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钻石理论模型的安徽茶业竞争力分析及提升路径

2020-09-12王金玲

皖西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茶业安徽竞争力

王金玲,蔡 童,熊 健

(安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作为中国茶叶经济大省,安徽一直以来都以品质优良的茶叶而闻名,其中便包括黄山毛峰、六安瓜片、霍山黄芽和桐城小花等国内名茶[1]。自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的茶产业逐渐成为当地不可替代的支柱产业,在帮助安徽人民脱贫致富、提高就业机会等方面扮演者重要的角色[2]。但近几年来,互联网商贸的不断成熟可能会让以传统宣传方式为主的安徽茶业增长缓慢[3]。因此,为了帮助安徽茶叶企业正确认识到本地茶叶在国内的所属位次,以及为了帮助当地政府拟定正确的产业政策,本文将对安徽茶业的竞争力进行深入分析。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已有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安徽茶叶企业的竞争力进行了系统评价和研究。比如何杨以安徽区域性代表茶业为研究对象,从茶叶品牌的角度入手,构建出一组品牌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因子分析显示安徽省茶叶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并不高[4]。韩有冬等则从人民币汇率波动角度解释了安徽省茶业竞争力受其影响的原因[5]。但通过文献分析,较少研究对安徽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较强的理论支撑,大都以相关关系的解释为主。为此,本文通过引入波特的钻石模型对安徽茶业的竞争力作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能改善其竞争力的提升路径。

一、安徽茶叶产业现状

(一)安徽茶叶生产情况

从茶叶的生产情况来看(见表1),2005—2018年安徽茶叶产量总体呈现递增态势。但在2005—2015年间,茶叶产量增幅明显,高达5.07万吨,而2015—2018年的茶叶产量增幅较为缓慢,仅0.21万吨,且局部年份如2017出现产量短暂减少情况。尽管安徽茶叶产量的增速缓慢,但通过观察单位面积产量的数据还可以发现,2015年安徽茶叶单位面积产出达到峰值,由0.51上升到0.70(涨幅37.25%),随后开始出现逐年递减的情形,由0.70递减到0.64(涨幅-8.57%)。

表1 安徽省主要年份茶叶生产情况

(二)安徽茶叶出口情况

从表2可知,从2011至2017年,安徽茶叶的出口量不断递增,有突飞猛进之势,即由2011年的2.91万吨上升至2017年的5.98万吨,涨幅为105%。此外,安徽茶叶的出口产值也增长迅速。2011年安徽茶叶出口产值仅有8000万美元左右,而2017年的出口产值却已突破20000万美元。不过相对于2016年来说,2017年的出口产值同比降低773万美元。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从2011年起至2017年,安徽省茶叶单位产值的出口量下降幅度较大,由每万美元3.66吨下降至每万美元2.54吨。

表2 安徽省茶叶出口情况

(三)安徽茶叶位次情况

根据《中国茶业年鉴》最新的统计报告,表3列出了国内茶业出口情况排名前7(以2016出口额排序)的城市,分别是浙江、安徽、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和云南。可以看出,2013—2016年全国茶业总体出口量变化不大,保持在31~35万吨;2016年较2013年增幅仅有1.6%。在排名前7的城市中,安徽茶叶出口量增量较大,仅次于浙江。但是相比于浙江的茶叶出口额变化来说,安徽茶叶出口额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与浙江茶叶出口额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

表3 全国茶叶出口来源地情况

通过对安徽茶叶产业现状的分析,本文认为安徽茶业具有如下几个发展特征:其一,虽然安徽茶叶产量每年在不断上升,但近几年单位面积的茶叶产量却止步不前;其二,安徽茶叶的出口量和出口额在全国范围内位次较高,位居全国茶叶出口省份的第二位;其三;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安徽省茶叶外贸在2011到2017年间增长速度较快,但自2015年之后开始单位产值出口量增速变缓甚至有下降趋势。

二、安徽茶叶产业竞争力分析

(一)理论依据

美国著名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最早提出钻石模型理论,它主要用于分析国家优势形成的根本,即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该模型用“钻石”表示最为关键的影响要素,主要包括四种基本要素和两种附加要素(见图1)。其中基本要素里,企业战略结构和同行竞争一般包含企业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战略两种;需求条件的主体是市场,也就是说,主要指市场对产品的需求,而且国内外的市场需求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改造都有推动作用;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一般指本企业的上端(如供应商)和下端(如经销商)企业,这里常见的供应商包括生产材料和技术手段等的供应,经销商包括产品销售、服务等环节;要素条件包括诸如人力资源、土地资源、劳动资源、无形资源等,而土地、资本和劳动被视为三大最基本生产要素。在辅助要素里,机会可能是来自外部,也可能来自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协调现象,从而给企业或产业发展带来契机;政府是外部环境里比较重要的一个要素,这里主要指其实行的一系列和产权相关的政策制度,从而引领产业的发展。波特在竞争优势理论中强调,“钻石”即模型中的各种要素都是动态变化的,从而构成一个系统性的影响机制。该机制会通过每一种要素的变化而对产业竞争力产生作用。在以往的研究中,不多的学者借助钻石理论模型探讨产业集群的竞争力问题。比如董照锋基于该模型解释了商洛茶业的竞争力影响因素[6]。闺逢柱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借助钻石理论模型构建出国际茶叶市场的竞争结构框架,包括要素条件、相关产业、政府、需求条件和公司战略结构与竞争五个要素[7]。本研究则以安徽茶叶产业为研究对象,利用钻石理论中的六项要素深入分析安徽茶叶的产业竞争状况。

(二)竞争力分析

1.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同行竞争

2018年安徽统计年鉴显示,安徽省16个市里共有10个市生产茶叶(见表4)。具体来说,在合肥市辖区内,茶叶产量由4个县级提供,而庐江县供应最多(1489吨);滁州市辖区内的6个县级市均提供茶叶产量,且较为平均;六安市辖区中,4个县级市有3个县级生产茶叶;在剩下的7个市辖区中,其辖区内的县级市均对茶叶产量做出贡献,但每个县级市的茶叶产量悬殊较大。总的来说,安徽省生产茶叶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六安、宣城和黄山三市,且每个市辖区内县级市的茶叶产量差距较大,这说明安徽茶叶企业的经营尚未集中,且规范化程度较低。此外,本文在对生产茶叶的企业分析后发现,安徽茶叶市场属于垄断竞争市场。也就是说,安徽茶叶市场中的企业数量很多且分散经营,这些茶叶企业生产出的产品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为此安徽茶叶品种丰富。在这种市场结构中,安徽茶叶企业一般会采取如下几种经营策略:一是产品差异化策略,从在国内名茶中安徽名茶独占三成这一点便可看出。二是价格竞争策略,目前安徽茶业正实行低价策略以抢占国内外市场。由于分散经营的特点,导致安徽茶业的竞争策略尚未形成“抱团发展”的特点,即对竞争对手实力的估计有所不足,各自为营。所以,在“互联网+”模式的冲击下,安徽茶叶企业很难有较强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表4 安徽省各市茶叶生产情况

2.要素条件

自然要素。安徽处于地理位置优越的中国东部,是国内少有的同时具有南北气候特点的大省。该地区以丘陵和山地为主,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即昼夜温差较大,茶树生长平稳。比如六安、宣城和安庆等地区就具有山高林密、土地肥沃的特征,而茶叶在这些地区最易生长,产量也较高。从表1可以看出安徽省的茶园面积自2005年来增长了5.87万顷,使得茶叶产量涨幅88.59%,产量变化十分明显。在全国范围内,安徽的茶叶产量增幅也较为明显。可以看出,安徽省卓越的茶叶生产环境促进了茶叶的生长,提高了茶叶的产量。

品牌优势。从相关研究来看,何杨曾选取品牌市场能力、品牌管理能力、品牌基础能力和品牌关系维护能力作为安徽茶业品牌竞争力评价的一级指标[4]。安徽省内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些茶业如祁门红茶发展有限公司和猴坑茶业有限发展公司等在四项品牌能力的评价指标上的得分较低。这就表明在全国范围内,安徽茶业尚未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文化优势。安徽人民生长在山水之间,自古就有茶道特色。每逢客人到来,主人便会行茶礼即上茶。如果客人较为尊贵,或者每逢佳节之日,安徽人民则讲究饮“三茶”,包括清茶、鸡蛋茶和枣栗茶。这种独特的茶礼随着日月的积累逐渐形成了安徽当地的“茶道”,即以茶会友、以茶立德。而在日常生活中,安徽人通常喜欢随身携带茶具来饮茶。当然,安徽茶文化不仅是当地人民一种生活意识的体现,其背后更有丰富的产业意识。比如,毛主席曾在1958年视察安徽六安市舒城县时发出指示,要多在山坡上开辟茶园[8]。自那以后,深谙茶道之艺的安徽茶叶工作者开启了发展茶叶生产的道路,形成了今天的安徽茶叶产业。

技术优势。安徽的茶叶科技在1912年至1949年就处在全国领先水平之列。具体来说,1915年,安徽祁门县创立安徽模范种茶场,两年后更名为茶业改良场。1940年,安徽屯溪又继续成立茶业改良场,进行茶叶技术的研究。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安徽的茶叶科技不断创新发展,在育种、加工等方面实现了巨大突破。21世纪后,安徽茶叶科技不仅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并且在国际领域都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3.机会和政府

作为辅助要素,机会和政府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大小相对有限,但它们依旧会通过影响四种基本要素而作用于产业竞争力。不仅是安徽,即便是全国,对于茶叶出口相关政策的制定也较为有限[3],而如果缺乏一定政策的支持,那么茶叶企业便没有足够的创新动力。近年来,安徽政府陆续也开始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来推动当地茶叶的发展,比如2018年颁布的《关于做优做大做强茶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和农民增收的意见》以及2016年颁布的《关于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的意见》,这些相关政策对于未来安徽茶叶产业竞争力的维持和提升奠定了重要基础。

4.需求条件

全球大约有100多个国家的人民有饮茶习惯,并且主要依靠国外进口茶满足国内的茶叶需求,比如美国、俄罗斯及摩洛哥等。但是目前具备生产、出口茶叶能力的只有29个国家,而中国的茶叶国际市场占有率稳居世界前三[6]。虽然国外茶叶需求量较大且国内茶叶供给量充足,但根据《2019年中国茶业经济形势简报》,如今中国茶叶在国外市场上面临着来自技术壁垒和关税壁垒的挑战。其中,技术壁垒的挑战主要来自摩洛哥这一最大国际市场,该国于自2019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进口茶叶农残限量新标准,另外欧盟也开始增加农残检测项目,提高农残限量标准;而关税壁垒的挑战主要来自美国的贸易战。这些挑战意味着,国内茶叶市场的供给曲线会因成本增加而发生移动,最终使茶叶市场的交易量减少(见表5)。

从国内需求看,我国称得上是茶叶第一消费大国,但目前关于国内茶叶消费的统计数据并不多见,而且间隔时间太长[9]。据中国海关不完全统计,2019年一整年里,中国进口茶叶大约4.34万吨,同比增加22.25%,可见,国内茶叶消费需求不断增大。从安徽需求来看,自古安徽人民好客热情,除了将茶叶作为招待客人或馈赠之外,每逢过节也必饮“三茶”,当地市场需求也较大。总之,尽管当下国际茶叶需求形势严峻,但综合国内市场来看,整体茶叶需求依旧能够满足安徽茶叶产业发展的需要。

表5 中国茶叶出口摩洛哥、欧盟和美国量额

5.相关与支持性产业

茶业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主要指的是诸如茶叶种植技术、原材料供应等上游企业以及诸如茶叶加工程序、品牌包装及宣传、茶叶销售和售后等下游产业。正如前文所言,安徽茶业自民国时期便开始发展,一直得到国家的扶持和培育,尤其是安徽茶业改良场和安徽茶业合作社致力于茶叶相关技术的研究,使得安徽茶叶上端企业的发展较为成熟。此外,随着市场监管越来越规范,安徽的茶叶加工流程越来越成熟,茶叶品种越来越丰富,茶叶相关产品逐渐起步,整个安徽茶叶产业集群的雏形基本形成。

通过竞争力分析,本文认为在要素条件方面,安徽茶叶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极具特色的文化优势和全国领先的技术优势,而品牌优势在全国范围内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需求条件方面,国内茶叶市场需求不断增大,国际茶叶市场需求收到技术壁垒和关税壁垒影响而可能进一步缩减,安徽茶叶的整体需求尚未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在相关与支持性产业方面,安徽茶叶的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都发展较为成熟,产业集群的雏形基本形成,未来提升空间很大;在企业战略和结构方面,安徽茶叶企业数量众多且分散经营,虽然这给安徽茶叶带来更多的品种优势,但在抵抗市场风险方面未能“抱团取暖”。

三、安徽茶叶竞争力提升策略

(一)提高茶叶生产科技含量

茶园管理应该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粗放型管理意味着当下的安徽茶叶生产的中坚力量主要是散户农民,其生产手段较为传统,这就直接导致茶叶品种更新换代速度减慢。此外,较低的机械化水平也会降低茶叶的生产效率,规模经济的优势难以体现出来。因为只采用通用设备进行生产,其产量必然很少,阻碍规模收益的增加。为此,地方部门组织建立产学研联盟,加强企业、政府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这必然要求茶叶企业先根据生产要求确定技术指标和研究方向,高校及相关科研机构组建研究团队进行攻关,最终形成长期高效的合作机制。

(二)加强茶叶品牌建设

安徽目前由于缺少足够政策措施的扶持,在品牌经营管理方面依旧属于初级阶段。为此,安徽茶业首先需要提高茶叶市场的宣传力度,让安徽茶叶品牌走出去。其次,茶业应该注重人才管理。因为只有具备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队伍,才能保证茶叶品牌的经营管理得以成功,有利于推广自有品牌。为此,企业必须在内部营造互相学习的氛围,并建立相应的人才激励机制。最后,政府需要在茶叶市场改革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因为市场是品牌生存和发展的土壤,所以政府必须建立一个开放有序的交易市场,方可保证安徽茶叶品牌有一个最适宜的环境。

(三)变革茶叶出口模式

“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极大地冲击了茶叶的传统营销模式,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外来饮料如可乐、咖啡等作为日常饮品。所谓“互联网+”,就是将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相结合,依托网络平台让传统产业焕发生机,弥补发展不足。在未来的茶叶出口模式中,茶叶的消费主力军多为年轻一代,尤其是人们的养生意识逐渐提高,这意味着现代安徽茶叶企业在维护传统市场的同时,必须革新现有的营销模式,打造互联网+和安徽茶叶相结合的出口方式,从而扩大茶叶服务对象和市场,让安徽茶叶得以二次发展。

(四)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关税壁垒和贸易壁垒都会对安徽茶叶的需求条件产生影响,但贸易壁垒的影响更甚,会威胁到茶叶出口的稳定性[10]。为此,本文建议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应对贸易壁垒:首先,在国际市场推进安徽茶叶多元化。《2019年中国茶业经济形势简报》显示目前全国茶叶出口品种集中在绿茶、花茶、乌龙茶、普洱茶和红茶上,而安徽集中在绿茶和红茶。茶叶出口品种单一化容易造成对单一国际市场过度依赖的情况,一旦该市场的出口道路被阻塞,则会陷入“无路可走”的情形。其次,加强茶叶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虽然目前国际茶叶市场正在设立茶叶农残限量新标准,但是安徽茶叶企业依旧需要相信,只要茶叶产品质量过硬,安徽茶叶就容易一直保持自身的需求。因为我国茶叶市场早已在国际市场打下了一定的出口贸易基础,所以短期内安徽茶叶不会面临需求减少的问题。

四、结语

安徽的茶叶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它不仅是我国茶业经济大省,而且还孕育出了一大批名茶。从安徽茶叶的发展现状来看,安徽茶叶一直保持茶叶生产的增长趋势,但近几年开始出现萎缩情况。另外,安徽茶叶出口产值和出口量的增幅有减小趋势,但在全国范围内依旧处于领先水平。在安徽产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借助钻石理论模型指出,安徽茶叶产业竞争力目前主要受到六个要素的影响,每个要素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最后,为了提高安徽茶叶竞争力,未来可以从茶叶的生产科技含量、品牌建设、出口模式和应对贸易壁垒等几个方面做出改变,力争为安徽茶叶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猜你喜欢

茶业安徽竞争力
《安徽记事》
安徽:种子田去杂保纯促增收
返乡,闯出茶业一片天
林秀娟 茶业“双师”
5.回声
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蓝青松:让竞争力武装到牙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