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对照研究
2020-09-13林斌
林斌
【摘 要】目的:对比分析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分别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至2019年我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的对象,通过电脑分组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0例。A组患者采用氨磺必利药物治疗的手段,B组患者采用利培酮药物治疗的手段,研究分析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后的整体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具体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磺必利与利培酮都是临床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药物,但氨磺必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更高,值得成为临床应用首选药物。
【关键词】氨磺必利;利培酮;认知功能;精神分裂;安全性;疗效
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精神障碍疾病的发病率已高达17.5%,随着人口的增多和社会发展压力增大,我国的精神疾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精神分裂症是最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类型之一,一旦发病患者会产生幻觉、妄想、兴奋、抑郁等临床精神科症状,甚至可能引发不良事件[1]。精神分裂症严重地影响了患者身心健康,制约了患者的社会功能。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对病情控制有积极的意义。本次研究选取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比分析了使用氨磺必利和利培酮两种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至2019年我院收治的80例存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的对象,通过电脑分组法将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38.6±2.5)岁。B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37.9±2.7)岁。纳入标准:精神分裂症的诊断符合国际公认的诊断标准、存在认知功能障碍、PANSS评分大于60分、患者及其家属配合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氨磺必利和利培酮藥物过敏者、孕妇或哺乳期妇女。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精神分裂症患者停药洗脱一周后开始配合医院的研究治疗。A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氨磺必利片(规格:5mg/片),起始剂量为5mg,口服,每日2次,一周后根据具体情况将剂量增加至15~25mg,每日2次,持续服用6个月。B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利培酮片(规格:1mg/片),起始剂量为1mg,口服,每日2次,一周后根据具体情况将剂量增加至4~6mg,每日2次,持续服用6个月[2]。
1.3 观察指标
A组与B组的治疗周期相同,都为6个月,治疗结束后分析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治疗效果:结合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治疗前后评分结果所得的减分率结果确定治疗效果[3]。PANSS减分率小于25%为无效,大于或等于25%为有效。总有效率=有效患者人数/总人数×100%。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护理人员结合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两种药物治疗后的失眠、嗜睡、静坐不能、体重增加、便秘、头痛、口干等不良反应确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本文研究统计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行百分比,均采用卡方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A组患者中治疗有效患者人数为36例,无效4例,治疗有效率为90%,B组患者中治疗有效患者人数为37例,无效3例,治疗有效率为92.5%,两组患者疗效对比差异不明显,p=0.692(p>0.05),无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A组患者接受氨磺必利药物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人数为11人,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5%,B组患者接受利培酮药物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人数为23人,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明显,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B组。p=0.00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认知功能障碍广泛存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是临床精神科治疗、康复中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意识和社会功能。如何运用有效的药物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缺陷在临床发展过程中备受重视。氨磺必利与利培酮都是临床精神科治疗、康复患者病症中最常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尤其是对患者的语言能力、描述能力、流畅性、注意力的改善最为明显[4]。
本次研究对比分析了使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两种药物治疗方法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确定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在临床精神科治疗中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缺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使用氨磺必利药物能够相对于利培酮,明显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氨磺必利与利培酮都是临床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药物,但氨磺必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更高,值得成为临床应用的首选药物。
参考文献
徐烨,轩昂.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照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7,38(3):8-9,12.
魏立和,陈景旭.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对照研究[J].世界临床药物,2014,35(5):283-286,290.
樊砚荣,高慧国,雷婧.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医刊,2019,46(21):95-97.
王喜苹,杜云红,赵星梅,等.低剂量氨磺必利联合利培酮对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记忆和社会功能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18,39(9):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