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导向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课程考核改革与实践
2020-09-14曾玉湘
[摘 要] 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高职课程考核应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商品养护课程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以商品养护课程为例,分析了课程考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基于任务导向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课程考核改革思路,通过采取规范考核评价标准,推动考核信息化等措施,为实现课程目标,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供有效帮助。
[关键词] 课程考核;职业能力培养;任务导向
[作者简介] 曾玉湘(1976—),女,湖南双峰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5-0353-02 [收稿日期] 2019-12-25
一、当前高职商品养护课程考核的主要问题分析
1.考核评价标准不够规范。高职商品养护课程的教学与考核内容,应结合企业相应岗位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制定的考核标准应与职业岗位的从业要求相符合,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应用、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受到课程实践条件、师资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商品养护课程项目任务的考核大多比较粗略,没有制定具体规范的评价标准,难以考核学生在完成任务时的个人能力、创新性等职业素养。在以往的过程考核中发现,由于评价标准不够细化规范,学生没有完全理解把握评价标准,以致学生的任务完成结果与教师的任务设计方向出现偏差,特别是以文字表述为主体的考核任务。
2.考核内容不够合理。高职商品养护课程考核内容一般是由任课教师自己决定,考核内容大多是教师自己课上讲授的主要内容或自己认为的重要内容,主要来源于所选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虽有一些应用分析方面的题目,但考核内容没有与企业实际项目结合起来,没有很好地整合利用商品养护实践的社会资源,没有重视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考核。
3.评价主体相对单一。受传统考核模式的影响,高职商品养护课程考核的评价主体仍以任课教师为主,没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考核活动,教师集教、考、评于一身,主观随意性较大,考核的公平、公正、客观、合理性受到一定影響。考核中学生很少参与评价,大多是被动接受评价结果,考核的激励与导向功能减弱。如,课程小组实训作业,当前较少开展小组间和小组内评价,成绩评定大多由任课教师完成,因教师对作业的真实完成过程了解不多,小组成员的具体贡献与个人得分没能完全挂钩,有些学生对此感到不满。
二、基于任务导向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课程考核改革措施
1.规范考核评价标准,融入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标准。考核评价标准是评价主体赖以评分的依据,应科学规范[1],根据模块具体任务进行相应细化,既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考核任务,又可避免评价主体不同时出现考核评分偏差太大的现象。“商品养护”课程团队在确定教学与考核内容时,应把相关技能等级考试、技能考核与竞赛内容结合起来,如与商品养护员职业资格证书、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物流管理专业技能考核与技能大赛里面的相关内容相结合。制定相关教学任务的考核评价标准时,也应把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考核、行业企业的相关评价标准融入进来。通过课程教学内容、考核任务与评价标准等引导、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为获取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奠定良好基础,也将“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落到实处。
2.合理选择考核内容,结合企业实际,重点化与综合化并重。高职课程考核内容要重视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特别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作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2]。选择课程考核内容,设计考核任务时,教师可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与模块重点内容,既强调基础知识,又重视实际应用;还可与国家或国际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和技能竞赛内容结合起来,激发学生获取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热情,落实“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可深入调研行业企业相关岗位能力需求,联系企业相关岗位人员,进行商品保管养护任务对接,运用企业的实际考核内容标准来要求考核学生,让学生提前了解行业企业标准,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可紧跟行业企业动态,增加动手操作型、综合应用型考核任务,培养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实操能力、创新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等职业能力。
3.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引进行业企业专业人员参与考核。课程评价主体过于单一,容易降低评价的可信度。高职课程评价应与行业企业需求对接,积极吸纳行业企业专家、实习与用人单位相关岗位资深人员参与课程评价,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方式等应与课程评价内容和标准相适合。如,针对选择题、判断题之类的考核任务,答案很客观,为了提高评价效率,评价主体为单一的教师并无不妥。针对分析报告、方案设计等考核任务,就很有必要吸纳学生、行业企业专家等评价主体参与,构建由学生自评、团队互评、教师评价、行业企业专业人员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通过具体任务与考评的驱动引导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4.继续注重考核方式多样化,与考核任务相适合,及时评价反馈。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比较单一,难以考核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情况,没有重视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职业能力的评价[3]。有鉴于此,近年来我校“商品养护”课程团队尝试采取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取得了一定成效。笔者根据考核目的与考核任务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例如,对于基础性的理论知识点,设计的考核任务多为覆盖所有学生个体的选择题、判断题,借助职教云课堂,考核一结束就可分析反馈评价结果。对于学生操作实践、综合应用、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考核,一般设置实际操作、案例分析、方案实训等考核任务,个人或者团队一旦完成汇报任务,就根据事先拟定的任务评价标准进行考评反馈,并提出修改建议。
5.推动课程考核信息化,提高考核效率与效果。基于任务导向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课程考核工作,在考核标准制定,考核任务设计与实施、考核成绩评定等环节相对复杂,需要花费师生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商品养护”课程团队正在尝试应用课堂派和智慧职教云课堂软件辅助课程教学与考核。实践发现:借助信息化手段,将线上考核与线下考核相结合,可大大提高课程考核的效率与效果,节约师生时间和精力。同时也为针对不同的模块任务与评价标准,采取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综合、灵活地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提供了便利。
三、结语
高职课程考核改革是一个不断实践和完善的长期系统工程。“商品养护”课程团队的教学实践显示,基于任务导向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考核改革能促进教学过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然而在课程考核改革实施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课程团队持续努力完善,如有些考核任务难以绝对量化,有些评价标准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师需要紧跟行业企业动态,深入调研相关岗位能力需求,使课程考核体系、考核标准、任务创建等更加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翟梅.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评价机制研究分析——以《网络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16):18-21.
[2]谷峰,朱辉等.突出专业能力培养的中医经典课考核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4):125-127.
[3]钟小立,吕锋.以职业能力本位为基点运用CIPP模式进行课程考核改革——以“外贸综合实训”理实一体化课程为例[J].职教通讯,2014(24):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