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

2020-09-13徐余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徐余

摘要:核心素养一词相信我们广大教师早已经不再陌生。所谓学科核心素养实际就是学生学习这一学科后应该习得的关键能力。道德与法治学科顾名思义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为促进学生养成健康三观夯实基础,以及培养学生法治意识,让学生从小懂法、守法,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树立健康的法治意识。这其实就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本质要求。本文笔者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引言

从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内容和学科特点来看,我们大致可以将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但从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而言,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几大素养,从意识出发,让学生树立健康的道德与法治意识,从而自觉遵守道德规则、法律要求。

1.巧用体验式教学,增强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

理论讲解稍显空洞,容易让小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为了避免这一现象,我们尝试开展体验式教学,通过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来强化学生的感性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体验中真正学习知识,习得能力。当然,利用体验式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这也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

例如,在教学“我的责任”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社会中承当责任。我们可以开展一个情境模拟活动,让学生扮演小游客、小顾客、小观众或其他角色,在相应的场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把各自完美的角色当好。比如情境一:做小游客,你会怎么做?情景二:做小顾客,你会怎么做?情境三:做小观众,你会怎么做?诸如此类,最后进行课堂总结,告诉学生在社会中我们还有许多事情可以做,我们都应该做个有责任的人。

通过此类情境体验式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也让学生真正活动中感悟和体会,既掌握了课堂学习的必要知识,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感。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重要职责。我们必须转变自身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单一“传道”中走出来,既要做好“传道授业解惑”,也要注重“授人予渔”,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习自主学习。这既是学生发展需要,也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最本质的要求,更是新课改对我们教师提出的要求。鉴于此,笔者认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尝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初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例如,教学“我们的班规我们订”这一节内容时,我们可以先以设计班级图书角为例,教给学生制定班級图书角“公约”的方法,让学生先学会制定共同的班级规则的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以小见大的了解班级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问题对症下药,制定图书角规则。然后以图书角为例引导学生展开更广泛的交流讨论,通过探讨制定班级规则。结合学生兴趣点,学力等进行科学分组,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制定班级规则。最后让小组代表介绍制定的班规,学生共同评选出最好的班规。

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如果能一直有效的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互之间的配合默契都会大大增强,也会总结出一些宝贵的学习经验,促进了核心素养的提升。

3.遵循认知特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小学生年龄小,思维能力发展不足,对事物的认识比较片面和狭隘。但我们教师在教学实际中除了教给学生必要的知识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无论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还是法治意识,其最终目的也都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所以,我们应该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冷静思考、全面思考,从而真正得到全面发展。

例如,教学“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这一节内容时,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多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谈一谈自己为家庭做出的贡献,说一说哪些事情应是自己做的,哪些事情属于自己的责任。勇敢地表达,说出自己的感悟,才能让学生真正认识自己的责任。在学生说完自己的故事后,可以让其他同学评一评,互相提出建议,以促进学生共同进步。既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身上的不足,同时也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自己为家庭做出的贡献,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对自己会有更好的理解,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形成。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家庭生活,关心家人,关心家庭事务,初步具有为家庭和谐做贡献的意识和行动,学会为家庭尽责任,树立负责任的意识。

4.开展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

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的关键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只有真正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思想意识,这也是培养他们核心素养的重要一步。所以,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为学生创设多样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有更深的体会,从而使学生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例如母亲节,我们可以鼓励学生为自己的妈妈做一份礼物,教会学生懂得感恩;鼓励学生帮爸爸妈妈承担一部分家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父母的艰辛与不易,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鼓励学生多参与班级、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懂得与他人交往,为班级和学校争光,树立学生的集体意识。

5.结语

总言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还有很多,笔者在本文也在于抛砖引玉之用。希望广大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能够对此提出自己宝贵的建议。

参考文献

[1]陆宏英.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教学策略探析[J].中小学德育,2018,(10):25-27.

[2]王玲.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研读与教学思考[J].黑龙江教育:小学版,2017(9):18-19.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