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校班干部的培养路径
2020-09-13顾全凤
顾全凤
摘要:我国教育事业的开展是一个长期且全面的过程,农村学校的教育工作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农村寄宿制学校为了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本文以农村寄宿制学校为载体,班干部的培养为切入点,探析中学班主任的工作内容与方法。
关键词:农村中学;初中;寄宿制;班干部
1.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现状
社会的发展与家庭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给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育带了一定的困难与挑战,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内的我们可以发现,留守儿童过多,迫于生计农村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农,导致农村有太多的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这是我们无法忽视的农村现状,而在这种前提之下,农村寄宿制学校就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改革。
厌学现象普遍,由于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留守儿童较多,导致学生的家庭教育有所缺失,这样一来,导致学生的家庭学习氛围不够,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就有可能难以跟上老师的节奏,既缺乏学习动力,又缺乏学习积极性,不喜欢学习,不喜欢上学,小小年纪就逐步走向歪路。
心理健康堪忧,现在的学生信息来源广泛,自我辨别和筛选能力,再加上爱的缺失,会导致一些不良的情绪或性格的产生,比如怯懦、暴躁、偏激、孤僻、自卑甚至会产生厌世和抑郁的情况出现。
针对上述情况,农村教育特别是寄宿制农村学校的教育该如何进行下去呢?我认为,学校教育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教师的关心爱护去弥补学生家庭缺失的爱,树立学生榜样,着重培养班干部为学生,本文就以初中班干部的培养方面入手,来改善这种情况。
2.班干部的培养策略
班干部的培养,特别是农村寄宿制学校中对于班干部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班主任是整个班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但是班主任的直接管理在有一些部分内容上会有一些困难,但是班干部是班主任与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有效的桥梁,是班级凝聚力产生的重要部分,是老师了解学生的有效途径。
2.1 班干部的前期选择
班干部的前期选择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既不能单纯的以学习成绩来作为班干部选择的标准,又不能不考虑学习得因素,因此在班干部的备选人员的选择上,要从学习成绩、思想品行、交流沟通、组织活动等多个方面的能力去考量,毕竟班干部要在班级内承担起模范带头的作用,要在学生群体中存在一定的号召力和组织力,既乐意帮助他人,乐于为同学服务。在有了备选人员后,最好在班级内开展投票选举的方式,来最终确立起班干部的人员,这样一来,就能保证所选择的既是班主任的选择又是学生的选择,从而有效的帮助班级工作的顺利进行。
2.2 班干部的培养手段
在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中班干部的培养既重要又困难,因此班主任在进行班干部的培养中要注意几个方面。
首先,要对班干部进行心理建设,提醒学生认识到班干部的作用,既要在学习上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又要能够服务同学,帮助学生与老师之间得沟通,告知学生作为班干部,不仅要自己树立一个学习目标,也要帮助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目标,并与同学互帮互助,共同实现学习进步。
其次,告知班干部责任,并在班干部新上任得时候帮助其更快更好的适应环境,例如班长,班主任要帮助班长尽快得了解班级事物,包括与其他任课老师的衔接,与学校相关部门得沟通等工作。鼓励班干积极去干,为班干部提供强有力的后盾支持,引导他们正确选择工作方法,避免冲突的产生,另外基于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特殊性,班干部要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以朋友的身份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与沟通,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桥梁作用,公正客观的向班主任提供一些信息,特别是某些同学的家庭中出现的一些老师不知道的问题或困难,促进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从而选择更适合的方式去帮助同学。
第三,班干部有一项重要的作用就是监察监督作用,作为班主任将班级工作进行细化安排后,如果后期沒有一个监察监督的人,好多问题或措施就会流于表面,因此在班干部的培养中要帮助班干部形成监督检查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客观、民主的意识,促使班干部在班级管理的时候不仅可以得心应手也能够真正有效的实现班干部的意义。
最后,班干部的培养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提出班风班貌的构建工作,让班干部成为整个班级的桥梁和支架,渗透到班级的各个地方,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提升整个班级的凝聚力,从而有效的构建良好的班级氛围。
2.3 班干部的放手锻炼
班主任的培养要落脚与实践中,班主任在对班干部的培养完成一个阶段后就要进入下一个阶段,放手锻炼班干部,让学生大胆去做,当然这里的放手并不是真正的撒手不管,而是要给班干部足够的“权力”是处理班级事件也要定期开展班干部会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逐步帮助学生成为一个有经验、有能力、有魄力的班干部,这样一来既能够促使其更加积极主动的开展班级工作,又能增强其责任感,更能促进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帮助班主任更好的了解学生动态,填补学生缺失的“爱”。
3.结语
农村寄宿制班干部的培养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培养班干部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其自我价值观念,激发他们的职责感,促使其迅速实现自我完善,实现老师和学生之间得有效沟通,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
参考文献:
[1]王艳.钟晓红.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优化学生品德结构[J].太原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6.
[2]刘玉玲.对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再认识[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6.5.
[3]胡红林.德育的困境及其人性化走向问题研究[J]河南农业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