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用“问题化学习”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分析

2020-09-14沈小艳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3期
关键词:分析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沈小艳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课程目标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让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四基”,更重视对学生“四能”的培养,同时要让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就从培养学生的“四能”开始,小学数学老师要重视对学生“四能”的培养,利用课堂这个主战场扎实推进。

关键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意识

引  言:

我们传统的数学课堂中大多是学生跟着老师的节奏走,每个教学环节都在老师的掌控之中,原则上是不允许学生“节外生枝”的,一切都是按照老师的预期继续下去,小学数学课堂亦是如此。你看,孩子们个个正襟危坐,安静地等待老师抛出的问题,拿到问题后再去思考解答,一定有不少人在默默感慨老师的“训练有素”,殊不知在这样的课堂中,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何以体现?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如何发展?所以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要让孩子在课堂上呈现放松、自由、活泼的状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样才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但是,怎样才能将课堂还给学生呢?那就从“把提问权还给学生”开始,扎实训练学生的“四能”,即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笔者对于四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进行了相应的阐述。

一、何为“四能”以及“四能”的培养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词语就是“问题”,并且还提出了相应的提高能力的课程目标,其分别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过去我们的教学更多地倾向于对学生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近年来开始逐渐重视“提出问题的能力”,此次新课标修订后更加完整地表述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解决问题十分重要,但是能够很好地感受和发现相应的问题,这是极其难得的,同时也是创新发展的基本要求。

所谓“发现问题”,简单的来说,就是根据一定的表象和关系,进行相应的数学思考,发现其中存在的关系和矛盾。“提出问题”就是将上述的关系和矛盾以一定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样重要,简单地来说,就是用已知的各种知识进行分析,从而达到对于未知问题的解决。至于“发现并提出问题”而言,“已知”和“未知”不清楚,所以比较困难。可是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极为重要的,尤其是在对于人才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之中。因此,创新往往始于问题,可见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有效的情境,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这些情境,组织自主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这之中发现和提出相应的问题,进而对于学生观察事物的眼光和方法进行一定的改变,同时进一步提升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四能”是相辅相成的,不是孤立存在的,只关注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只是在帮学生建设“空中花园”,只注重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又不利于培养创新性人才。因此,培养创新性人才必须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入手。

二、如何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营造和谐气氛,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如果课堂气氛过于严肃、紧张,学生就会产生害怕的心理,他们表达自己想法的欲望就会越来越低,胆子也就越来越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就无法发散,甚至有的学生会因为害怕老师而形成不懂装懂,有问题也不敢问老师和同学的习惯。因此,老师在给学生进行教授的时候,应当注重的是与学生之间保持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且更好地对于学生的问题给予一定的肯定,让学生不会因为提出问题而胆怯,让学生感受到思考的快乐。对于胆子小、不自信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们更应该给予肯定、鼓励、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在哪里发现和提出问题

(一)学生根据课题内容提出问题

从学生能力养成的角度,一开始学生的提问会比较浅显,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的问题就会有层次性,成为课堂的逻辑起点。

(二)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

有的学习内容,学生对课题缺乏生活经验与关联知识的支持,不能直接提出问题。在这一点上,教师可以创造适当的情境来指导学生发现问题。

另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小组中提出相应的问题,然后组长进行整理汇报。

四、如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在克服问题目标导向下,运用认知过程去开展认识活动,并探寻问题的解决方法或答案等。学生需要认识到自己遇到的问题,然后能将现实与数学的问题结合起来处理,利用所学知识将问题具体化、模块化,在此基础上,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得出最为合理的结果,同时能对结果是否符合实际做出准确的判断。具体方法为: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洞察问题的本质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学会从多角度进行观察,首先确保审题正确。有的题目设置得会有一定的迷惑性,只有认真观察,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寻找出数学问题的规律和解题的方法。以规律类问题为例,在进行相关的教学的时候,我们要做的是讓学生去细致地观察,在问题之中找出相应的规律,再以此来对问题进行解答,提升学生相应的数学分析能力。教师在讲解新知识前,要先读懂教材,找出新知识点与已学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由此及彼找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

(二)重视数量关系分析,利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学习加减乘除意义的重要时期,比如“计数器9元一个,45元可以买几个?”这些简单的计算,是进一步解决较复杂问题的基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加强对四则运算的重视,使学生能扎实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数量关系的分析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点,可以说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它处于核心地位。经过相应的分析,学生能够很好地在问题之中找出需要的信息,并在这些信息之中找出相应的规律以及解决的思路。数学之中最为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其一就是分析法,简单地来说就是在问题中发现相应的信息,以此来进行解决方法的思考;其二就要综合法,其本质是从信息到问题,将相应的条件整合起来,依据条件能够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思考。

在教学的时候,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制定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式。模拟(操作)与实验策略、列表策略、画图策略、列举策略、转化策略、假设策略等,都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解题策略。以画图策略为例,画图策略主要是对问题进行图形化分析和描述,如用线段图和示意图表征数量关系等。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应当让学生了解到相应的图画的重要性,让学生重视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有着画图的好习惯。

(三)强化反思回顾,举一反三进行创新

反思回顾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实现思维的进一步整合与创新。小学数学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反思评价方法,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形成自觉反思检查的意识。

你可以根据下面几点来对学生的习惯进行相应的培养:

1.在课堂之中,让学生适当的反思;

2.在做错问题之后,对自己进行反思;

3.对于一个问题,提出多个解决方法,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4.让学生写日常的数学日记,以此来进行反思习惯的培养。

在反思回顾的同时,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创新意识,不断地探索最简便快捷的解题方法。教师在讲解题目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进行猜想,以此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教育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是极其重要的,也是在小学教育之中必须重视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四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概念,掌握解题的技巧,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这样才能构建高效课堂,为学好数学夯实基础,增强数学知识应用意识和数学核心素养,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顾峻崎:《 数学课,谁来提出问题——小学数学“问题化学习”的实践与思考》,《小学数学教师》2020年第3期。

猜你喜欢

分析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试论在拖动电路安装实训中提高学生识图能力的方法
基于人事档案审核工作的思考
课堂五环节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如何加强技工烹饪专业一体化课堂教学管理
科学课的生活性与科学性
中考中笔试考查“提出问题”能力的探索实践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提出问题技能训练初探
浅谈“数学‘问题解决’有效性研究”
基于能力培养的数学问题意识探究
结合口语大赛改革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