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化解

2020-09-12代瑞环

快乐学习报·教研周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新冠疫情中小学生心理问题

代瑞环

摘要:在全国人民共同抗疫期间,媒体针对疫情蔓延的实时报道以及制度性的居家防疫规范的实施,是导致人们担忧和焦虑无法有效排解的重要因素。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独立性较强的中小学生来说,如何帮助其在漫长的封闭居家过程中囧心理较快得到教育是当前教育部门必须予以充分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新冠疫情;心理问题;中小学生

1、疫情间中学生心理危机问题

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在中小学生反映的烦恼中,因为担心疫情关注疫情、因为写作业和看网课注意力不集中以及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占据着很大的比例,这些行为、认知、情绪以及生理方面受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病毒恐惧心理

此次新冠疫情作为一种突发社会危机事件,公众在面对病毒时产生的心理应激反应,以及对病毒的紧张和恐惧心理,虽然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但是却时刻提醒着人们必须及时的做好相关的防范措施。随着全国疫情形势的逐渐好转,各个学校在积极准备复课时,应该严格的按照防疫部门制定的新冠疫情预防措施,做好教室、学生宿舍等地方的病毒消杀工作,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学校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自身受到病毒的侵害。

1.2封闭式管理烦闷心理

学校采取的全封闭管理方式对学生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即便是在周末休闲的時间也只能呆在学校里,这种单调、无聊的生活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之前在疫情防治关键时期,待在家里就是为国家做贡献虽然只是一句调侃的话,但也是一种现实情况。现在随着学校逐步复课,大家同样也可以用安心待在学校就是为国家作贡献,稳定学生那颗渴望外面世界的心。由于学生在疫情期间可以从很多有趣的视频中看到宅在家里的生活其实也可以过得很充实。因此,如果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感到无聊时,也可以试着阅读、画画、唱歌等方式学习一门新的技能,详细的记录自己的生活过程。

1.3人际关系担忧心理

新冠疫情发生后由于学校必须实施封闭管理,学生们就会因为天天处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产生矛盾。由于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性格以及行为方式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虽然人在交往过程中出现矛盾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如果不及时化解这些矛盾的话,就会导致矛盾进一步激化。只有接受并疏通他人与自己之间存在的不同,然后在实际沟通的过程中给予更多的理解与包容,才能在迅速化解矛盾的同时,掌握正确处理社会关系的方法,确保家庭的和谐。

1.4学习压力焦虑心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压力虽然在某方面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但是如果压力过大的话,就会导致学生身心产生不良反应,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只有正确的理解压力和状态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的应对生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压力。比如,有的人在面对压力时虽然很害怕,但是仍然可以调动自己身体的潜能应对这些压力,有的人同样也会因为害怕而不知所措。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压力时,会在压力的刺激下更加的勤奋和努力,但有的学生则选择了坐以待毙。即便是学生们心理上的感受是一样的,但是也存在着认知和行动力方面的差异。

2、疫期间中学生心理危机化解路径

2.1利用心理危机干预资源

经过深入调查分析发现,此次新冠疫情带来的心理危机对学生来说,有很大的破坏。比如,面对疫情发生后各种人为因素产生的负面信息,导致学生产生了一种我感冒了是不是会死掉的想法,甚至于对于很多与疫情相关的信息出现了过敏反应,通过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看待此次疫情,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疫情的认识和理解,而且促进了学生危机应对能力的稳步提高。另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脆弱、强化珍惜生命观念等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向学生灌输正确理解健康生活,注重清洁卫生习惯的理念,深度的挖掘和利用疫情危机发生期间的各种隐性教育资源,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2.2注重家校沟通,调整心理状态

心理恐惧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一种不良心理状态,假如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心理疏导的话,不仅会演变成严重的心理问题,而且还会产生极大的危害。新冠疫情的发生对学生的正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中小学生因为长期不能正常进入学校生活和学习,导致很多学生都出现了严重的心理恐惧问题,增加了教师对中小学生心理辅导教育工作的难度。针对这一情况,中小学教师应该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帮助和引导学生调整不良心态,要求学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新冠疫情造成的挑战。比如,为了积极响应政府部门提出的疫情防控要求,中小学生在长期居家隔离的过程中,不管是生活和学习空间都是以自己的家庭为主,此时家长必须承担起以往在学校时应该由教师承担的心理辅导责任。这就要求中小学教师应该通过与家长之间交流互动的方式,与家长共同探讨和分析解决中小学生心理恐惧问题的方法,然后根据中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方法,才能在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困难期的同时,彻底消除其对新冠疫情产生的心理恐惧。

2.3强调师生互动,改善学生心理恐惧

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是帮助学生改善心态的重要途径之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班主任不仅是学生成长学习的引路人,更是学生尊重和敬爱的师长,所以教师必须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耐心的指导和帮助,才能引导学生正确的面对心理恐惧,通过加强与学生之间情感方面的互动,才能帮助学生彻底克服心理恐惧产生的不利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选择最佳的心理辅导教育方法,利用灵活多样的心理辅导方法,为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新闻的方式,追踪与疫情相关的信息,了解和掌握新冠疫情发展的动态,然后根据综合信息帮助学生获取稳定的心理状态,降低谣言对学生身心成长产生的影响。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网络平台为基础收集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人物资料的方式,了解他们为疫情防控工作付出的努力,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我们有能力、有信心打好疫情防控的阻击战。

2.4加强生生交流,克服学生心理恐惧

同辈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互相帮助对于学生克服心理恐惧能力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身独有的优势和长处,他们彼此之间的互相帮助和扶持是学生克服心理恐惧最有效的途径。针对这一情况,中小学教师应该积极的鼓励学生之间通过密切的沟通和交流,相互帮助共同度过难关。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QQ、微信等方式与其他同学之间交流互动和学习,不仅使学生得到了心理层面上的支持,而且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品质以及行为调整能力也得到了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自然也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结束语

总之,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不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且对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与学习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所以,人们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时,难免会出现心理恐惧的问题。再加上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其缺少对紧紧突发事件和问题应对处理的能力,所以,教师应该明确自身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的职责,并以此为基础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采取因时间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才能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稳步提升的同时,为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序开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唐蕾,应斌.新冠肺炎疫情时期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10:57-61.

[2]朱如葆,邓瑞雪.公共危机事件下的中学生心理干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14:69-71+75.

猜你喜欢

新冠疫情中小学生心理问题
新冠疫情视阈下感悟“四个自信”国家共识
“心理成长任务包”助力学生安度疫情
关于疫情对地区经济金融影响情况的调研
新冠疫情对县域脱贫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地方金融支持的建议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