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方式分析与研究

2020-09-13许小灿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初中语文分析

许小灿

摘要:语文是包含极强的人文素养与文化知识的学科,写作与表达是语文科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教学环节,要提升语文教育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就必须从写作与阅读两大板块入手,在调整教学思路的同时,依靠阅读与写作的基本特质,完成语文教育的整合。本文从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出发,论述实现读写结合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初中语文;读写结合;分析

在初中语文教学环节,阅读与写作是一对不分彼此的好兄弟,依靠写作,学生的个人情感与文学积累得以表达,依靠阅读,学生的理性认知与人格素养得以沉淀,随着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合理融合阅读与写作两大板块、引导学生在积累的同时完成语文表达,已然成为教师必须重视的教育问题。

1.读写结合的意义

1.1  响应语文教育的基本要求

随着现代教学制度的不断发展,语文教育的意义早已经超出了“读书写字”的基本层次,在以“培养学生基本文学感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框架,运用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结合新式教学要求对语文教育进行整改已然成为势在必行之事,语文已然成为培养学生的人文感知、文学美感的教学科目[1]。随着现代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语文教育的真正内涵早已超出了“帮助学生读书写字”的浅显层次,在教学要求的约束下,语文教学正在向着挖掘学生文学表达潜力、培养其更深层次的人文意识的方向出发,在初中语文教学环节,只有处理好学生发展与语文教学本身之间的矛盾,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融合,才能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真正让语文教育融入学生的灵魂,对其未来发展产生影响。

1.2  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

良好的语文教育应该是集表达、思考、探索于一身的教学活动,在初中教学环节,语文教育已然成为培养学生人文意识,提升其人文感知能力的重要手段。依靠文字与语言的熏陶,在参与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个人修养水平在不断提升,文化储备量在不断扩张,在读写结合的教育框架之下,学生的思维活水得以表达,文化积累得到深化,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想对比,读写结合允许学生在一个学习周期内对两种技能进行锻炼,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语文教育的内涵,提升学生的语文技能。

2.实现读写结合的具体手段

2.1  课堂练笔,构造结合条件

要实现读写模块的有机结合,教师就必须对语文教育进行重新定位。在初中教学环节,随着学生个人意识的不断发展,其本身存在的各异性开始逐渐表现出来,在思想水平、生活环境、思维方式的影响下,学生开始对相同的教学材料产生不同的理解,在全面体现个人学习特点的同时,深刻诠释了“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教学特点。教师可从学生的学习模式出发,将学生整体拆分为不同的个体,为学生创造表达个人情感的机会[2],为后续的读写结合打下基础。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其已经形成了鲜明的情感态度,在参与阅读活动的过程中,会受到阅读材料的影响,产生不同的情感波动,教师可从教材内容入手,为学生创造阅读、表达、写作的机会,依靠循序渐进的教学过度,推动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为学生创造自我发挥的机会,在教学活动中,注重阅读与写作的机会,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开展小练笔活动。为了降低学生对于写作的抵触性,教师应建立科学的读写结合教学框架,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其阅读欲望较为强烈,但表达能力比较落后,教师可多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机会,适当延长阅读时间,在写作初期,教师可不限制写作题材,以表达真情实感为写作主旨,随着小练笔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个人写作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此时,教师可要求学生阅读人文、社会、科学材料,在全面掌握不同题材的文章的特点的同时,对个人的写作手法进行调整,在阅读活动中吸收到写作经验之后,学生的写作技能将得到全面提升,此时,教师可开展强化训练,通过阅读拓展、续写等方式加快读写模块的融合速度,提升读写结合的教学效率。

3.多元阅读,丰富知识积累

阅读活动在初中语文教学环节占有极高的占比,要实现读写结合,就必须正视阅读活动,依靠阅读带动写作,传统的语文教学将阅读与写作割裂开来,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在阅读后开展写作活动,教师可对阅读模式进行调整,增加写作频率,依靠阅读带动写作,实现读写结合。

在语文教学环节,教师应提升阅读教学的教育质量[2],在课堂教学环节,落实阅读教学手段,要求学生在掌握文章情感、大致方向之后,再参与阅读活动。在完成固定章节的教学之后,教师可要求学生仿照文章思路进行仿写,依靠文字表达深化文章内涵,对于情感表现较为强烈的文章,教师可要求学生进行自我创作,抒发个人情感,依靠写作带动个人意识,并将其融入到阅读活动之中。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教师可在固定的学习周期之内开展知识总结工作——我们阅读过的这些文章中,哪些文章的结构相似?哪些文章的情感表达存在共性?在全面掌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涵之后,学生的情感认知得到最大程度的补充,在写作环节,其能够将在阅读活动中积累的知识应用到个人作品当中,推动读写共同发展。

结束语:

在新的教育要求之下,要提升教學质量、加快教学进度,就必须将读写结合提上日程,在开展读写结合的教学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应从教学要求、学生学习特点等角度出发,围绕阅读工作,开展写作深化,使阅读成为写作的养料,推动读写结合的未来建设。

参考文献:

[1]李畅.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析[J].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2期):39-40.

[2]于波. 浅谈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J]. 教育, 2017(12):59-59.

[3]王春波. 初中语文群文读写结合实践例谈[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6(11):34-36.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初中语文分析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分析:是谁要过节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回头潮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