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
2020-09-12庄芳丽孙文张艳
庄芳丽 孙文 张艳
摘 要:校企合作是中外高等职业医学教育普遍采用的培养模式。在分析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家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总结国外护理专业職业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通过国内外培养模式的对比,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等各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启示。
关键词:校企合作;护理专业;高职院校;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21-0141-02
引言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目前一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指高职院校和企业、行业联合,共同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2]《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也指出,在“十三五”期间要加强护教协同,医院和高职院校联合培养,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3]。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于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对护理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理念和要求。
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在校企合作教育方面走在前沿,有较为成熟的经验。通过国外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调研和比较分析,总结其成功的培养模式的经验,给我国高职院校护理专业院校联合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一、国外典型的护理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一直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重点的研究和实践课题,在长期的人才培养中,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结合自身的人才需求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践,形成了丰富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比较典型的有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加美的CBE模式、澳大利亚TAFE模式和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
1.德国“双元制”模式。德国的职业教育之所以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就在于其“双元制”教育模式。“双元制”模式的本质是职业培训,是一种企业和职业院校联合培养学生的职业教育模式,学制在两年至三年半,学生的学习在企业技能培训和学校理论知识学习中交替进行,大约2/3的时间进行企业技能培训,1/3的时间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围绕一个专业技能由浅入深、由粗到精,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强调校企联合培养、联合教育,学生是双主体,既是员工也是学生[4]。
2.英国“三明治”模式。英国“三明治”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职业院校和企业结合,院校学习和企业实习实践进行轮换交替学习的一种培养方式,采取“理论—实践—理论”的学习方式,也被称为“薄三明治”。在英国,这种“三明治”模式主要有两种:“1+2+1”教育模式和“2+1+1”教育模式[5]。“1+2+1”教育模式是指学生第一年在企业实习,第二年和第三年在学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最后一年再到企业实习实践,学习专业技能;“2+1+1”教育模式是指学生在第一、二、四学期三年在院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其他理论知识,而第三学年则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践,学习专业技能知识。无论是哪一种模式,都是一种理论和实践交替的学习模式,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
3.加美CBE模式。CBE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社会需求,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学校和企业紧密结合的一种培养模式[6]。学校的整个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始终围绕着职业能力的培养,以企业的需要来进行课程设置,同时也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定,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进度不一致,所以同一专业的学习课程和学习方式也略有差异。
4.澳大利亚TAFE模式。澳大利亚TAFE模式是一种现代学徒制,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学校、企业和政府联合人才培养模式[7]。在培养中注重过程考核,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毕业能马上上岗工作,真正实现“毕业即就业”。
5.日本“产学合作”模式。日本“产学合作”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企业(产业)、学校和科研机构联合的一种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8]。企业或产业界与学校通过项目委托研究、项目合作研究、研究人员专利转让、联合投资等多种方式合作,加强企业和学校的紧密联系。
二、国外护理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发展趋势
职业教育为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众多发达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同国家职业院校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上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形成各具优势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国外护理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呈现出以下趋势。
1.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各国的职业教育模式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如澳大利亚的TAFE教育方式就侧重于职业能力的培养,除了在专业、方法和职业能力上培养学生外,还考虑到学生的社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让学生能在社会中获得新的职业技能,从而适应单位的变动和社会的变化。
2.以实践能力为突破。发达国家护理专业职业教育模式都非常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以此为突破口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如德国“双元制”,学生理论学时只占30%,实践学时达到了70%[4]。英美等国家在人才培养中,真正实现校企联合培养,企业界人士、行业技术专家和院校联合制定学生的培养方案,联合开发课程,同时给学生一定的灵活选择性。
3.以资源整合为基础。无论是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教育,美国的“合作”教育还是澳大利亚的“TAFE”教育,他们任何培养方式的成功都在于资源的整合,学生的培养绝不仅仅是依靠学校自身的资源,而是通过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的有机结合,共同培养。
三、国外“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启示
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合作教育”培养模式的开端。校企合作在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是指职业院校或者高校与医院联合培养护理人才,简称“院校合作”。目前,高职护理人才校院合作培养主要采用“2+1”模式和“订单式”模式。传统的“2+1”医学护理教育模式较单一,仅限于学生的实习;“订单式”模式主要是在就业方面与合作医院进行合作,为合作医院定向培养护理专业人才,在培养模式上着力不多,并没有解决校企合作中课程建设、教师团队建设、考核考评方式等方面的问题。
对比国外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可以发现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等各个方面均可以给予国内高职院校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1.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以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能为社会服务的一线技术型和应用型专门人才,实现毕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真正实现毕业即就业。
2.教学内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确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课程设计需与职业岗位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核心就业能力。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技能,使学生能够获得职业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等综合职业能力。
3.课程设置。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要跟随社會发展的需求,着眼于不同行业发展的技能要求,根据社会岗位需求的职业技能设定教学课程,加强实践课程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课程设置方面,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比如工匠精神的培育。
4.师资队伍。师资水平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他们创造实践的机会,鼓励教师到医院去学习新的知识,培养“双师型”教师。
结语
本文在对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家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外护理专业职业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实践能力为突破、以资源整合为基础。同时,结合国内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才“2+1”模式和“订单式”模式的特点分析,通过国内外培养模式的对比,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等各个方面提出了我国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的建议和意见。
参考文献:
[1] 龙艳.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教育发展的多维思考[J].职教论坛,2019,(2):147-152.
[2] 顾明远.学习和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J].高等教育研究,2010,(7):1-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7,(1):1-5.
[4] 盛建军,周晓刚.高等职业教育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的实践与创新[J].中国电力教育,2014,(2):18-19.
[5] 樊大跃.再谈英国三明治教育模式的特点及启示[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5):69-73.
[6] 陈田,白杨.加拿大职业教育CBE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21):141-142.
[7] 郭峰.TAFE: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特色[J].工会博览,2017,(10):28-29.
[8] 庞昊,王丽燕,王建萍.社会转型背景下日本依托“产学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探析——基于东京工业大学的实践[C]//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