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0-09-12汤和伟
汤和伟
作者单位:115200 辽宁 盖州,盖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乳腺癌作为女性常发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影响女性的生命健康[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患者的效果得到显著提升,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显著增长[2]。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症状轻者只引起皮瓣边缘坏死,影响范围较小,当坏死范围较大时,需要植皮处理。皮瓣坏死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的生理和心理负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如何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对于皮瓣坏死发生的诱因尚不明确。有研究认为皮瓣坏死的发生可能与年龄、肥胖、糖尿病、手术方式等相关[3]。本研究收集我院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 112例,分析影响皮瓣坏死发生的因素。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112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我院病理科专家确诊为乳腺癌并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治疗。其中术后发生皮瓣坏死的患者为40例,未发生皮瓣坏死的患者为72例。
1.2 筛选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患者术后7 d。皮瓣坏死判断标准:手术部位皮瓣及切缘表皮呈灰白色、紫红色或暗黑色,切割时无新鲜血液流出。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全患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有感染、皮下积液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3 研究方法 统计符合标准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肿瘤大小、切口类型、皮瓣厚度、皮瓣张力、是否加压包扎、是否合并糖尿病等。皮瓣厚度:距手术切口边缘3 cm以内皮瓣不保留皮下脂肪为薄皮瓣,保留少量脂肪为厚皮瓣。皮瓣张力:术后皮肤与切口边缘间的距 离≤3 cm为低张力皮瓣,距离>3 cm为高张力皮瓣。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的数据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皮瓣坏死单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BMI、皮瓣厚度、皮瓣张力及是否伴发糖尿病是皮瓣坏死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见表1。
2.2 皮瓣坏死多因素分析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B M I、皮瓣厚度、皮瓣张力、是否伴发糖尿病等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这说明, BMI<25.0 kg/m2、薄皮瓣、皮瓣高张力、伴发糖尿病的患者乳腺癌术后更易出现皮瓣坏死。回归分析结果及相关赋值见表2、表3。
3 讨论
原位乳腺癌并不致命,但由于乳腺癌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细胞之间连接松散,容易脱落。癌细胞一旦脱落,游离的癌细胞可以随血液或淋巴液播散全身,形成转移,危及患者生命。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肿瘤[4]。随着普查及卫生宣教的广泛开展,早期病例得到大量确诊,改良根治术随之广泛开展,其治疗效果等同于根治术,因此20世纪70年代以来,改良根治术逐渐成为乳腺癌外科治疗的标准术式[5-6]。
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7]。由于皮瓣坏死,愈合延迟,可能影响后续的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常需切除较多的皮肤,加之皮瓣分离的范围较大,皮瓣剥离得过薄或厚薄不均,会使真皮内毛细血管破坏而影响术后皮瓣的血供;或者皮瓣缝合时张力过大,术后伤口积液时,也会引起皮瓣的缺血坏死;有时因使用电刀操作不当,造成局部皮肤烧伤或血管凝固性栓塞,也容易导致皮瓣坏死[8-10]。
皮瓣供血不足是引起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根本原因,皮瓣供血主要源自真皮下血管网,如果这部分供血不足,易导致皮瓣坏死的发生。各种影响术后皮瓣供血的因素可能导致皮瓣坏死。薄皮瓣患者在术中由于游离皮瓣范围过大,导致真皮下血管网遭到破坏,皮肤与其上下方的血管分离断开,导致皮瓣供血不足,易发生皮瓣坏死,本研究结果中薄皮瓣患者的发病率高于厚皮瓣者可证明以上观点。由于肿瘤位置、肿瘤大小等原因,术中皮肤组织切除过多,缝合时皮瓣张力较高,瓣内血管受张力作用遭到压迫,供血不畅,导致皮瓣坏死,本研究中高张力患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低张力患者。 BMI≥25.0 kg/m2的偏胖患者,由于皮瓣下脂肪组织丰富,表皮面积相对更大,通常表现为厚皮瓣和低张力,供血相对充足,相比BMI<25.0 kg/m2患者不易发生皮瓣坏死,本研究予以证明。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大量的葡萄糖氧化物在组织胶原里沉淀,对组织以及细胞带来损伤,导致微血管发生病变,血管循环出现障碍,使皮瓣组织供血不足;另外,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比较高,降低了白细胞吞噬能力,伤口易发生感染,易导致皮瓣坏死,本研究也已证实,伴发糖尿病患者术后更易发生皮瓣坏死。
综上所述,BMI<25.0 kg/m2、薄皮瓣、皮瓣高张力、伴发糖尿病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更易发生皮瓣坏死,为临床预防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提供了数据支持,本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表1 皮瓣坏死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指标 是否发生皮瓣坏死 t值/χ2值 P值是(n=40) 否(n=72)年龄(岁) 54.35±8.32 53.62±8.64 0.135 >0.05 BMI(kg/m2) 22.39±2.76 26.32±2.45 6.314 <0.05肿瘤大小(cm) 0.003 >0.05 <3.0 22 40 ≥3.0 18 32切口类型(例) 0.030 >0.05 纵切 16 30 横切 24 42皮瓣厚度(例) 18.719 <0.05 薄皮瓣 28 20 厚皮瓣 12 52皮瓣张力(例) 5.752 <0.05 低张力 12 40 高张力 28 32加压包扎(例) 0.014 >0.05 是 26 46 否 14 26伴发糖尿病(例) 17.473 <0.05 是 32 28 否 8 44
表2 皮瓣坏死发生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指标 β值 S.E. Wald χ2 OR值 95%CI P值BMI<25.0 kg/m2 2.231 0.426 4.583 3.879 2.037~6.526 <0.05薄皮瓣 3.559 0.912 5.015 4.472 3.112~7.963 <0.05高张力 2.412 0.529 3.881 2.157 1.982~4.762 <0.05伴发糖尿病 3.131 0.821 7.945 5.894 2.532~9.654 <0.05
表3 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赋值
指标 赋值肿瘤大小 <3.0 cm=1,≥3.0 cm=2切口类型 纵切=1,横切=2皮瓣厚度 厚皮瓣=1,薄皮瓣=2皮瓣张力 低张力=1,高张力=2加压包扎 非加压包扎=1,加压包扎=2伴发糖尿病 非伴发糖尿病=0,伴发糖尿病=1皮瓣坏死 未发生坏死=0,发生坏死=1
[2] 唐镔镔,李伟平,张喜平.乳腺癌的康复治疗[J].中国乡村医药,2019,26(14):83-84.
[3] 宋三泰.乳腺癌的危害及防治[J].中国劳动,2002(6):54-55.
[4] 王利,易艳群,汪领.小切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创伤应激程度的变化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20,35(3):498-501.
[5] 贺晓光.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效果比较[J].心理月刊,2020,15(6):199.
[6] 李柳丹.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比较[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20,20(1):44-47,54.
[7] 宋敏.乳腺癌保乳术+新辅助化疗法对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6):35-36.
[8] 张煊赫,杨军,李智.再生医疗技术联合自体皮移植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修复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9,9(17):43-45.
[9] 陈军.乳腺癌根治术预埋双管负压引流管预防术后皮瓣坏死积液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29):58-60.
[10] 王兴东,李勇.标本皮肤移植对较大病灶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预防作用[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7,20(8):607-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