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似道名画鉴藏辑考
2020-09-12李姝
□ 李姝
权臣贾似道是晚宋最重要的书画鉴藏家,除了与当时著名的画家赵孟坚、钱选等人有着密切往来之外,他还广搜名画,建多宝阁,日一登玩其间。①其“家藏名迹多至千卷”,②藏品数量之丰、质量之高堪与宫廷相媲美。贾氏败亡后,所藏名品多籍没于官,亦有部分流转于市场。然关于贾氏收藏,至今未有专文考证。今从诗文、书画著录、图像等资料中辑得经其鉴藏名画100 余件,兹胪列于下。
韩干《照夜白图》
张丑《真迹日录》录:韩干照夜白图。白麻纸,真迹,前有宋高宗标题,吴说等评定。本身上有南唐李后主题署及张彦远、米芾识,尾贾似道印记。
此图今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上有贾氏“秋壑珍玩”“似道”印鉴。
李成《寒林(采药)图》
顾复《平生壮观》载:李成。寒林。绢大幅,贾平章题云:营丘李夫子,天下山水师,放笔写寒林,千金难易之。董文敏题云:李营丘树,米元章时止见二本。此为贾秋壑所藏。
晚明詹景凤《詹东图玄览编》则认为是元人摹本:李成寒林采药绢幅。盖元人摹本。上有贾秋壑题五言四句诗,亦摹迹。图上山无皴,唯二大枯树是营丘本色。树下二石,乃大劈斧,与马远里唐笔墨不少异。一人长尺余,铁线带兰叶描,亦成本色。
两书所论是否为同一本仍待考证。即使如詹氏所称为元人摹本,“摹迹”二字亦从侧面印证贾氏曾鉴藏此画。
王居正《纺车图》
《真迹日录》载:敏仲携示王居正纺车图卷,人物全仿周文矩,所画四人,面色如生,曲尽村姑村妇儿童情态,原系贾秋壑故物。卷尾印识甚详,皆可宝也。后又录赵孟頫题识:宋王居正纺车图,故宋王居正笔,周天球书……悦生葫芦印、似道印……延佑四年,有持此卷相示者,因出五十金购之。乃贾师相故物也。赵孟頫识。
《悦生所藏书画别录》亦著录此画。此画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钤有“似道”“悦生”印。
董源《夏山(烟霭)图》《夏景山口待渡图》
庞元济《虚斋名画录》有《董北苑夏山图卷》谓:绢本淡设色。冈峦重复,云树滃蒙,沙碛萦迥,人物秀润。高一尺五寸四分,长九尺七寸四分,无款,图前隔水绫上楷书图名八字,末字残阙。图中收藏印章间有模糊不辨。并录有董其昌题跋:“予在长安,三见董源画卷。丁酉得藏潇湘图,甲子见夏囗待渡图,壬申得此卷,乃贾似道物,有长字印。三卷绢素高下广狭相等,而潇湘图最胜……昔米元章去董源时不甚远,自云见源画真者五本,予何幸得收二卷。”
吴升《大观录》卷九《论画卷》录董氏题跋,曰:“光丽笺本,高一尺,长七尺,行楷大寸余。论收北苑画,笔腾墨飞,孜孜自喜之情溢于言表。”题跋内容则与上同。
方士庶《天慵庵笔记》载:董北苑夏山烟霭图真迹,贾似道故物,卷首有长字印。董思翁复藏之,末有思翁自书三跋,中云并潇湘图卷、龙宿郊民图、夏口待渡图皆为所有。今止见此卷遥想其三本不知更作何笔墨。
《夏山(烟霭)图》今藏上海博物馆,《夏景山口待渡图》则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皆有贾氏鉴藏印鉴。
李公麟《九歌图》
孙承泽《庚子销夏记》卷三载:“李伯时九歌图,卷旧在贾似道家,上有其印。”周密《云烟过眼录》亦曾著录:“伯时画九歌图,曹纬吴傅朋跋……贾师宪故物,后以此送谢堂。”
董源《风雨出蛰龙图》
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记苏郡汤氏家藏:南唐董源风雨出蛰龙图。宋秘府物,尝入贾丞相家。又转录《书画舫》所载:董北苑风雨出蛰龙图,宋秘府物,尝入贾丞相家,有悦生封字二印系真迹。
李昭道《落照图》
张丑《清河书画舫》有《跋小李将军落照图》:宋秘府物,尝入贾丞相家。《式古堂书画汇考》有相同记载。
赵昌《樱桃枇杷二片》、王维《渡水僧》、顾德谦《乳牛图》、陶缜着色《小窠菜二十种》、冯觐《层峦叠嶂》、崔白《五禽图》
周密《志雅堂杂抄》记:壬辰三月望至受益所,见黄字一卷,每字径六寸……后有览古堂印,亦杨氏物,后归之贾。樱桃枇杷二片,云是赵昌,纸本。因遣人同往前松江镇守张万户处,出五手卷。王维渡水僧、高宗御题,绝妙。顾德谦乳牛图,徽宗御题,凡三牛二犊一牧儿奇绝。陶缜着色小窠菜凡二十种。上题金陵陶缜笔。冯觐层峦叠嶂亦佳品。独崔白五禽图未为佳。皆悦生堂物。各有印章及台州纸当库印。其间有一印云“贤者而后乐此”,甚可喜也。
董源《仙山楼阁图》
唐 韩照夜白
《清河书画舫》载:河南俞氏藏董源仙山楼阁图一轴,绢本。宋秘府物,尝入贾丞相家,有悦生、封字二印。
张萱《弹琴仕女》
《清河书画舫》载:庄蓼塘肃所藏张萱弹琴仕女,明昌御题并前后印,曾入贾氏,元乔仲山物也。
关仝《山水图》、李思训《巫山神女图》
《清河书画舫》:关仝山水及李思训巫山神女图。明昌题。系榷场物,曾入贾氏。
邓隐白描《十二国图》
《云烟过眼录》载:张谦受益号古斋藏邓隐白描十二国图。后有剑南樵客,赵昌押字一跋云:虽太古文播所不及。尤袤延之亦有跋。贾师宪物也,甚奇。《清河书画舫》亦载张受益藏邓隐白描十二国图,贾师宪物。
袁
《游鱼图》
《云烟过眼录》著录:袁
游鱼。高宗题,后有贾师宪封字印。
阎立本《职贡狮子图》
《云烟过眼录》载:崔中丞彧所藏阎立本职贡狮子图。高宗题,前有睿思东阁大印,亦贾师宪物。有台州官估官印,后有封字印。
北宋 王居正 纺车图卷
释贯休《大阿罗汉图》
《清河书画舫》载:释贯休大阿罗汉图、楷书心经(附王齐翰勘书图)。寒山寺僧世传释贯休大阿罗汉一卷,原系贾师宪故物,笔迹狂逸、树石幽奇。前有明昌题识,后有乔氏印记,周公谨、鲜于伯机题名,左方连亚栖草书赞文一篇。
《悦生所藏书画别录》亦有载。
唐画《二佛》、郭熙《雪猎图》、李伯时《九歌》、张萱《煎茶图》、胡虔《猎骑图》、韩滉《子母牛图》、戴嵩着色《饮水牛》、唐《日本大荒西经图》、徐熙《出猎图》、赵昌《梨花》、李后主《戏猿》
以上,《式古堂书画汇考》依《珊瑚网》《书画舫》参录于“谢奕修养浩斋家藏”内,称“后有建业文房之印,凡三十五卷,并贾故物”。实际上,上述图最早著录于《云烟过眼录》,谓“以上三十五卷,多贾师宪故物,后以此送谢堂”。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清河书画舫》载:前后用乾卦图书,绍兴小玺,出宋思陵睿赏,曲脚封字印,悦生胡芦图书,实贾秋壑之秘藏。
《式古堂书画汇考》所记同。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赵令穰《江干雪霁图》
《式古堂书画汇考》载:赵荣公江干雪霁图卷。右赵大年摹王右丞江干雪霁图一卷,上有宋缉熙殿宝,贾秋壑、米南宫、赵仲穆私记,顾仲瑛、俞石涧题,盖思陵御府之物,经诸家收蔵赏鉴。
郁逢庆《郁氏书画题跋记》中《王百糓跋赵大年江干雪霁》一文记载同上。
戴嵩《斗牛图》
《庚子销夏记》载:贾似道题识戴嵩斗牛图,自内府得之,永为贾府之宝。
无名氏《奇禽异兽图》一册
吴其贞《书画记》著录:宋人无名氏奇禽异兽图画一册数页,系画山海经中物也。每册有贾秋壑题识。书法端庄似学欧阳率更化度寺碑。如此妙书无闻于世为人品所掩,悲哉。
唐人《上马娇图》
赵孟坚有《送上马娇图与秋壑监丞》一诗。③上海博物馆今藏有赵孟坚草书《送上马娇图与贾秋壑书》。
苏轼《秀石苍云图》
安岐《墨缘汇观》著录:北宋苏轼秀石苍云图,绢本,小长幅,图经贾秋壑所藏,有秋壑印章及陈氏蔡氏等印。
李成《秋林飞瀑图》
《墨缘汇观》载:李成秋林飞瀑图。绢本,双拼挂幅,上有宋印一方。左首贾秋壑草书题,字大如钱,其诗:营邱李夫子,天下山水师。放笔写秋林,千金难易之。邱壑下押朱文悦生文房之印。
宋 赵孟坚 送上马娇图与贾秋壑书局部
五代南唐 董源 夏景山口待渡图卷
唐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李成《古木图》
杨翰《归石轩画谈》著录:“李营丘古木,贾秋壑题诗语潦倒可笑。”
钱林辑、王藻编《文献征存录》卷四亦载此语。
韩滉《田家风俗卷》
展子虔《游春图》
今藏故宫博物院,钤贾似道“封”字印。
赵昌《蛱蝶图》
今藏故宫博物院,有贾似道“魏国公印”“秋壑”及“台州房务抵当库记”印。
崔白《寒雀图》
今藏故宫博物院,有贾似道“封”字印。
佚名《艳艳草虫花蝶图》
今藏上海博物馆,有半枚“封”字印。
董源《溪岸图》
现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有贾氏“悦生”“秋壑”印。但此画真伪曾引起高居翰、方闻、傅申等艺术史专家长达10 余年的国际性辩论。④
卫协《毛诗图》、史道硕《八骏图》、梁元帝《番客入朝图》、顾野王《古贤像》、郑法士《读碑图》、杨宁《刘聪对戎图》、薛稷《二鹤图》、何长寿《西域图》、张諲《春山游赏图》、杨升《没骨山水》、曹霸《玉花骢图》、江都王《马图》、孙位《春龙起蛰图》、郑思肖《张志和渔父词图》、韦偃《岁寒图》、范琼《大悲观音像》、李渐《三马图》、张南本《文殊部丛图》、张元《十六罗汉图》、赵公佑《正坐佛》、钟隐《角鹰图》、句龙爽《高士图》、支仲元《佛会图》、释贯休《大阿罗汉图》、杜子瑰《宝檀菩萨像》、滕昌佑《满堂春》、张图《紫微朝会图》、罗塞翁《羊》、王齐翰《勘书图》、惠崇《江南春图》、张训礼《出猎图》、王居正《纺车图》、杜宵《吴王避暑图》、武宗元《朝元仙仗图》、邓隐白描《十二国图》、石恪摩《说法图》、丘文播《田家移居图》、王士元《渔村暮雪图》、侯翼《问病维摩图》、吴淮《龙水图》、燕文贵《舶船渡海图》、刘常《杏林春色图》、厉归真《江堤放牧图》、孙梦卿《松石问禅图》、李得柔《南华真人像》、唐希雅《竹禽图》、赵邈龊《战沙虎》、易元吉《子母猿》、刘寀《落花游鱼》、梁楷《莲经变相》、王榖《洞庭晚照图》、李时雍《渭川晚晴图》、晁补之《莲溪图》、冯觐《金风万籁图》、童氏《六隐图》、李嵩《龙宫海藏图》、僧梦休《风竹图》、艳艳《春山图》
北宋 赵昌 蛱蝶图卷
本文辑考所得只是贾氏收藏的冰山一角,亦可大致推想贾氏名画收藏之盛况。经贾氏鉴藏的作品中,唐以前6 幅,唐代36 幅,五代17 幅,宋53 幅,题材内容涉及人物、山水、道释、花鸟等各科,可见贾氏“不薄今人爱古人”、广采博收的鉴藏态度。
注释:
①脱脱等《宋史》卷四百七十四,中华书局,1977 年。
②佚名《悦生所藏书画别录》,《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 年。
③傅璇琮编《全宋诗》六十一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年。
④参见方闻《论溪岸图真伪问题》,《文物》2000 年第1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