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
2020-09-14孙丽
孙丽
摘要:我国会计制度主要包含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财务会计主要是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确认和计量,详细记录会计活动,属于传统会计领域。税务会计主要是开展税务活动,以财务会计为基础,二者属于相辅相成关系。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过程中,必须协调统一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关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两者的区别极易导致会计工作出现问题。所以为了实现缓解税负压力,对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差异性进行调节,必须深入分析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差异
在会计理论快速发展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界面模糊问题。为了全面提升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加大企业税收管理力度,必须深入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异,以此加强会计管理水平和能力。
一、协调财务关系与税务关系差异的重要性
财务会计主要是对已完成的资金活动进行核算监督,将经济信息传达给使用人员。税务会计是反映出纳税人申报和缴纳的管理活动。通过分析二者的定义能够看出,两者之间存在共性。在原有经济体制下,会计信息使用主体比较稳定,所以二者之间的交叉比较明显。然而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之后,会计信息使用主体逐渐增多,政府投资人员和债权人都成为会计信息的使用主体,由于不同主体之间的性质不同,从而导致会计信息使用存在较大差异性,导致税务会计信息与财务会计信息之间存在矛盾问题,矛盾调和难度大。所以在市场经济发展体制下,两者存在相互分离的局面。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阶段,为了维护经济稳定发展,必须对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关系进行调节。立足于国家层面能够看出,协调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关系,可以确保政府管理,并且增加征税税收成本。为了确保各行业领域的长久稳定发展,必须不断优化组织结构,协调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关系,并且做好风险规避工作,以此降低税收成本。
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联性
(一)合一式模式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多数学者都注重研究税务会计模式和财务会计模式,并且出现了大量研究成果。部分学者认为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属于合一式关系。所以,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属于财务会计的重要组成。在所得税会计准则中,涉及到税务会计的处理工作,但是并非税务会计的范畴。该部分的处理主要是针对税款递延分配开展。
(二)分离式模式
在研究理论中,也有部分学者认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处于分离状态,主要是由于会计制度、税法、会计准则对于会计的规范不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属于独立发展状态。对于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来说,其均具备专业的会计,因此处于相互独立的关系。
三、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差异分析
(一)核算对象差异
通过应用范围能够看出,财务会计核算对象的范围明显大于税务会计,财务会计所核算的内容比较多,包括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财务会计可以提供相应的管理信息,并且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税务会计主要是核算税务相关事项,计算应当承担的税收。
(二)组成差异
按照国家法律和会计制度能够看出,财务会计的要素主要包括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以及收入利润。通过以上要素能够反映出实际财务状况,还能够体现出经济运行的动态发展和静态发展,提供财务决策的参考依据。同时,二者在财务报表中处于重要地位,且不同要素之间存在逻辑关系,关联性比较强。在税务会计中,要素组成的难度比较小,包括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准许扣除项目以及应税收入。通过上述要素,能够为税务核查和纳税申报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三)目标差异
在会计体系和制度當中,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目标差异性。财务会计主要是分析和总结经营成果,并且编制详细的财务报告,为后续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信息。同时还可以反映出企业经营人员对于责任的履行情况。税务会计主要是按照税法规定,及时向税务部门缴纳税款,还能够提升税收管理与控制,缓解税负负担。
(四)核算原则差异
财务会计核算基础为权责发生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财务会计必须遵循核算格式和方法,上述工作都必须基于权责发生制完成。通过权责发生制核算经营业务,能够反映出实际运营情况,并且为决策人员提供财务参考信息。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之上,税务会计根据税法规定,对部分项目进行调整。合理应用首付实现制,在核算期间没有应用到权责发生制。通过上述分析能够看出,在核算原则上,财务会计的严谨程度明显高于税务会计,主要是由于税务会计的工作核心在于税务核算。
(五)计量差异
1. 公允价值
将公允价值作为基础,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计量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用态度:税务会计需要发生在经济活动、交易记录情况下,此时才能够正常应用公允价值。反之就需要应用其他计量。因此税务会计必须适应于特定条件,以此加强公允价值。但是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应用比较灵活,无需特定条件,可以按照实际情况自由选择;第二,应用范围:当资产迁移时,会计必须对税收进行准确详细计算,特别是所得税和流转税,并且要明确资产迁移的费用。所以,税务会计公允价值主要是计量资产和收入,将投入作为资产,将产出作为出发点。其次,公允价值会推广应用到非金融资产与负债中,以此增加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第三,应用程度:公允价值在财务会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资产类项目和债券类项目中,并且包含初次、后续计量。然而税务会计中的公允价值只可以应用到资产类项目中。
2. 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是与制度价值相等的产品。在选择历史成本时,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也会存在差异性。对于税务会计来说,初始计量为历史成本属性,并且通过其他计量属性对计量结果进行修整。然而税务会计只可以选择历史成本属性。
3. 服务对象
针对财务会计来说,为了确保利益相关者的决策科学性,应当将外部利益相关者纳入到服务对象中。对于税务会计来说,则应当将相关信息传递给利益相关者,不会将信息传递给非利益相关者。因此,税务会计的计量读物对象主要为内部利益相关者。
四、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协调机制
(一)建立和完善税务会计理论
我国税务会计的发展时间比较短,因此缺乏完善的税务会计理论知识,不具备科学的理论体系作为向导。因此,在建立税务会计理论体系时,应当联合财务会计理论内容,通过建立理论体系协调两者之间的差异关系。鉴于此,应当对我国税务会计理论体系进行优化完善,并且将税法作为基准,联合实际发展情况,以此维护税务会计理论体系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将税收法逐渐转变为税法学。将会计学理论方法作为依据,在会计系统中全面体现出缴纳税款的原则与要求。其次,从管理层面上看,应当注重税收法律与会计制度之间的合作,以此减少二者之间的差异,协调其关系。
(二)优化完善税务会计核算内容
通过分析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内容能够看出,二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所以需要缩小两者之间的差异。在处理所得税时,应当高度统一两者的选择方法,避免出现合作内容不一致问题。在具体工作中应当全面按照所得税的税收制度维护会计制度的行为活动,以此发挥出会计制度的功能作用。适当放宽应税费用列支标准,不断加大税收扣处力度,这样才能够促进税务会计核算的发展。
(三)注重会计电算化发展
为了充分发挥出会计工作的实际效果,应当不断促进其实现电算化发展。会计电算化具备准确性,多样性以及即时性等多种优势。通过会计电算化,能够分时分区的存储会计信息,税务主管部门和决策部门能够明确纳税资金情况,并起到重要的参考价值。会计电算化,不仅能够提升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而且有助于提升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工作负担。通过应用会计电算化,可以在原有会计信息数据基础之上,实现重复利用和集中化管理,这样能够获得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报表。
(四)统一核算基础
我国税收应当通过收付实现制开展,此种方式比较简单,有助于提升税收可靠性和稳定性。在会计实际工作中,极易出现应缴纳所得税和利润核算矛盾问题,此时就必须确保会计原则与信息质量之间的相符性,以此展现出税收制度的公平性。所以,税务会计在开展计量工作时,必须注重权责发生制,并且对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进行协调。在所得税缴纳情况下,寻找所得税的平衡点,以此缓解税负压力。在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日益提升背景下,所得税改革必须贴合国情,并且确保改革方向的统一性。
(五)完善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
通过对两者之间的适用范围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税务会计的公允价值适用范围小,只是在现有经济措施下实行。财务会计可以涵盖资本经济与实体经济中。随着交易市场的活跃发展,税务会计的发展开始逐渐应用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理论。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组织机构无法应用未上市的金融工具,所以必须深入分析计量特征,将财务划分为多种类型,以此编制出公允价值,实现计量指引。
通过分析经济发展现状能够看出,税务会计对于纳税人的纳税信息披露比较低,即使披露纳税信息,可供使用参考的信息也比较少。财务报表上所披露的内容比较多,不仅包含纳税数据,还可以反映出财务资金使用情况。所以在发展期间,应当注重披露税务会计的公允价值,并且给出税务人员的资金税务信息,确保两者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参考,起到规范与限制作用。
(六)注重人才培养和信息披露
现阶段,财务和财务知识体系结构分离问题比较严重,财务人员仅仅掌握了单一方面,从而导致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协作存在局限性。为了有效转变该问题,实现二者之间的统一,应当注重培养财务会计人员。现阶段,会计制度主要是作为具体业务的向导。在宏观经济体制下,没有关注到信息披露制度,并且存在信息披露不完善问题,所以必须注重税收信息披露问题,以此确保会计信息披露的权威性和准确性,这样能够缩短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差距。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传统财务管理模式无法满足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所以必须注重税务会计、财务会计的协同,消除两者之间的差异性,以此结合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共同促进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同时,还需要充分发挥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作用,这样能够为企业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从根本上促进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梁琼尹.经济新形势下税务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纳税,2019,13(30):24.
[2]蔡晴.探讨经济新形势下税务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J].商场现代化,2019,25(16):187-188.
[3]刘丽芊.关于全面推开“营改增”及其对会计与税务筹划影响探析[J].时代金融,2018,22(30):178+183.
[4]雷雯清.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公允价值的比较及其相互借鉴[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16):218.
[5]江燕红,姚燕.北京地区会计人才市场需求分析——基于行业与岗位需求差异[J].财会通讯,2019,13(07):36-39.
[6]王凌智.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问题探析——基于财务会计类职业资格管理视角[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33(01):28-34.
[7]程文广.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在收入确认与计量上的差异对比[J].纳税,2019,13(04):142.
[8]陈欣.解析“营改增”全面推行对会计与税务筹划影响[J].纳税,2018,12(35):69+72.
(作者單位:洮南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