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状量词“管”的考察

2020-09-12罗昕如

皖西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管状细长圆筒

魏 醒,罗昕如

(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在汉语的诸多词类中,量词是最富有特色的词类之一。拥有丰富的量词,是汉语的一个重要语法特点。根据郭先珍(2002)编著的《现代汉语量词用法词典》,现代汉语中的量词总数有600多个,不仅数量多,而且不同学者对于量词种类的划分各持己见,导致了量词的复杂性和研究的困难性[1](P4)。李葆嘉(2013)将量词称为类别词,他将长条状类别词分为线形、条形、根形、杆形、管形五类,管形类别词所修饰的典型对象具有“长条而中空”的特征[2](P360)。本文对管状量词“管”的定义主要参考李葆嘉的《现代汉语析义元语言研究》。经搜索了解,到2019年10月为止,被中国知网收录的关于“量词”的文章共有3784篇,其中关于个体量词“个”的研究有134篇,条状量词的研究多集中在“支、丝、股、束、条、枝、根、道、缕”,很少有管状量词的研究[3](P3)。本文将从管状量词“管”的共时和历时角度进行研究,考察名词“管”发展为量词“管”的历程。本文语料来源主要是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计算语言学研究室的语料库在线①。

一、管状量词“管”的共时考察

我们结合现代汉语类词典以及语料库文献资料,考察“管”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和用法。结合用例,提取“管”作为名词性语素、名词以及量词的用法,从而分析“管”的意义变化。

(一)现代汉语类词典中的“管”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2016)对于“管”作为名词和量词的注释如下:【名】①管子:钢管、竹管、水管、气管。②【量】用于细长圆筒形的东西:一管毛笔、两管牙膏[4](P482)。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2015)中,“管”只有介词、连词和动词的用法,缺少作为量词的词条。后面附录的名词量词配合表中,“管”作为量词只出现了三次,分别是和名词“笔”“笛子”“牙膏”搭配[5](P710-714)。

张瑞主编的《小学生字典》(2003)中,“管”作为量词,举例为“一管药水”[6](P105)。

从词典来看,“管”在称量名词时多用于称量细长圆筒型、上下圆周相同或相差不大,中间的空间可以容纳液体、气体或固体,并且有一定硬度的物品。可见,管状量词“管”修饰的典型对象是具有“长条而中空”特征的物品。

(二)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的“管”

1.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的名词和名词性语素“管”

现代汉语语料库中,名词“管”的用例部分如下[7](P20):

钢管、竹管、水管、气管、毛细管、水龙管、旱烟管、吸管

现代汉语语料库中,名词性语素“管”的用例部分如下:

黑管、管弦乐、电子管、晶体管、玻璃管灯、琉璃管笔、牙膏管、裤脚管

从以上的语料统计中可以看出来,名词和名词性语素“管”具有[+中空][+细长][+条形][+非抽象]的语义特征。

2.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的量词“管”

在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管”作为语素、名词、动词和量词等共有1613例,其中,作为量词只有8例,例如:

例(1)第三,接种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或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以防止交叉感染。(河北日报1991-12-6)

例(2)张医生取出采血针,从芳的静脉里抽取了半管血液。(《伤寒》)

例(3)但是他这天在地上做活一定比平日要多做一些,还要少吃碗把饭,少吸几管烟,借这来挽回损失。(《新米饭》)

例(4)若是先不提钱,先让她把帖抽了,那管抽完了再要钱呢,那也总算是没有花钱就抽了帖的。(《呼兰河传》)

例(5)我曾幻想出一位霓裳仙子,拿着一管五色笔,蘸了水和铅粉,只轻轻地顺手在蔚蓝的天空上一挥,看!(《黄昏》)

例(6)他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任运成相、渺然灵奇、贯通大宇,一步步迈进了不思不勉的大化之境。(《李苦禅传》)

例(7)以后他虽然在家庭的压力下进了公立学校,但始终没能达到父母的要求,连中学都没能毕业——这既是因为在学校的一次庆典上他将一管剃须膏全扔到校长脸上的恶作剧,也是因为从那一天起他真正地感到学校教育对他毫无意义可言。(《天才之死》)

例(8)一管管手电光,晃过了黑水溪,朝自己的屋子这边来了。(《山道弯弯》)

从以上语料中,我们可以提取出“管”作为量词的用法,主要有以下四类:

数量短语,如“一管”;数量名短语,如“几管烟、一管五色笔、一管之笔、一管笔、半管血液、一管剃须膏”;指量短语,如“那管”;量词重叠,如“一管管手电光”。

对比词典和语料库的记载,“管”从名词性语素到名词再到量词,意义发生了变化,如表1。

表1 “管”的类别及意义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管”作为名词性语素时,主要是指“管状乐器、管状电器件、形状像管子的物品以及物体的管状部位”等,例如“黑管”;“管”作为名词时,专指“管子”,而且可以儿化成“~儿”,例如“竹管儿”;“管”作为量词时,和数词搭配,修饰细长圆筒形的东西,例如“一管笔”。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管”作为量词的重叠情况,“一管管”可以用来修饰“手电光”,手电光不是细长圆筒形可以摸得着的事物,而是条状光线,用“管”来修饰更加形象。

二、管状量词“管”的历时考察

我们结合古代汉语类词典以及语料库中的历代文献资料,考察从周朝到清朝再到现代的九个时期中,量词“管”的演变过程,来分析“管”在不同时期的词性和意义变化。在对所掌握的语料进行分析总结后,将“管”的发展脉络概述如下:

(一)古代汉语类词典中的“管”

“管”在《说文解字》(1993)中释为:“如篪,六孔。十二月之音。物開地牙,故謂之管。”[8](P1128)可见,“管”的本义是可以吹奏的六孔乐器。

《古汉语字典》(第一版)(2009)对“管”的释义如下[9](P892):

1)乐器名。《诗经·商颂·那》:“嘒嚖管声。”

2)泛指细长的圆筒形物,如竹管。又特指毛管。《诗经·北风·静女》:“贻我彤管。”因亦用于笔及其他管状物的计量单位。如:一管笔。

3)古指钥匙。《左传·僖公三十二年》:“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4)枢要。《荀子·儒效》:“圣人也者,道之管也。”

《古汉语字典》(第一版)对“管”的释义还有“管理、管辖;过问、顾及;保证、包管;关涉古国名;姓”,与本文研究问题关系不大,在此不做分析。

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2011)中,“管”是形声字,竹为形,官为声,管的本意是指竹制的类似笛子的乐器。释义:用竹做的一种吹奏乐器;竹管或竹管制成的物品;指毛笔;管状物,特指钥匙;管理、掌管[10](P260)。

从以上词典来看,“管”的本义是“可以吹奏的乐器名”,慢慢地发展为“竹制品”,特指“毛笔”,再进一步引申为“钥匙”,最后变为“管理、管辖义”。古代汉语词典中没有涉及“管”作为量词的用法,但是在古代汉语语料库中,可以发现“管”作为量词的例子。

(二)语料库中各个朝代的“管”

1.周朝

语料库中含有“管”的用例有13条,其中作为“细长圆筒义”及其引申义的只有5例,其中作为名词性语素2例,作为名词3例,作为量词0例。例如:

例(9)《诗经·北风·静女》:“静女其姝,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宋《云笈七签》:“《诗》云‘彤管’,则是笔也。”

例(10)《尚书》:“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镛以间。”

例(11)《山海经》:“其为人人面长脣,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手操管。”

例(12)《诗经》:“乃奏,箫管备举。”

例(13)《诗经·商颂·那》:“鞉鼓渊渊,嘒嘒管声。”

以上例句中,例(9)和例(10)中的“管”是名词性语素,例(9)中的“彤管”指古代女史用来记事的杆身漆朱的笔,例(10)中的“下管”是指管乐器,因为古代举行大祭等仪式,奏管乐者必须在堂下演奏,因此得名。例(11)-(13)中的“管”是名词,例(11)中指“竹管”,“手操管”是“手里拿着竹管”的意思;例(12)和例(13)指管乐器,例(12)的“箫管备举”中,“萧”是管乐器,那么这里的“管”也一定是管乐器;例(13)中的“渊渊”和“嘒嘒”都是拟声词,形容乐器的声音,“鞉鼓”是指“有柄的小鼓”,是一种乐器,那么“管声”中的“管”和“鞉鼓”一样,也是指乐器。因此,例(9)和例(10)中的“管”是名词性语素,例(11)-(13)中的“管”是名词,没有“管”作为量词的用例。

2.春秋战国

语料库中含有“管”的用例有294条,其中作为“细长圆筒义”及其引申义的只有2例,都是作为名词,作为量词0例。例如:

例(14)《礼记》:“左右佩用,左佩纷帨、刀、砺、小觿、金燧,右佩玦、捍、管、遰、大觿、木燧,偪,屦着綦。”

例(15)《周礼》:“小师掌教鼓鼗、柷、敔、埙、箫、管、弦、歌。”

以上例句中,例(14)和例(15)中“管”都是名词,分别指“房门钥匙”和“乐器名”。例(14)中“管”和“玦、捍、遰、大觿、木燧”并列,都是指随身携带物,其中,“玦”作名词时,指“半环形有缺口的佩玉”或“戴于右拇指助拉弓弦之器,俗称“扳指”,这个句子里是第二种意思,表“扳指”,那么,“管”和“玦”并列,这里的“管”指“插管钥匙(即房门钥匙)”;例(15)中“管”和“鼓鼗、柷、敔、埙、箫、弦、歌”并列,我们知道“埙、箫”都是乐器名,那么“管”也是乐器名。

3.汉代

语料库中含有“管”的用例有392条,其中作为“细长圆筒义”及其引申义的只有2例,都是作名词,作为量词0例。例如:

例(16)《风俗通义》:谨按礼乐记:“管,三十六簧也,长四尺二寸。”

例(17)《风俗通义》:“其形参差,像凰之翼,十管,长一尺。”

以上例句中,例(16)和例(17)中“管”都是名词,分别指“乐器名”和“乐器部件”。例(16)中“三十六簧也,长四尺二寸”都是用来描述“管”的,有三十六个簧片,长度为四尺二寸,可见,这里的“管”是乐器名;例(17)中“其形参差,像凰之翼”是描述“笙”的外形,“其形参差如凤翼”,“十管,长一尺”是对“笙”的构造描述,总共十个簧管,长为一尺,因此,此处的“管”是“簧管”的意思,属于乐器部件。

4.魏晋六朝

语料库中含有“管”的用例有552条,其中作为“细长圆筒义”及其引申义的只有3例,作为语素1例,作为名词2例,作为量词0例。例如:

例(18)《梁书》:“在晋陵,惟作牙管笔一双,犹以为费。”

例(19)《北史》:“译乃献新乐,十二月各一笙,每笙用十六管。”

例(20)《北史》:“然详一笙十六管,总一百九十二管,既无相生之理,又无还宫之义。”

以上例句中,例(18)中的“管”是语素,指“笔管”,即笔杆部分,“牙管笔”指“象牙制的笔管”;例(19)和例(20)中的“管”都是名词,指乐器的管状部件。例(19)中“每笙用十六管”中的“管”指“簧管”,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一个笙要使用十六根簧管”;例(20)同理,“管”指“簧管”。因此,例(18)中的“管”是名词性语素,例(19)和例(20)中的“管”是名词,没有“管”作为量词的用例。

5.隋唐五代

语料库中含有“管”的用例有2006条,其中作为“细长圆筒义”及其引申义的有8例,都是作为名词,表示乐器的管状部件或者管状乐器;或者说作为名词5例,作为量词3例。例如:

例(21)《旧唐书》:“音交大曰絪,二十三管,修尺四寸。”

例(22)《隋书》:“次制十二管,以听凤鸣,以别十二律,此雌雄之声,以分律吕。”

例(23)《周书卷》:“二十六献新乐,十二月各一笙,每一笙用十六管。”

例(24)《隋书》:“竹之属三:一曰箫,十六管,长二尺,舜所造者也。”

例(25)《隋书》:“竽大,三十六管。”

例(26)《隋书》:“日当一管,宫徵旋韵,各以次从。”

例(27)《全唐诗》:“紫清人一管,吹在月堂中。”

例(28)《全唐诗》:“当时黄帝上天时,二十三管咸相随,唯留一管人间吹。”

以上例句中,例(21)-(25)中“管”指乐器的管状部件,意思是“簧管”,是名词;例(26)-(28)中“管”指管状乐器,是名词。值得注意的是,表管状乐器的“管”和数词搭配的时候也可以作数量名短语理解,如例(26)中“日当一管”,“一管”可以理解成“一管笛子/笙”;如例(27)中“紫清人一管,吹在月堂中”,“一管”可以理解成“一管笛子”;例(28)中“二十三管咸相随,唯留一管人间吹”,“二十三管”和“一管”可以理解成“二十三管乐器”和“一管乐器”,此时,既可以把“管”分析成名词(指乐器),又可以把“管”分析成量词(用于称量乐器),该乐器名在句中省略。可以说,隋唐五代时期,是名词“管”向量词“管”转化的过渡时期。

6.宋朝

语料库中含有“管”的用例有2040条,其中作为“细长圆筒义”及其引申义的只有3例,都是作为量词。可见,宋朝时,量词“管”正式形成。例如:

例(29)《东坡文集》:“石晋之末,汝州有一士,不知姓名,每夜作笔十管付其家。”

例(30)《话本》:“带一管锁,走出门去,拽上那门,把锁锁了。”

例(31)《新五代史》:“明日又献‘画日笔’三十管,晋王益喜,因以循为节度副使。”

以上例句中,例(29)-(31)中“管”作为量词,修饰细长圆筒形物品,组成数量名短语,例如“十管笔”“一管锁”“三十管笔”。例(29)中“每夜作笔十管付其家”,这里的“管”作为量词称量“笔”,组成数量名短语“十管笔”;例(30)中“带一管锁”的“管”作为量词称量“锁”;例(31)中“明日又献‘画日笔’三十管”的“管”同理,也是作为量词,用来称量“笔”。

7.元明朝

语料库中含有“管”的用例有2986条,其中作为“细长圆筒义”及其引申义有3例,都是作为量词。例如:

例(32)《警世通言》:“题残锦札五千张,写秃毛锥三百管。”

例(33)《牡丹亭》:“〔净〕但站脚,一管笔、一本簿,尘泥轩冕。”

例(34)《琵琶记》:“〔旦取上,外作写介〕咳,这一管笔倒有千斤来重。”

以上例句中,例(32)-(34)中“管”都是作为量词,修饰细长圆筒形物品。例(32)中“写秃毛锥三百管”意思是“写坏了三百管毛锥(笔)”,“题残锦札五千张”意思是“题字写残了五千张锦札”,其中的“三百管”和“五千张”对应,“张”是量词,“管”也一定是量词;例(33)中“一管笔”和“一本簿”相对应,“本”是大家所熟悉的量词,如“一本簿”,因此,“一管笔”中的“管”也是量词,例(34)中“这一管笔倒有千斤来重”中的“管”作为量词,用于称量“笔”。

8.清朝

语料库中含有“管”的用例有1196条,其中作为“细长圆筒义”及其引申义有4例,其中作为量词3例,作为名词1例。例如:

例(35)《儒林外史(下)》:“他取了一管败笔,蘸饱了墨,把纸相了一会,一气就写了一行。”

例(36)《五美缘》:“那戴鸭嘴巾的是花文芳一个蔑片,姓魏,名临川,有个绰号叫作魏大刀,难道他会舞大刀不成,不是这个讲究,因他一笔会写刁词,包写包告,百发百中,故人将他一管笔比刀还狠些,故叫作魏大刀。”

例(37)《青楼梦》:“说罢便把香来添了,又装了一管烟,递与月素。”

例(38)《续资治通鉴》:“冯元等驳之曰:“前圣制乐,取法非一,故有十三管之和,十九管之巢,三十六簧之竽,二十五弦之瑟,十三弦之筝,九弦、七弦之琴,十六枚之钟磬,各自取义,宁有一于律吕,专为十二之数也!”

以上例句中,例(35)和例(36)中“管”作为量词,修饰细长圆筒形物品,“一管败笔”“一管笔”中的“管”都是量词,修饰细长圆筒形的毛笔;例(37)中“一管烟”的“管”也是量词,指的是“一管旱烟”,古时候抽的是要自己装烟丝进去的旱烟,烟袋是细长的圆筒形,用“管”来修饰很形象;例(38)中的“十三管之和”和后面的“三十六簧之竽,二十五弦之瑟,十三弦之筝”相对应,这里的“之”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簧”“弦”都是名量词,“三十六个簧片的竽,二十五根弦的瑟,十三根弦的筝”,因此,“十三管之和”中的“管”是名词,表乐器的管状部分,可以理解成“十三个乐管的和声”。

根据语料库中各个朝代的“管”用例记载,我们从“总用例”“细长圆筒义”“语素”“名词”“量词”这五个方面分朝代来对“管”的用例进行统计,如表2。

表2 各个朝代“管”的用例统计

以上表格可见,“管”作为“细长圆筒义”从周朝的《尚书》《山海经》《诗经》开始;从隋唐五代开始,“管”慢慢地由名词向量词发展,处于过渡时期;从宋朝开始,“管”的量词用法较为成熟,在“细长圆筒形义”上,逐步减少“管”作为语素和名词的用法,从用例上来看,“管”作为量词和数词相搭配,在宋朝以后慢慢增多。

三、结语

“管”由一个表乐器的名词一步步发展成管状量词,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变化。从周朝到魏晋六朝,“管”主要作为语素和名词,表“乐器、乐器部件、竹管、笔管”等细长的圆筒形物;从隋唐五代开始,“管”慢慢地由名词向量词发展,处于过渡时期;宋朝开始,“管”的量词用法较为成熟,成为一个独立的量词。但是,清朝以前,“管”作为量词修饰的名词还是很单一,通常是“笔”和“乐器”,极个别情况用来修饰“锁”。从清朝开始,“管”可以用来修饰“烟”,现今,“管”作为量词修饰的名词更加多样化了,如“几管烟、一管五色笔、半管血液、一管剃须膏、一管牙膏、一管笛子”等,甚至还能修饰看得见摸不着的“手电光”,以此类推,那么以后会不会有“一管管青烟袅袅升起”的用法呢?但是,目前的管状量词“管”和其他条状量词“个、根、支”相比,使用的频率非常低,那么,“管”和“支”有什么区别呢?“一支笔”“一支牙膏”“一支烟”“一支剃须膏”和“一管笔”“一管牙膏”“一管烟”“一管剃须膏”都可以使用,使用效果完全相同吗?我们可以说“半管血液”,可以说“半支血液”吗?以及同样作为管状量词的“卷”和“管”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关于“管”和“支”、“管”和“卷”的异同,还有待深入研究。

注释:

① 语料库在线:http://corpus.zhonghuayuwen.org.

猜你喜欢

管状细长圆筒
肾脏黏液样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报道
浅谈管状骨架喷涂方法
聪明的老板
带扰动块的细长旋成体背部绕流数值模拟
瑶台水古城
为什么萤火虫会发光
鼠国要上天之超级大圆筒
算卦
算卦
细长杆用于超音速飞机降噪的数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