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超对脂肪肝与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分析

2020-09-14张功分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8期
关键词:诊断分析病毒性肝炎脂肪肝

张功分

【摘 要】目的:对B超对脂肪肝与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间收治的脂肪肝患者共50例作为研究样本,在相同时间区间选取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50例作为参照样本进行研究,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B超检查,辨析患者的检验结果以及各项生理指标与病理变化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检出47例,检查准确率为94%,漏诊率为4%,误诊率为2%。对照组患者检出39例,检查准确率为78%,漏诊率为12%误诊率为10%。对照两组数据可见,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的B超图像进行分析可见,观察组出现高肝脏增大,回声弥漫增强、管腔减少程度大于对照组,显著差异(P<0.05)。脾脏增大、胆囊炎样变显著较对照组低,组间对照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B超对脂肪肝及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检查,能够优化两组患者的检测效果,降低误诊发生的概率,可以作为脂肪肝及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指标应用,在疾病的诊断鉴别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B超;脂肪肝;病毒性肝炎;诊断分析

脂肪肝是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治病原因包括多方面因素,因为患者长期疾病累积以及服用多种药物,可能会引发药物因子的代谢迟滞累积[1],引发肝硬化、肝坏死等多种问题,因而需要做好脂肪肝的早期诊断,避免因为脂质堆积致使患者的肝湿气加重。因为脂肪肝的临床表征无明显特异性,在诊断时可能会与病毒肝炎混淆,因而需要通过科学手段进行两者的区分,当前最常用的区分手段为B超鉴别方法[2],现就我院50例患者运用B超进行脂肪肝及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具体内容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中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间收治的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同时在相同时间区间选取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共5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为对照组,研究对象符合相关病理纳入指标,且自愿签署实验协议,观察组患者包括男性24例、女性26例,患者的年龄分布为26—78岁,平均年龄分布为(56.42±10.42)岁,病程分布为1—4年,平均病程分布为(2.45±1.42)年。对照组患者包括男性27例、女性23例,患者的年龄分布为28—79岁,平均年龄分布为(57.42±10.31)岁,病程分布为1—4年,平均病程分布为(2.42±1.51)年。患者的常规资料参数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分析价值(P>0.05)。

1.2 方法

此次研究中应用PHIL-IPSiU22 型彩超诊断仪对患者进行检查,让患者采用仰卧姿态,设置探头的频率参数为3.5~5.0MHz,在进行常规检查时,让患者将腹部充分暴露,同时应用探头进行逐次检查,分别确认患者的各个器官位置,包括患者的肝脏、脾脏、胆囊等部位,探头的移动沿患者的腹部轴线处反复,对各次检查的图像严格记录,如果存在检测数据异常,可以进行多次检测,同时对方向进行更换,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患者的患处异常状况,将检测的结果作为疾病诊断的数据基础。

1.3 观察指标 完成检查后,根据检查结果分析各组检查准确率,判断患者的肝脏状况,包括肝脏大小、管腔结构、实质回声、脾脏胆囊等病理变化等。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中,所应用的研究软件为SPSS 19.0,所有计量资料以()形式表示,最终结果通过t进行组间差异性验证,计数资料通过n(%)形式表示,通过独立样本组间差异性验证,若存在组间显著差异,则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

2 结果

2.1 患者检查准确率对比 对研究结果分析可见,观察组患者中检出47例,检查准确率为94%,漏诊率为4%,误诊率为2%。对照组患者检出39例,检查准确率为78%,漏诊率为12%误诊率为10%。对照两组数据可见,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患者B超图像分析 对两组患者的B超图像进行分析可见,观察组出现高肝脏增大,回声弥漫增强、管腔减少程度大于对照组,显著差异(P<0.05)。脾脏增大、胆囊炎样变显著较对照组低,组间对照差異显著(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环境等问题的影响,人体的某些代谢性脏器发病率逐渐增高,脂肪肝及病毒性肝炎是常见的代谢性脏器功能性疾病,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式多为药物治疗,同时需要辅助必要的生活疗养措施。患者需要在使用药物的同时注意做好预防工作,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及饮食规律,通过锻炼提升机体的免疫水平,强化对于疾病的抵抗能力,临床上对脂肪肝进行诊断的方法为肝组织活检法,肝组织活检取材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患者中接受程度较低,同时如果操作不当可能导致风险发生。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B超观察鉴定脂肪肝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在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B超对肝细胞中的脂肪厚度及体积观察,能够作为判定患者病情的信息数据,肝脏体积的大小会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发生改变[3]。因为肝脏中的脂肪出现变化,会显示为其内部的实质回声弥散性增强,从而使得管腔内部的结构无法清晰显示,管腔因为肝细胞内部脂肪样变性增大逐渐窄化,通过B超检查结果中各项肝脏指标的差异,能够完全判定脂肪肝及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B超检查结果通常为胆囊炎性病变及脾脏的体积异常。综上所述,通过B超对脂肪肝及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检查,能够优化两组患者的检测效果,降低误诊发生的概率,可以作为脂肪肝及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指标应用,在疾病的诊断鉴别中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黄旭红.B超对脂肪肝和病毒性肝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10):51-52.

张慧君.B超对脂肪肝和病毒性肝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12):84-85.

王学民,仇健.B超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9):244-245.

猜你喜欢

诊断分析病毒性肝炎脂肪肝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简单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如何快速消除脂肪肝
电网发展诊断分析管理
2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临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
在病毒性肝炎诊断中相关常规生化检验指标的应用价值分析
病毒性肝炎合并心肌损伤的临床研究
病毒性肝炎应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的可行性分析
凝血四项检测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价值评估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