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宫廷鞘刀辨识

2020-09-12白兰

收藏家 2020年7期
关键词:刀柄镀金皇帝

□ 白兰

鞘刀,由刀与鞘组合而成,《说文》释“鞘”曰:“刀室也。” 鞘刀即是带套的刀具。有清一代的先民们为骑射民族,平时随身携带鞘刀以割肉、切吃食,甚至野外活动中有防身作用,乃实用之物。入关后坐拥天下,素日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鞘刀依然是皇家不可或缺的用物,所以宫内必备有一定数量的鞘刀。这些鞘刀材质多样、装饰各异,绝大多数融实用与艺术于一体,但也有工艺单一粗笨的制品,论品相很难承认是皇家的用物。面对谜局般的现状,本文根据文物本身留下的蛛丝马迹,尽可能还原清宫鞘刀的概况、用途以及皇帝御用的鉴别。

一、构件简繁有别 工艺良莠不齐

清朝皇家的鞘刀,构造繁简之中各有千秋。这里言“简”主要是针对鞘刀的构件而言。通常一件鞘刀主要由刀、柄、鞘三部分构成,此外在鞘口的部位还需设椭圆形金属箍(清宫档案上称之为束子),箍的中心再施以金属佩环用以系物,由这样五个构件组合成一件标准的鞘刀,即属于“简”类鞘刀。言“繁”系指鞘刀构件复杂,除刀具外还有其他小用具与之相配伍,从而组合成多功能用途的鞘刀。如鞘刀附箸、牙签各一;鞘刀附箸、勺、大小牙签、毛刷、镊子、耳挖勺、锉刀、钢针等多达七八件。在“繁”类鞘刀中的附件,其收纳的机关就在刀柄与刀鞘上。鞘刀中附有牙箸、牙签的,刀鞘上口留有两个竖向长圆孔,其孔完全按牙箸的形状设计,一双牙箸呈圆形,上粗下细,将其插入预留的刀鞘孔内严丝合缝,也有刀鞘在插有牙箸背面的下方,留有一个专用于插牙签的小圆孔,牙签长约3 厘米,签首为椭圆形帽,签身呈纤细扁条形,签尾为尖状,以利于剔牙,插入牙签后牙帽露于外面,以方便主人取用。若遇附件多达七八件的,除上述做法外,其余的一律收纳在刀柄内,即刀柄内设计如小储藏盒,按照小用具的器形、尺寸,内置相应的空间分别将其对号插入,再将刀柄最上端可开启的金属小盖扣合,于是多件小用具连同刀具携带在主人身上,任凭外出途中颠簸、晃动而丝毫无损。

构件简单的鞘刀,虽然用途单一,若选料昂贵稀有,造型美观,它就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宝物。另外皇帝的忠孝带、吉服带上佩戴的鞘刀,均是构件“简”类的鞘刀,是他物不可取代的。而构件多的鞘刀用途自然就多样化,极适于远行途中需要。鞘刀附件的锉刀可磨砺刀刃等金属类物件,钢针可用于剔除某物留存的废弃物,竹锉刀用于细磨手指甲,毛刷用于清扫残留发渣、胡须渣等,镊子用于拔刺、拔毛等,箸、勺、刀等更是进餐的食具。总之,“繁”构件的鞘刀更注重使用功能,与“简”构件的鞘刀相较并无优劣之分。

鞘刀本为传统手工艺品之一,体现着当朝工艺水准。清宫的鞘刀主要来源两方面,一是清造办处制作,二是地方进贡。凡清宫制作的鞘刀在保障刀刃锋利的前提下,其他方面也远超于民间。以乾隆年制作的“银烧蓝餐刀”为例,此件藏品为皇家饮食用具,堪称餐刀中的精品。此刀连同刀鞘长28、鞘宽6、刃长15、刃宽3 厘米。用上好的钢材制成,锋利光亮,经久耐用。刀把、刀鞘为银质,通体饰宝蓝色珐琅,其上凸绘细密的缠枝莲花纹,并雕刻有暗八仙纹饰。刀鞘的顶端、腰部及尾部,各镶一道金箍。刀鞘除藏刀外,还附有筷子、牙签、毛刷、镊子等小型物件,用餐时使用起来十分方便(图1)。乾隆年间制作的鞘刀还有“广珐琅嵌玻璃钻鞘刀”,以广珐琅为鞘,鞘身在泛着光泽的金属上贴蓝色花鸟纹,以黑色石料作刀柄,其上以彩色玻璃料石镶嵌花鸟图案,其花纹装饰一改传统题材,满身装饰西洋格调的图案。此外,还有“金烧蓝镶钻石宝石绒鞘匕首”,此刀柄为金烧蓝,上嵌钻石及红、蓝等各色宝石,把端镶有一颗祖母绿,护手处镶小钻石一圈。鞘为木质,外包红绒。该匕首做工精致,用料考究,为匕首中之上品(图2)。“牛角嵌银镂空花鞘刀”,主料为牛角,即鞘、柄均为牛角,但在鞘身上又附一层银镂空花纹的外壳,银镂空莲花枝叶线条流畅、疏密有致,上下两端均以实心贝壳纹收尾,如此做法将刀的鞘、柄紧紧锁牢。“湘妃竹嵌骨包铜镀金牙柄鞘刀”,主料为湘妃竹、象牙,辅料为铜镀金等。刀鞘通体为湘妃竹,但前后纵向嵌铜镀金花纹条,两侧纵向再嵌象牙条,鞘的口部、上下两端分别镶镀金铜箍。此刀通体配鞘,即有鞘身、鞘帽,这在皇家用鞘刀中为数不多。“铜镀金嵌宝石青玉柄鞘刀”,主料为铜镀金、青玉,辅料为各色宝石,鞘在铜镀金上以金边形成花槽,分别为桃、花朵、花叶等,再将预先打磨好的红、蓝、绿、珊瑚等宝石嵌入槽中,以此形成俏美的花纹。“文竹刻花鞘象牙刀”,刀鞘长扁体,线条匀美。刀柄及刀鞘为文竹制,并于浅色地上镶贴染色竹簧,构成变体缠枝莲纹,花纹之上又施以阴刻,勾勒花筋叶脉,制作精密,色彩鲜明悦目。柄及鞘之两端镶嵌象牙装饰。刀亦为象牙制,轻巧细薄。鞘上设铁鋄金扣并连缀小环,是罕见的精美裁纸刀具。“金鞘雕花白料果刀”,鞘的主料为金、白玻璃,辅料烧蓝。刀柄嵌白色玻璃,白玻璃制成方钻石形,柄两端镶金烧蓝饰件。鞘亦为金质,上刻折枝花,两端镶红玻璃,上端旁有佩环,可穿系佩挂于腰带上。刀柄上嵌白色玻璃饰件,印证出当时西方玻璃尚属珍贵之物。

如上几件宫廷制作的鞘刀,再综合现有文物,向后人传递了多方面的信息。首先选材上乘且多样。鞘刀的选材上主要有金、银、银烧蓝、铜镀金、铁鋄金、牛角、犀角、象牙、玳瑁、湘妃竹、棕竹、文竹、紫檀、白檀、楠木、桦木、硬木、黄杨木、槟榔木、各色鱼皮、黑漆、各色宝石等,均为当朝民间中稀有紧俏质地的优良材料。其中金银为稀有贵金属;玳瑁、犀角是上等药材;象牙、鲨鱼皮、透明珐琅是最为时尚的物品之一。其次工艺精益求精。清宫造办处云集了民间的能工巧匠,有南方世家的艺匠,一度还有西北穆斯林的“回子匠”,以及北方一些身怀绝技的工匠,他们发挥特有的民族技术参与到鞘刀制作之中。当工匠们接到皇帝奏准的设计图样后,开始进行选料、配料、切割、鋄金、镀金、打磨、錾、捶、凿、镌、刻、镶嵌、镂雕、凸雕、粘贴、定型等十余种工艺手法,鬼斧神工,使其成品精美出炉。制作中为达到刀鞘坚固耐用,对质地偏软的植物、动物类材料,采取两种加固法,直接在外面附加一金属层,如牛角鞘外层加饰银镂空花纹套,以此形成虚实两层鞘,致使原本单一色的牛角在金属银镂空花内若隐若现,而金属镂空花又在素色地的衬托下一显得金光熠熠,华美诱人;或是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局部固定法,典型的是湘妃竹作鞘,施以金属、象牙条,因施材料较多,又注重色彩的搭配,在加固刀鞘坚实耐用的同时,又给人视觉上繁而不乱、雍容华贵的美感,成为宫廷鞘刀中的一大亮点。更多的金属类与石料的鞘刀,呈现出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如铜镀金箍周圈嵌彩色水晶石、刀柄上以彩色玻璃组成花鸟图,以细微颗粒的石质白米珠、银丝等填入凹槽内,组合成二方连续的花纹布满鞘身,将鞘刀装扮得端庄素雅,超凡脱俗。最后鞘刀的花纹寓意吉祥。鞘刀纹样装饰中既有传统题材,也有西洋图案。在传统纹样中常见的有桃、菊花、海棠、罄、鱼、石榴花、石榴叶、牡丹、莲花、云龙、拐子龙等,分别寓意长寿、吉庆有余、子嗣昌盛、富贵、连绵不断、大吉大利等;西洋图案中多为洛可可时期的艺术表现,贝壳纹、水法等,为鞘刀纹饰注入了新的元素。

二、用途一成不变

有清一代,骑马夺天下,入关后仍保留着本民族一些特有的生活方式,自然鞘刀依旧有着用武之地。

1.清帝服饰上佩戴鞘刀

图2 清乾隆 金烧蓝镶钻石宝石绒鞘匕首

兹见于皇帝身着朝服、吉服、行服,需束腰的朝服带、吉服带与行服带(图3),这些腰带均为明黄色,其左右带佩帉,在帉的周围分别系荷包、扇套、火镰、鞘刀等饰物,对于腰带上帉的周围系各类小饰物,《大清会典》中没有严格的规定,可随意挑选佩戴,所以历朝皇帝可根据自己喜爱而挑选不同质地、样式的鞘刀。当年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诸皇帝的朝服像在忠孝带上分别系紫檀木鞘刀、紫檀木柄黑鲨鱼皮鞘刀、牛角柄湘妃竹嵌染牙回纹鞘刀、紫檀木柄木刻花鞘刀、木刻花卉牛角柄鞘刀、珐琅回纹鞘刀等。当皇帝脱下朝服换上吉服时,服饰中也配有相应的鞘刀,尤其是外出时穿着行服,服饰的腰带中更需佩鞘刀(图4)。

2.以鞘刀作餐刀、果刀、裁纸刀

此三种用途各异的鞘刀中,果刀与裁纸刀根据使用特性,刀的尺寸比之餐刀小,以此分界他们功用的不同。饮食用的餐刀数量为最。乾隆帝日常进膳时就用过透明珐琅鞘刀,此刀附青玉镶赤金箸一双,再配以青玉柄金匙等;在盛大节日中举行的家宴,诸如“新春”“元宵”“端午”“中秋”时节,皇帝与后妃们共同进餐时,一定也会用到精美的鞘刀,在宫廷举行盛大宴筵—“元旦(春节)”“冬至”“万寿”三大节,宫廷膳房中的厨师们要用餐刀进行熟食的切割。最为典型的当属皇家萨满祭神活动,宫内萨满祭神活地点位于坤宁宫,每天要杀两头猪敬神,活动最后一项是吃祭神肉。每至元旦(春节)、春初秋末等举行重大祭神活动时皇帝都会亲自参加,之后同文武大臣共进祭神肉。相关情景在《清宫述间》有详实的记载:膳房大臣捧御用俎盘跪进,以髀体为贵。司俎官以臀肩腰骼各盘列诸臣坐前,上自用御刀割肉,诸臣皆自脔割,遵国俗也。届时,为满足文武大臣用餐刀切肉,宫廷要备用的鞘刀数量可观。

3.鞘刀用于君臣赏赐与地方进贡

图4 清 朗世宁 乾隆朝服像轴 乾隆右侧腰带佩挂着一件黑柄鞘刀

清统治者无论在入关前,还是入关后,鞘刀都是皇帝用以赏赐臣下的得意之物。顺治十六年(1659)皇帝谕户兵二部:“大兵三路进征云贵,俱跋涉险阻,长驱深入,经历寒暑,深轸肤怀。特加恩赉,用示慰劳。安远靖寇大将军多罗信郡王,平西大将军平西王,著各赐蟒袍、蟒褂、帽、带、玲珑刀、小刀(即鞘刀)、手巾、合(荷)包也,靴、袜等等项全副。”乾隆时清宫活计档案中明确记载:“做赏用小刀、火镰包,一样各成做二百把。”可见乾隆帝备赏的鞘刀是大手笔。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也”,一些边疆与西北少数民族首领也效仿君主做法,精心制作鞘刀作为贡物进呈宫廷。地方进贡的鞘刀其地域性较强,这是制作者就地取材、竭尽技能使然。黑龙江进贡的鞘刀以当地盛产桦木为主材料;新疆进贡的鞘刀以当地独有的和田玉为刀柄,鞘有的是木制,外包压花金纸,或玫瑰红平绒,既华美又时尚;广东进贡或为清宫加工制作的鞘刀,则以广珐琅工艺、象牙工艺为特色,其成品最终为不可多得的艺术品。但进贡品也有“粗木鞘刀”,粗木是指极为一般的木材,刀的构件也极简单,即刀、粗木柄、粗木鞘组合而成,通体光素,无任何装饰,无附件,工艺粗略,不要说在皇家的鞘刀家族中不容此成员,就是民间也属下等制作品。但其之所以能跻身于皇室用具中,全在于刀柄上端缠绕的五彩编织长带,其上拴有明黄纸条,纸条上墨书蒙、汉文,通过墨书可知是蒙古族部落首领进贡当朝皇帝的,如此特殊的来历使粗略不堪的鞘刀身价百倍,其政治意义大于实用性。鞘刀在君臣之间一进一出中,作为皇帝收获了君臣之间密切关系的加强和巩固;作为臣子得到的则是皇恩浩荡,无上荣光。

三、鉴别鞘刀年代与皇帝御用鞘刀

鉴别宫廷制作鞘刀的年代,有益于了解当朝工艺水平与技艺及其用餐刀的时尚。同时在数以千计的鞘刀类藏品中,判断皇帝御用鞘刀,对了解皇帝审美情趣、皇帝本人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大有裨益。清宫鞘刀的年代大致划为三个时期。清初,鞘刀造型规矩,在保留特有的实用性同时,局部开始注重装饰,部分以铜镀金为箍,有的鞘刀打破一道箍的做法,或两处或三处加束箍。刀具的附件以野外必用之具的箸和牙签为主。清中期,鞘刀的制作发展到高峰,不仅采用国产的原料,也取用外来的材料,工艺繁复,附件增多,成品趋于精美。至清晚期,鞘刀制作逐渐形成模式化,不再考究新奇制品,保持最基本的功用—刀或再附一双箸、大小牙签而已。迟至光绪年间,皇家用的鞘刀除宫廷制作外,已有购买民间银铺的商品了,其制品无论用料还是花纹装饰与宫廷制作物相形见绌。有的是仿制前朝但材质上又不及前朝,由假鲨鱼皮替换鲨鱼皮等。如此勾落出宫廷鞘刀制作发展变化的过程形如一个抛物线,即原有制作法→提高→高峰→下降→回落,这与清朝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稳定、发展、繁荣、衰落的历史进程是一脉相承的。

图3 清 皇帝服饰上的吉服带

在清宫数以千计的鞘刀中,皇帝御用的鞘刀可从几方面鉴别。从纹饰上看:凡有云龙纹、龙纹、夔龙纹等,必是皇帝用物。从材质与工艺上看:取材上乘,诸如上等的玉、象牙、犀角、广珐琅、黄金等,同时工艺尽善尽美,民间即便觅到同等原材料,往往也难以达到宫廷各类工匠的高超手艺,因此但凡材质、工艺均上乘的刀具,多半是为皇帝专们制造的鞘刀。从刀具细节上看:在镀金铜箍的佩环上凡配有皇帝独享的明黄色丝带,必是皇帝佩戴的刀具,若其上再有刻花红珊瑚束珠,理应是乾隆皇帝的御用鞘刀,因乾隆帝崇尚珊瑚饰物,在不同类的御用物中常见珊瑚小饰件,鞘刀上饰珊瑚珠当是最好的诠释。从鞘刀附件上看:现有藏品中有的鞘刀整体规矩、古香古色,但附件中有竹比例尺、比例规等数学用具,这多半与康熙帝有关。康熙帝接受了西方科技文化,对西方数学、天文、地理等诸多自然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付诸实践当中,他在外出途中曾用日晷测日影,并通过计算得出某日正午晷针影子的长度等,所以鞘刀内附比例规、比例尺类的数学用具无疑是康熙皇帝的专用物。从皇帝的审美情趣上看:雍正帝对器物的审美极为苛刻,他崇尚“文雅”“秀气” “素静”“精细”,在色彩上尤其偏爱黑色,据此一些精巧的黑鲨鱼皮鞘刀、黑鲨鱼皮镶铜镀金箍鞘刀、黑地嵌银丝花纹鞘刀等,应是雍正帝的御用物。乾隆帝更有过之,他所处的时代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物质空前的丰富,再加上乾隆本人对中国传统青铜器、绘画、雕刻、玉器等艺术品的追求乐此不疲,以及吸收西方传入的艺术,从而促发了鞘刀呈现出俏、美、新、贵、奇的时代特色,那些材质稀有、工艺繁琐、花纹满密、功用多样的鞘刀必是乾隆帝御用物。清中期以后皇帝外出如南巡、东巡、热河围猎等大型活动锐减,客观上前朝留下一定数量的鞘刀可供朝廷的需求,参照有关档案的记载,鞘刀的制作业绩平平,从咸丰、同治等皇帝的朝服像上可知,忠孝带上系的鞘刀式样雷同,似乎透露出鞘刀已沦为皇家普通用物,那些装饰简单,外加几分古香古色的艺术气息,系上明黄色的丝带,也就是皇帝的御用物了。

如上,原本实用具的清宫鞘刀,却折射出皇家生活、政治文化以及中西艺术融合等诸多方面的历史,值得后人深入与探讨研究。

猜你喜欢

刀柄镀金皇帝
浅析影响数控加工质量的因素
一种内冷式旋转刀柄及冷却系统
皇帝需要帮忙吗
女皇帝
越南·河内
皇帝怎么吃
是“淬炼”,还是“镀金”?——杨陵提升基层干部学历
来了晃一圈,走时已镀金 有些挂职干部“假装在基层”
给回形针穿上铜衣
基于VERICUT软件构建数控铣刀刀柄模型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