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的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2020-09-12程峰盛聪娇

文存阅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历史课堂互联网+互联网

程峰 盛聪娇

摘要:近年来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教师教育理念得到了持续更新。“互联网+”的出现,促使各个行业基于“互联网+”的业务高速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互联网+教育”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促进了其发展。本文从基于“互联网+教育”生态下的历史课堂教学为出发点,来探讨“互联网+教育”生态下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2015年 7 月国务院颁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成为国家战略,“互联网+”在教育领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在学校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笔者试图在“互联网+教育”生态下,探讨历史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基于“互联网+”的历史课堂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研究者认为,学习不是知识从教师单方面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之下,通过教师引导,利用一些学习资源,主动建构知识的一个过程。

从历史学科来说,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注重教师的知识传授,历史知识又是从史料中抽象出来的,让学生脱离史料去进行知识的学习,造成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困难。同时还注重学生知识接收量的多少,忽视了整个学生知识的建构过程和学生能动性的发挥。

根据以上观点,笔者认为历史学科的学习应该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提供一定量的史料、材料等,让学生对这些史料、材料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并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构建新的知识,不断循序渐进的完成整个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建构者,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主要扮演的是:教学环境建构者,学习资源提供者,学生学习引导者的角色。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情境性認知的观点,历史知识不能脱离史料的支撑独立存在,也不能脱离当时的情景独立存在,学习应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是传统的学校课堂教学很难把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新的教育技术的突破,使得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成为可能。

二、基于“互联网+”的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传统课堂教学之下,产生了许多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的推广,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提升了课堂效率,但是受制于大班额等情况和条件的限制,教师对于学生的关注不够,学生能动性的发挥也不够理想,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不到位等。笔者认为把互联网引入历史课堂教学,能够很好地解决以上这些问题。

下面笔者就来探讨一下基于“互联网+”的历史课堂的教学策略,笔者认为基于“互联网+”的历史课堂应该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学生生成问题、教师筛选确定问题。

这个主要是在课前完成,学生通过智能平台提交在预习这一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等,教师把这些问题、困惑等综合分类,然后通过智能平台提交给学生,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次预习。并且开通网上交流平台,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再交流,通过这个环节还是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再次提交,教师对这些问题做记录,筛选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根据这些普遍性问题去备课。对于个别的问题,通过智能平台个别解决。比如在执教《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这一课的过程中,通过这个环节教师发现,学生通过预习,对古人类发现时间、地点、遗址分布等都已经掌握,但是对古人类的生活,以及发现的这些化石文物有什么作用等不清楚也不理解,基于此笔者备课过程中的侧重点就是了解化石文物对历史研究的作用和北京人的生活,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能力。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习情境的创设是每一节新课必须具备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传统的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有很多成熟的方法。但在基于“互联网+”的历史课堂中,教师首选的应该是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导入。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师通过用图片、文字、语言描述来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历史情境,进而创设教学情境,结果很可能是教师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在学生的大脑中产生的历史情境并不能还原真实的历史情境,很多时候就成了“盲人摸象”;但在基于“互联网+”的历史课堂中,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将多种形式的历史资料,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它变成“活”起来的历史景象,这种“活”起来的历史景象,有助学生突破时空限制,拉近学生和过去的历史史实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学生时空观念的形成和历史理解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配套设备,让自己仿佛置身于虚拟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中实时交互,感受虚拟世界中的各种历史现象,这样历史不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过去的历史,而是学生看得见、听得见,甚至可以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的历史景象,最终能够促使学生对历史表象有一个较为深刻的理解。比如在执教《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这一课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亲自”走进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去感受远古人类的生存环境,体验远古人类的生活等。这一技术的应用,使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体验思考,而这种体验思考可以促进学生历史知识的有意义建构。同时在虚拟世界中的看、听、摸能够很好的引起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在感知中获得知识。

3.基于智慧化助手类软件的自主学习。

这一阶段,主要解决课前教师收集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生端的移动设备,以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基于互联网、教师提供的资料等资源,解决课下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如果出现学生通过集体努力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移动平台将问题提交,教师根据提交的问题,做适当的讲解引导,也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互联网来学习解答这些问题。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学生不仅建构了历史知识,还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及途径,这种多元交互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

4.能力提升、合作探究

基于智慧化助手类软件的自主学习,解决了学生课前预习产生的问题,随后进入能力提升阶段。开始这个阶段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智慧化助手类软件,设置一些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一检测。根据检测的数据,教师下达新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习小组的检测数据,评估他们小组的学习能力以及知识的掌握情况。基于他们不同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网络搜集资源等多种手段解决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引导和指导工作,并培养学生分析問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堂随测、实时点评

在基于“互联网+”的历史课堂环境下,在课堂上,教师主要通过智能平台推送测试题,学生通过智能学习平台接收测试题,完成提交。智能平台评估系统将自动生成客观问题的答案,并以柱状图或饼图的形式显示生成正确的答案率。这种直观的形式可以及时地将测试结果反馈给教师,并且教师可以准确地知道学生的问题出在哪里,从而准确且真实的分析错因,解决学生学习困难的知识点。对于主观题,学生可以通过智能学习平台将作业发送到教师端,教师将其投射到大屏幕上,随机点开,与学生分享他们的成果。

课堂测试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测试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也可以在完成一章教学任务后测试学生对章节内容的把握情况。总之,智能化历史课堂设备自成一体的评估系统,具有三维多角度分析评估功能,学生问题实时处理,及时反馈,全班评估结果统计分析。这种测评既可以解决课堂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它还可以促进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在教师评论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深化,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促进学生知识的有意义建构。

6.推荐资源、提升素养

完成前面几个阶段的课堂教学任务之后,进入课堂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升学生的素养,并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铺垫,教师可以适当的给学生推荐一些学习资源。比如一些网上博物馆,让学生去网上参观,提升学生的素养;也可以给他们一些片段化的视频,让学生观看,拓展他们的视野,加深知识的理解;也可以推荐一些书籍,让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增进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等。总之,给学生推荐有意义的资源,让学生去学习,有助于学生素养的提升,也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

总之,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挑战和机遇,教育领域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教育信息化是应对这种挑战的必然选择,也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必然选择。基于“互联网+”的历史课堂就顺应了这一趋势,应用信息技术来改变课堂呈现方式,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能够为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育人目标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S].2015年7月2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S].2016年6月7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S].2018年4月13日.

[4]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5]赵兴龙.“互联网+”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变革[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6]上海教育博览会组委会.互联网+教育:教与学的变革[M].北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

程峰,男,银川市骨干教师,一级教师,大学本科毕业;

盛聪娇,女,永宁县闽宁中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毕业。

猜你喜欢

历史课堂互联网+互联网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探析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思考与再认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