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教学目标探索教学的有效性的方法分析

2020-09-12钟慧英

文存阅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个位竖式两位数

钟慧英

摘要: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在课堂教学中主导教与学的方法与过程。新课改下的教学目标更多地关注多元目标的整合,在确定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学生通过学习“能夠学到什么”,更要思考“怎样学才是最有效的”。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与学的方法

请看以下两个案例,内容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两节课的教学目标完全不同,教学效果之差别也就十分明显。

一、案例呈现

【案例一】(两位数乘两位数)

1.动笔计算四道习题,复习一位数乘法计算方法,

45×6   33×8     46×20      73×40

2.自学课本,出示自学提纲

(1)两位数乘两位数24×16,竖式计算分三步,分成哪三步?

(2)第一步算什么?乘积表示多少?积的末位与乘数的哪一位对齐?

(3)第二步算什么?乘积表示多少?积的末位与乘数的哪一位对齐?为什么?

(4)完成书后你认为简单的练习。

3.交流评价,质疑问难。交流解决自学提纲中的前三个问题后,质疑:“说说你有什么疑问?”

4.检查作业情况,评价个别同学错误原因。

5.小结与综合练习。

【案例二】(两位数乘两位数)

1.创设情境:某公司要搞活动,买了24箱矿泉水,每箱16瓶,猜猜一共有几瓶?

2.尝试计算24×16,探究多种算法

(1)独立思考,你能想出几种计算方法?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生1:老师我先把16分成4×4,24×16=24×4×4=384

师:这位同学把复杂的较难的计算,转化为简单的已学的式题。象这样“化生为熟,化难为易,以退求进的思想方法,数学上叫做“转化思想。”

一石激起千层浪,受生1的启发,其他同学也纷纷想出了各种方法。

24×10+24×6= 384  16×20+16×4=384

16×3×8=384   24×8 ×2=384

16×4×6=384       24×20-24×4=384     24×5×2+24×6=384

生:老师,我还想到用竖式计算

师:想到用竖式计算的同学举手。

教师根据举手情况有选择地请出三名同学板演:

24×16=168           24×16=384                 24×16=384

2 4                           2 4                               2 4

×1 6                        ×1 6                           ×1 6

14 4                        1 4 4                            1 4 4

2 4                           2 4                            2 4 0

1 6 8                        3 8 4                            3 8 4

3.组织学生争辩,作出评价

师:对这些方法,你想发表什么意见?

生1:竖式中的第三种方法是错的,因为第二部分的积是24,不是240。

生2:我认为竖式中的第三种方法是对的。竖式中的第一种方法才是错的,因为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到的24表示24个十。4不能写在个位上。

生3:24个十,就是240,我认为第三种方法是对的。第一种方法也是对的。

生4:我认为竖式中的第二,第三种方法都对。第二部分积个位上的0可写可不写。

他的意见得到绝大部分同学的支持,并表示个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写。

4.竖式计算书上习题。

5.小结与综合练习。

二、分析反思

分析案例一的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自学看书,知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分几步,理解每一步的意义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点与归宿。算理,属于结果性的知识技能领域的目标。通过自学,可以预计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达成。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在确定这堂课的学习目标时,所依据的是教材文本所呈现知识点的逻辑联系。在这样的学习目标控制下,学生只是作为“认知体”,在直接面对书上抽象的数学符号时,没有个性,没有感情。每个学生一个步调、一个标准地接受着书上知识,成了“知识容器”。

同样是一堂关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新授课,案例二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气氛和学习收获迥然不同。其原因就在于教师对学习目标的分解是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进行的。学生不仅仅是个“认知体”,更是一个“生命体”。整节课,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发展的人,始终处于“不断攀爬,不断成长”之中。三种竖式计算,教师把评价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在相互争辩、自我纠偏的过程中逐渐“明理”,从而经历了一次自我“攀爬”的历程。从学生的精神状态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在三维目标的引领下,不仅解决了“学到了什么”和“怎样学习”的问题,尤其解决了“喜欢学”和“主动学”的问题。相反,案例一,只着眼于“认知”目标,一味地往学生头脑中填装现成知识。把知识技能的掌握作为唯一标准。学生没有经历“艰辛的攀爬”,也没有了“一路欣赏风景的机会”,过程与方法被忽略了。对于学生发展至关重要的,内在于生命的“主动精神与探索欲望”也被忽略了。

因为教学目标定位的不同,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份教学设计。只有把“学生看成生命体,一个发展的人”,作为确定目标的基本出发点,那么精心设计恰当的学习目标,不仅能解决一节课的学习效益问题,而且还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猜你喜欢

个位竖式两位数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部级优课)
牢记方法大量练习
暑假训练营·两位数乘两位数和小数的初步认识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循理入法 以理驭法
两位数
关注教材文本中言语表达的“序”
乘除法竖式内容这样调整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