变部位对比中,将病变部位以胃体、胃窦、胃角、贲门胃底区分,病变部位>1的患者,以病灶范围大的为依据进行分组。胃黏膜LGIN 根据 WHO 2000 年版的标准[7]进行诊断,是指细胞学和结构异常限于上皮的下半部,相当于轻度和中度不典型增生。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胃黏膜LGIN 检出率

本院内镜年度总估计总样本量约13000 例,内镜结合病理诊断为胃黏膜 LGIN120 例/年,连续8 年,检出胃黏膜LGIN 患者共1000 例,检出率为0.08%。

2.2 胃黏膜LGIEN 转归率

完成随访的患者,按照转归分成三组:逆转组:末次病理活检诊断病变消失;不变组:末次病理活检诊断仍存在LGIN;进展组:末次病理活检诊断HGIN 或胃癌——终点事件。根据随访资料显示,逆转组(n=773)、不变组(n=169)、进展组(n=58),转归率达77.3%。

2.3 胃黏膜LGIEN 患者年龄、病变部位、胃黏膜肠化、胃黏膜萎缩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相关因素分析

胃黏膜LGIN 患者年龄组成中,随着年龄增高,患病率也逐渐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黏膜LGIN 在病变部位上不同,以胃窦病变例数最多,占总数73.4%,胃角病变次之,占总数12.3%,病变部位与患者年龄无显著差异(P>0.05)。

胃黏膜LGIN 在萎缩、肠化情况上,共合并肠化803 例,占比80.3%,合并萎缩162 例,占比16.2%。其中,胃黏膜肠化病变部位中,不同年龄患者在肠化情况上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胃角部位病变最高,肠化率98.2%,胃窦部位次之,肠化率80.8%。不同部位病变部位肠化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胃黏膜萎缩病变部位中,以51 ~59 年龄段患者萎缩率最高,占比8.3%,不同年龄段患者萎缩情况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贲门胃底部位病变最高,萎缩率28.3%,胃体次之,萎缩率26.8%,不同部位病变部位萎缩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胃黏膜LGIN 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上,Hp 阳性患者共723 例,占比72.3%,不同年龄患者在阳性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病变部位中,胃体部位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最高,达88.3%,胃角部位感染阳性率次之,达76.5%。不同部位病变部位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2.4 胃黏膜LGIN 胃溃疡情况分析

胃黏膜LGIN 在胃溃疡情况上不同,胃溃疡发生例数为967 例,占比96.7%。以粗糙糜烂型最多,占比44.0%,增生隆起型次之,占比28.4%,溃疡凹陷型占比21.3%,无明显胃溃疡情况最少,占比3.3%。患者在胃溃疡情况上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胃溃疡情况与患者年龄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胃溃疡情况分析(%)

3.讨论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是易进展为具有侵袭及转移能力的浸润性癌[8],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有癌变能力,是重要的癌前病变,但其亦有很大比例出现病变的逆转或维持数十年不进展,其演变与转归与多种临床因素存在相关性[9]。早期发现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对胃癌前期病变进行正规的内镜检查随访并予以有效干预将是提高胃癌诊治水平的有效手段,将肿瘤扼杀在萌芽状态,能真正实现肿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10]。本次以1000 例确诊为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为对象,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结合内镜检查、病理学活检复查、随访工作等,对内镜检查及病理学活检中发生存在病情变化的患者及时给予内镜治疗或手术切除,对患者全部病理资料、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末次病理活检情况为判断依据,其中,1000 例完成随访的患者中,按照转归分成三组:末次病理活检诊断病变消失的逆转组患者共有773 例;末次病理活检诊断仍存在LGIN的不变组患者共有169 例;末次病理活检诊断HGIN 或胃癌的进展组患者58 例,内镜检查、病理学活检、内镜治疗及手术切除手段下,患者转归率达77.3%。

综上所述,随着患者年龄升高,胃黏膜LGIN 发生率也增高,且根据胃黏膜LGIN 病变部位可知,胃窦及胃角的病变较高,多数胃黏膜LGIN 患者皆患有不同程度的胃溃疡,以粗糙糜烂型最为常见。根据患者全部病理资料、随访资料结果可知,年龄、病变部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萎缩、肠化、胃溃疡等都能够作为胃黏膜LGIN 的相关因素。

猜你喜欢

肠化内瘤胃溃疡
发现胃黏膜肠化 别被“癌前”吓倒了
p16/Ki-67双染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及以上病变中的应用
胃里出现“肠化”就会癌变吗
LEEP治疗中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对HPV感染的影响
辣椒素-预防胃溃疡的发生
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研究
胃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病理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中医食疗治疗慢性胃溃疡30例
奥美拉唑联合黄连素治疗胃溃疡41例
阴道镜在基层医院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