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文化自信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对策研究

2020-09-12杨帆何冠洁何伟同

文存阅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教育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

杨帆 何冠洁 何伟同

摘要:本文以“文化自信”为指导,以强化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为目标,简要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以及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进而以文化自信促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工作并给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大学生对民族文化进行全面且系统的认识学习之后,能够更好的增强文化自信,能直接推动大学生以文化自信的姿态坚定意识形态不动摇,进一步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关键词:文化自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

纵观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化传承,正是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才创造出新中国的精神之神。当代大学生作为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对文化自信的践行态度关乎国家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1]。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我国对“技能有把握,思想不滑坡”的优秀人才的需求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我国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培养路线,要时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2]。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就是提升国家自信的动力源泉,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与肯定,将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重要举措。

一、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現状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一部受压迫、受欺凌的血泪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以四十年的变化换得其他国家百年之发展,政治、经济、外交和国力都得到了空前的提升,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经济腾飞带给国人的自豪感却并没有拓展到民族文化领域。文化自信的形成往往受时代发展、环境变迁以及人的生活生产等多重因素影响,而当代大学生多成长于中国与世界交流最为密切的新时代,这种思想的碰撞和文化的交融下,带给当代大学生最明显的影响就是对本民族的文化不自信甚至自信心不足[3]。

(一)文化引导力度的匮乏

中华民族文化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如果说一杯清茶需要用心品知才能知其味、得其香,那么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感知就像品茶一样才能汲取其中之养分。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过分于追求物质文明,在精神文化的汲取方面缺乏动力,而导致文化碎片化和短平快,而这正是缺乏系统化引导,有此带来的缺乏文化自尊和自信等问题。并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逐渐变大,缺失度也会越来越高,这一现象无疑对民族文化自信的建立又是一个巨大冲击。

(二)文化认知层面的迷茫

目前诸多大学生对我国历史认识不足,对历史长河的认知存在严重的片面性,缺乏系统且全面的文化价值观,以所谓新时代、新纪元的观念将传统文化生硬地与现代文化相剥离,从而使得两种文化无法交融在一起,甚至造成两者之间的对立局面,人们潜意识中民族文化的对峙严重影响了文化自信的形成[4]。

(三)文化践行方面的忧虑

践行前首先要理解文化理论。随着国家近些年推出的如《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以及《朗读者》等诸多节目,并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可以形成一大部分大学生对民族文化核心要义和价值取向方面的感知和理解,但在实际的生活中,一些“快餐式”和过渡娱乐化的文化消费行为导致部分大学生在文化认同、传播和消费方面仍存在许多疑虑,从而形成疏远主流文化价值取向的行为。了解到的文化核心价值与实际接触到的文化样式存在不一致,这将导致文化践行与文化认知出现严重偏差,更有甚者会出现文化行为与文化认知出现背道而驰的现象[5]。

二、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特点的宏伟工程,它直接关系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不论就任何一点而言,都来不得半点虚假和形式主义[6]。

(一)对理想信念认知不明确

部分大学生没有明确的理想信念,甚至不知道理想信念是什么,或者有意回避理想信念问题,认为这是个不重要的事情。而产生此类问题则主要来自对政治信仰的缺乏或不自信,因此,产生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产生的质疑。而这些情况一方面源于理想信念教育的单一化,依旧保留并采取传统的教育思维模式,大学生理解认同极为有限,社会的进步使得这一教育模式变得风雨飘摇。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受到改革开放的红利,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从而认为谈政治谈理想是一种虚无缥缈且空洞乏味的事情,由此带来对国家大政方针漠不关心,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持漠视甚至敌对态度。最终形成了部分大学生理论辨别能力差,重感性轻理性,政治意识和理想信念双双被淡化的结果。

(二)利己主义风波蔓延

当代大学生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一代,他们自出生伊始,中国的社会经济就处于飞速发展状态,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在不断变化和完善,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也更加紧密,中西方思想交流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同时也使得部分大学生养成了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极端享乐主义观念。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是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产生的,从而还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如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而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自我定位茫然,顿感未来迷茫、无所适从。此外,部分大学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过程中,抛弃了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逃避了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应有的责任,磨灭了引领时代发展潮流的远大志向[7]。

(三)教育形式远离大学生群体特征和生活

理想信念教育话语体系作为意识形态类存在,其本身就具有浓重且严肃的政治色彩,从教育材料的汇编到教育形式的体现,往往过于重视典型性和代表性,偏重于高屋建瓴式的高深理论叙述,或者是一些惊天动地的极个别典型,这些理论和典型事例,看得见却摸不到,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了让大学生感同身受的条件。而大学生作为青春活力团体的主力军,他们对具有浓厚政治色彩言语的理解和接受上,容易出现偏差甚至乏味,唯有将政治话语生活化和大众化,将少数典型变为身边的鲜活事例,才能具备使其深入人心的基础条件[7]。

三、以文化自信促理想信念教育

任何形式的理想信念教育都要以一个全维度、多角度、系统性的教育观念去思考并建立实施方案,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需要砥砺前行。文化自信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新提出了“第四个自信”,其具有明显的时代意义和使命责任,对当下社会发展尤为重要。大学生作为推动时代发展的新生力量和后备军,以文化自信视角推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高度符合当下历史潮流和社会责任的[8]。

(一)利用网络等新兴形式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

网络在当下社会已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需要,也成为了当代大学生获取资料和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但网络呈现的信息良莠不齐,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建立和培养有深远影响,因此,利用好网络对大学生开展文化自信教育是当下社会更为有效的一种方式[5]。

(二)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来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培养

文化的重点在于传承和发扬,没有传承就容易出現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没有发扬则无法将文化自信落在实处。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重要任务,全方位育人的理念也完美适用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从另一方面来看,文化自信和理想信念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文化是我们这个民族的魂,是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更是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勃勃生机的体现,坚定文化自信也为坚定不移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供了正确指导,同时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奠定了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9]。

(三)防范西方文化思潮对民族文化自信的冲击

中国已经走向了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将要形成面向世界和未来的文化,积极努力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既要坚定民族文化不动摇,树立强有力的文化自信,也要加强对世界各族文化的成果借鉴,努力做到洋为中用。因此,作为高校而言,要时刻引导大学生明晰西方错误的资产阶级文化思潮,让学生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明显区别,以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形式为学生讲解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实质、表现形态以及其赖以生存的现实社会条件和实践命运,避免学生以片面化的眼光过渡崇尚西方资产阶级文化[6]。

总而言之,在准确明晰文化自信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逻辑关联基础上,以文化自信的视角去探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时代发展所提出的,而面对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已经到了极为迫切的地步。大学生只有对民族现代文化、民族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认识,才能更好以文化自信为基础指导来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

参考文献:

[1]罗建华.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与定位[J].求实,2017(05):4-12.

[2]张磊.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06):76-78.

[3]许筱靖.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生成机理及涵育路径[J].教育评论,2017(09):104-108.

[4]李江波,姚亚平,黎滢.文化自信:理论维度与实践维度[J].江西社会科学,2016,36(09):217-222.

[5]徐冶琼.试析网络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影响[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8):50-52.

[6]佟怡.新形势下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8):137-140.

[7]叶柏森.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4):20-21+24.

[8]陈忠月.以文化自信推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现代交际,2019(02):164-165.

[9]杨联星,李四维,刘建南.论微文化视域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话语权建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4(01):164-172.

作者简介:

杨帆,男,汉族,甘肃宁县人,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硕士,助教,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

本文系西安理工大学辅导员骨干专项2019FZ010、西安理工大学青年教学改革基金教学研究项目xqj1913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教育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
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反思与改进
高职辅导员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实施途径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