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大气探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2016-09-30吴迪楚志刚
吴迪+楚志刚
[摘 要]面对我国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不断调整与优化的新形势、新局面,气象部门对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使得大气探测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深入了解当前气象部门的人才需求,结合大气探测发展趋势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构建合理高效的实践教学平台,加强建立实验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机制,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努力培养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专业气象人才。
[关键词]大气探测;实践教学;职业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161-02
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不断的调整与优化,传统的人工观测已逐渐被自动化观测所取代。2013年底,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经历了历史上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改革内容涉及观测、传输、资料等业务环节,同时也改变了以往的业务工作模式,并从2014年1月1日开始,全国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均按新的业务标准运行,未来将实现所有台站地面气象观测要素的自动化观测和综合观测业务平台业务化运行。
为此,面对新形势、新业务局面,气象部门对应届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以及培养适应部门需求的专业气象人才,通过深入气象局基层,了解地面气象观测和地基遥感业务现状、有关规章制度和考核奖赏办法等,积极与用人单位就人才需求、人才培养以及大气探测实习教材内容等进行探讨。目前存在的首要问题是:1.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时不能马上投身到工作当中,而是需再经过3-6个月的岗位培训;2.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足,尤其是在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转型后,对学生的计算机、电子技术、数据统计分析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3.学生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队意识欠缺。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是我们目前有待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加强大气探测实践教学改革力度
职业能力是一种动态能力,它随着社会、市场的需求不断地进行着调整,所以要及时把握行业动态和发展方向,紧跟行业发展,不定期地修订、完善行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1]
(一)更新教学内容,使人才培养贴近气象业务
以往大气探测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是地面气象观测站常规观测业务,包括熟悉人工和自动站的观测流程、掌握各气象仪器的观测和记录方法、地面气象报告的编发规则、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OSSMO 2004)的应用,整体内容主要侧重于人工观测部分。然而随着我国地面气象业务改革,人工观测已然被自动化观测取代,因此为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适应岗位需求,必须加强实验实习教材的建设,调整实习大纲内容。教学内容的更新,应本着“立足当前、面向未来、兼顾历史”的原则。[2]由于人工观测仪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是大气探测学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实习内容不能摒弃,而是及时更新并改变侧重点,在此基础上增加自动站相关内容,包括自动站仪器的使用与维护、常见故障排除、数据处理分析以及新型自动站业务软件(ISOS-SS)部分,使教学内容更全面,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从职业能力培养视角出发,调整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践课依附于理论课,学生对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不够好,实践动手机会不够多,且实践教学内容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应正确认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发展[3],避免学生不能满足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避免不能独立开展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为此,结合实际,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增加课时数,并根据实践内容调整课时的分配。对于内容深度,需在有限的课时内尽可能的减少与大气探测学重复性的知识点。另外,让学生多参与仪器维护,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供更多接触实际的机会。最后,多给学生上机操作的机会,熟悉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的操作,以达到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目的。
二、加强大气探测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
经过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全面改革,气象部门也在适应新形势,如果我们仍然固守以前的实践教学方法,显然不适合地面气象观测的发展趋势。为此,应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思路,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平台。
目前,2010年在我校成立的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培训实习基地(南京)主要包括四个功能区:1.大气探测教学实习场;2.国家基准站标准示范场;3.气象仪器性能比对试验场;4.移动观测站。实习基地集教学实训、科研引导、仪器开发、标准认定于一体,立足学校人才培养,强化实践功能。然而,从2014年开始气象站都是以新型自动站为主,实习基地现有的部分实验仪器设备已经不适合当前地面气象观测发展变化的步伐,已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导致先进专业探测人才的培养受到制约。因此,需要及时改善教学条件,大力提升硬件设施、软件配备等方面水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设备与环境,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实践能力,得到应有的锻炼。不仅如此,根据科技进步、行业发展的趋势,以及实验仪器设备更新升级的可能,应适度超前考虑行业发展对人才和能力的要求,发挥科技先导作用,培养行业创新人才。[4]
同时,优化实践教学的平台结构,进一步加强基础训练平台(实习场)、创新平台(比对试验场)、实际应用平台(标准示范场)建设,尤其是应增加对高空探测平台的构建与软件操作机房的扩充等。通过基地实训,引领学生在实践中熟悉大气探测业务,强化学生对探测资料重要性和严谨性的认识,加强场地规范使用和管理,以实现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目标,力争为中国气象探测人才培养、职业能力提高提供崭新的平台。
总之,构建大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平台是实践教学改革的一种重要尝试,提供给学生一个准社会行业的实践平台,为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4]
三、加强实验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机制的建立
专业实验教师决定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其能力和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5] [6],因此,应重视实践技术队伍建设。专业实验教师应勤于总结教学经验,了解国家新标准精神,掌握大气探测的发展趋势,关注技术研究新热点,加强相关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参加中国气象局关于大气探测改革的培训,不断更新知识。只有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提高,才能使学生知识和能力得到培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外,相关专业教师也应有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和时间。提倡专业教师到气象局进行相关实践活动或调研,制订教师到气象局参加专业实践工作实施方案,以提高教师本身的实践动手能力。根据业务需求和实际情况,加强局校合作,探索实践教学管理新模式,研究教学计划,每年修改、完善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同时每年召开一次气象局专家和学校专业实验教师共同参加的教学研讨会,理论与实践结合共商人才培养大计。
四、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当前大部分毕业生的基本职业能力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其中职业素养的缺失,是导致就业状况不理想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不高的主要因素之一。有些大学生在工作中缺乏独立性、责任心,爱抢风头,好高骛远,不愿下基层吃苦等,往往这些表现将断送他们的前程,而非因工作业绩或业务能力的欠缺。因此,着力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的一个迫切社会任务[7],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8]
在实践教学中不能只专注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作风等方面的素养。气象观测工作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时间观念,应具有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所以在实践过程中,要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气象观测工作的性质和重要性,以及气象台站的规章制度、考核办法和奖赏措施,通过严格要求,有效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养成遵规守纪的良好习惯。同时,有必要创造机会让学生更多的亲近职业,如到气象部门进行参观、体验,使学生对专业学习、就业准备有清晰的认识,培养他们对职业的兴趣和热爱,以及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队意识、职业操守等素养。着力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使他们较快地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进而实现“就业—职业—事业”的转变,成长为新世纪的合格人才,为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8]
五、结语
实践教学改革要经历不断探索的过程,要求深入了解当前气象部门的人才需求,根据大气探测发展趋势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根据实际情况构建符合需要的、合理高效的实践教学平台,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紧贴气象业务、学科建设走在业务前沿,这样才有望培养出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专业气象人才,使“中国气象人才摇篮”的美誉实至名归。
[ 注 释 ]
[1] 邹本国.加强教学内涵建设,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2).
[2] 李艳伟,牛生杰.有关《大气探测》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气象教育与科技,2006(3).
[3] 张忠福.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
[4] 王国夫,杨春娣,郑余.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独立学院实践教学平台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2).
[5] 张士磊,孟昕元.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
[6] 杨富琴,于文静.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0).
[7] 平芸.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现代商贸工业,2007(1).
[8] 任雁敏.大学生职业素养重要性及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7).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