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习能力的地方院校本科教学质量改进策略探讨

2020-09-11陈东旭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院校融合

陈东旭,张 敏,张 冬

(1.广东理工学院,广东 肇庆 526100;2.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3)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地方高校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生源主要来自本省域范围,并且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比如广东省的地方高校一般是面向珠三角地区,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要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地方高校毕业生已经成为辐射面较为广泛的就业群体;但是,据统计数据分析,其专业对口率和社会评价优秀率都相对较低,就业质量不高,这也表明了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人才是通过课程培养出来的,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2019年10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其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内容为本科教学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学生中心”和“因材施教”的观点都体现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充分关注。

学习能力是个体所具有的能够引起行为或思维方面比较持久变化的内在素质[1],无论组织或个人,真正持久的优势就是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往往决定了其竞争能力和后续发展潜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往往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研讨,参加各类竞赛,更容易获得奖学金和荣誉称号,拥有更多的获得感[2]。那么,本科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能力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地方院校本科教学质量表现出哪些问题,地方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存在哪些不足,在此基础上如何改进教学质量,这是本文需要解答的问题。

二、研究基础

2018年教育部印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要求全面整顿本科教育教学秩序,严格过程管理,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2019年发布的《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更加明确地要求高校全面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确立“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提升课程的高阶性,突出课程的创新性,增加课程的挑战度:(1)课程目标坚持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能力;(2)课程内容强调广度和深度,突破习惯性认知模式,培养学生深度分析、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3)课程设计增加研究性、创新性、综合性内容,加大学生学习投入,科学“增负”,让学生体验“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学习挑战。学生在发现问题、获取资源、分析问题、说服他人、协同探究、课前预习、按时作业、科学统筹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综合学习能力[3],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能力基础。

本科教学在能力培养方面面临更多的挑战:(1)基于社会实践的商业和职业,主要需要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数字素养等方面的能力,以及领导胜任力如人际关系、书面表达、持续学习[4]、时间管理、多任务处理[5]等方面的能力;(2)在信息时代,新的工作岗位更多依赖人的思考能力、学习能力、交流能力来解决跨界融合的工作业务需求[6];(3)基于服务发展的原则,学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方面的核心能力[7];(4)知识的本质在于它的不断发展和变化[8],学生与生俱来的问题意识是其创造性的本源,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与回答也会影响教学质量[9];(5)富有探索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一流本科教育,更能够提升教学活力和学习兴趣,理解原理、把握重点、提出问题等一系列学习行为都有助于培养创新创业人才[10]。

一流课程建设以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为焦点:(1)聚焦新学科建设,体现多学科思维融合、产业技术与学科理论融合、跨专业能力融合、多学科项目实践融合;(2)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3)重塑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打破课堂沉默状态,焕发课堂生机活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4)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5)完善过程评价制度,激发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加强研究型、项目式学习,丰富探究式、论文式、报告答辩式作业评价方式,加强非标准化、综合性评价,提升课程学习的深度和挑战性。高等院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分类建设为原则,运用一流课程培养创新型、复合型或应用型人才。

综上所述,不管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还是学校对人才的培养,学习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能力素养,并表现为按时作业、书面表达、时间管理、独立反思、把握重点、探索创新、跨界融合等多方面具体能力。学习能力不可能孤立存在,它需要载体和平台。通过一流课程可以培养学习能力;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具体表现;教学质量与一流课程也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学习能力、一流课程和本科教学质量互动融合、相互促进(见图1)。

图1 学习能力、一流课程与本科教学质量的逻辑关系

三、研究方法

以上基于文献研究,理清了本科教学质量、一流课程和学习能力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为进一步调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教学设计学者海涅克说过,对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即使做一些粗略的分析,对教学方法和媒体的选择也是有益的[11]。为了了解地方院校本科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能力,提高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本文进行了一系列调查研究。

(一)本科教学质量的数据获取与分析

经过随机抽样、可行性检测、信度和效度检验,本研究选择了广东东软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理工学院、广州商学院四所地方院校,分别编码为GR、GY、GL、GS;以其官方网站公示的本科教学质量或就业质量调查报告作为数据分析的依据,分析与本科教学质量关联度较高的学生评价和社会评价。学生评价包括学生评教和学习满意度调查,社会评价包括外部考核和用人单位评价。

第一,学生评教。一般情况下,在校本科生全员参与评教。评教结果显示,不同院校在细分等级优秀、良好、中等的比率存在差异,但是将优秀和良好合并在一起,即80分以上的比率一般都在99%以上。这说明,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基本上比较认可。

第二,学习满意度调查。虽然不同院校的学习满意度测量标准不一致,使其具有较弱的比较意义,但由于测量内容和过程比较科学,使得测量结果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借鉴意义。GL学院采用教务系统进行问卷调查,“您对以下项目是否满意:所学专业、专业课程设计、课程安排、选修课开设、教师上课情况、实验教学、图书馆服务、辅导员、多媒体教室、实验设施、运动场馆、校园网络”,对调查数据的归纳整理有助于理解学生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教辅以及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学习满意状况(见表1)。

表1 GL学院的学生学习满意度

第三,外部考核。GR学院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意识、表达能力、解题思路等采用第三方外部考核。考核团队由44名外聘专家组成,根据各专业提供的考核范围自主命题,采用笔试、面试、小组讨论、实操等方式对学生考核。考核结果表明,合格率(60分以上)为 89.82%,优良率(80分以上)为52.03%。

第四,用人单位评价。GR、GY、GL、GS学院分别获得76、500、94、1128家用人单位的有效反馈。由于各院校面对不同的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并且调查内容表述也不同,因而相互之间具有较弱的可比性,但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共性因素,以指导本科教学质量改进。GS学院调查了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需要加强的能力素质,对本科教学质量也具有指导意义(见表2)。

表2 用人单位对地方院校毕业生的评价

(二)学习状况的数据获取与分析

学习状况调查问卷的内容设计较为宽泛(见表3),采用封闭式题型,每个题目设计了三个选项,即不符合(F1)、有点符合(F2)、符合(F3)。

表3 关于学习状况的问卷设计

为实施有效的调查,本研究对调查空间和时间进行了控制。在空间上,选择了符合研究要求的L学院,并以经管类专业为例开展调查研究;因为,经管类专业在校本科生规模占广东省总量的三分之一,其生源“文理兼收”且比例相当,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在时间上,为了避免被调查者受到调查内容的影响,不同问卷的调查间隔时间为15天。学习状况问卷随机调查536人,其中男生189人、女生347人。

问卷的中间选项F2,呈现出明显的折中倾向,存在选择性误差,应当剔除;主要统计F3和F1的频数,计算百分制分数,并进行比较分析;将F3、F1的百分制分数按从大到小降序排列,选择排在前列的确定为积极表现状况(F3)或消极表现状况(F1)(见表4)。

表4 学习状态的积极表现和消极表现

采用拟合优度检验分析分类变量对学习状况是否存在依存关系。设计零假设H0:分类变量与学习状况不存在依存关系;研究假设H1:分类变量与学习状况存在依存关系。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性别、年级和专业的数据进行检验,计算P-值,与显著性水平α=0.05进行比较,做出能否拒绝零假设H0的判断。研究发现,年级和专业与学习状态不存在依存关系,性别与学习状态具有选择性的依存关系(见表5)。

表5 性别与学习状况的拟合优度检验

(三)学习能力的数据获取与分析

学习能力的调查分析过程(见图2)需要解答三个问题:①关于“未来”,即学生认为学习能力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未来发展?②关于“现在”,即学生认为自己目前已经具备学习能力的程度如何?③关于差距,即“现在”与“未来”的差距如何?

图2 学习能力调查流程

基于以上分析,学习能力相关的具体问题来自一流课程建设政策与文献、地方院校本科教学质量和学习状况,归纳形成的12个问题构建了学习能力调查问卷(见表6)。为了进行有效的比较,问卷Ⅰ和问卷Ⅱ的题目内容一致,但问卷填写说明不同:问卷Ⅰ表述为“下列观点将对你以后事业或职业发展产生多大的影响?”;问卷Ⅱ表述为“下列能力你目前已经具备的程度有多少?”。题目选项采用量表的形式,刻度从弱到强设计为0~10分。

表6 关于学习能力的问卷设计

两次调查均采用随机调查的方式,样本容量分别为3193、2789,性别、年级、专业得以广泛覆盖(见表7)。

表7 被调查者分布情况

在问卷Ⅰ与问卷Ⅱ的调查统计中,根据对题目观点的认可程度将被调查者分为三种类型:①高认可者(得分在9~10之间),他们非常坚定地认为某项能力对未来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或者自己目前已经完全具备某项能力;②被动认可者(得分在7~8之间),他们对某项能力并不高度认可,或者认为自己目前不完全具备某项能力;③低认可者(得分在0~6之间),他们对某项能力的未来影响力产生怀疑,或者认为自己目前较少地具备某种能力。净认可值(Net Approval Score,NAS)等于“高认可者所占的百分比”减去“低认可者所占的百分比”。这种计算方式既可以剔除选择性误差,又可以较为严格地测定学习能力的自我认知程度。当NAS>0时,表明对某项学习能力的积极认知;当NAS<0时,表明对某项学习能力的消极认知。通过拟合优度检验分析分类变量对学习能力的依存关系,发现年级和专业与学习能力不存在依存关系,性别与学习能力存在依存关系,因此,按照性别分类统计NAS值(见表8),并进行比较研究。

表8 问卷Ⅰ和问卷Ⅱ的NAS数据

将题目观点的内容进行归纳,如将独立自主地界定任务、反思学过的知识或技能归纳为“独立反思”,将确定任务的优先顺序、学习内容应有主次之分、把材料归纳成条文或图表归纳为“把握重点”,将对不理解的问题继续思考、运用新的学习手段或方法归纳为“探索创新”,将阅读一些跨专业的书籍、不同课程的内容相互融合归纳为“跨界融合”,其他的观点精简为“按时作业”、“书面表达”、“时间管理”等。根据表3中相应的NAS值,合计形成学习能力的NAS值(见表9)。

表9 学习能力的NAS值

四、研究结果

(一)地方院校本科教学质量问题

从学习能力的角度分析,本科教学质量问题可以通过学生评价、社会评价和学习状况表现出来,具体问题如下:

第一,学生评教水平较高但学习满意度偏低。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基本上比较认可。如果按照“基本满意及以上”统计,学习满意度较高,但会存在选择性偏差,应当按照“满意及以上”统计,学习满意度并不高,尤其是学生对学习后勤保障和课程建设的满意度较低,学校在多媒体教室、实验设施、运动场馆、校园网络、专业课程设计、课程安排、选修课开设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这也是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所面对的主要内容之一。

第二,外部考核的合格率较高但优良率较低,用人单位评价的优良率较高但优秀率不高。较为客观的外部考核表明了学生在实践、表达、解题以及团队协作方面已经具备了基本能力,同时也说明其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中,处于较低满意层面的能力素质集中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团队合作与自我管理等方面。这为本科教学质量改进提供了参考方向,地方本科高校可以通过改进课程建设和提高学习能力来改善社会评价。

第三,学习状态中存在一些消极表现和性别差异。学习状态积极表现为有较好的团队意识、按时完成作业、良好的倾听、理解与表达等,但这些都是相对而言,其整体水平都不高。同样,消极表现的整体水平更低,比如:学生不善于把材料归纳成条文或图表,较少运用新的学习手段和方法,很少会质疑教材或教师观点的正确性;学生很少阅读课程以外的书籍,其他学科或课程的内容难以与本专业知识相融合;缺乏探索精神,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反思解惑等方面需要不断改善;缺乏时间管理的意识和方法,不能够有效利用时间。另外,通过检验发现,年级和专业与学习状态不存在依存关系,性别与学习状态具有选择性的依存关系,男生和女生的学习状态在某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与女生相比,男生更善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反思疑惑、独立完成任务;他们更倾向于阅读课外书籍,将不同学科或课程的内容融合在一起;更善于以书面形式表达观点,也会对教材或教师的观点提出质疑。

总之,地方院校的本科教学质量中还存在一些令学生和用人单位不满意的因素,学生学习量不饱满,存在一些消极的学习状态,部分课程停留在低阶阶段,课程考核难度偏低,学业挑战度不高,学生核心素养和能力培养不够。由此可见,地方院校本科教学质量状况与一流课程建设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二)学习能力的自我认知状况

总体上,学生比较认可学习能力会影响未来发展,但认为自我具备的学习能力还比较低;并且,在某些能力上,男生和女生存在着显著差异。

第一,影响“未来”发展的学习能力的认知程度分析。学生认为对未来发展影响力较大的能力是按时作业和时间管理能力,影响力较小的是跨界融合能力,影响力居中的是独立反思、把握重点、探索创新和书面表达等能力。其中,对按时作业和书面表达能力的认知程度,男女差异较小;对独立反思、把握重点、探索创新、跨界融合等能力的认知程度,男生高于女生。这些结果表明,地方院校本科生尤其是女生对跨界融合、探索创新、把握重点、独立反思等高阶能力对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认识不充分。

第二,“现在”自我具备的学习能力认知程度分析。学生自我认知已经具备的学习能力:首先是按时作业能力,其次是书面表达和时间管理能力,再次是独立反思、把握重点、探索创新的能力,最为欠缺的是跨界融合能力。其中,对已经具备的按时作业、书面表达、时间管理等能力的自我认知程度,男女差异较小;对已经具备的独立反思、把握重点、探索创新、跨界融合等能力的自我认知程度,男生高于女生。这些结果表明,地方院校本科生尤其是女生比较缺乏跨界融合、探索创新、把握重点、独立反思等高阶能力。男生比女生具有更高的自我认可度,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男生比女生更加自信。

第三,“现在”与“未来”的差距。从NAS值中发现,学习能力不管是面向“未来”还是“现在”具备,其认可度的高低顺序基本一致,即为按时作业、时间管理、独立反思、把握重点、书面表达、探索创新、跨界融合。但“现在”与“未来”的差距较大,如图3所示,尤其是高阶能力如独立反思、把握重点、探索创新和跨界融合等能力要特别关注和重点改进。

图3 “现在”与“未来”的差距

五、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通过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本科生的高阶学习能力比较欠缺,是影响教学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第二,可以抓住一流课程建设的契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三,可以通过提高学习能力来改进本科教学质量,同时,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助于培养学习能力;第四,联合社会力量共同改善学生的高阶能力,扬长避短,不断增长知识和技能,锤炼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以上结论对从事本科教育的高等院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策略建议

提高学习能力是改进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也是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学习、课程、教学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构成了稳固的质量改进路径(见图4)。基于地方院校本科生学习能力的自我认知状况,本研究在人才定位、课程建设、社会合作、发挥优势、改革教法等方面提出改进教学质量的策略建议。

图4 基于学习能力的本科教学质量改进路径

第一,培养应用型人才,兼顾创新能力和复合能力。地方院校生源质量相对不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中比较欠缺高阶能力,其探索创新和跨界融合能力较弱,这使得地方院校在培养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从分类建设原则来看,应当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同时,地方院校与其他高校一样,肩负着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使命,也要遵守“提高生命质量和价值”的教育本质[12]。因此,地方院校在培养人才时应当注重人才的高层次和高素质,以及区域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和复合型。总之,地方院校本科教学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复合能力。

第二,建设一流课程,提升学习满意度。地方院校建设一流课程,应当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设计课程的适度挑战性,既要增强学生“劳苦功高”的成就感,又要避免“徒劳无功”的挫败感。经过一流课程建设,地方院校会有以下收获:(1)对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水平,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可以改善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现象;(2)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和智慧课堂,使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3)建立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使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扩大学生课程学习的选择面;(4)将知识、技术、方法、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这些一流课程建设的成果充分体现出良好的实践教学、课堂教学、课程安排、课堂建设、实验室建设以及校园网络等;因而,一流课程建设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满意度的过程。

第三,加强社会合作,改善高阶能力。从毕业生社会评价和在校生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的高阶能力比较低,并且学生没有意识到学习能力对未来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用人单位以企业需求为标准对学生能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具有客观性和社会性,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学校要抓住机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学习能力不断补充和改善;更为重要的是联合社会力量共同培养学生,常见的模式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并将工程思维、学习能力、过程控制和成果管理贯彻始终,迭代循环(见图5)。将社会评价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理解社会对高阶能力的渴望和需求;学生对此理解得越深刻,越能够积极主动地提高和改善高阶能力。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科教育更需要从行业企业的实践出发,解构学科知识体系,重构实践行动体系,强调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反思、探索创新、跨界融合等高阶能力。

图5 社会合作驱动教学质量改进

第四,运用优势能力,增长知识和技能。地方院校本科学生具有较好的团队意识,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重点的学习内容上,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善于倾听和理解,并用书面方式有效表达想法和观点。按时作业和时间管理可以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和发展;书面表达则有利于知识构建和获取。在学习英语、计算机和专业课程时,可以充分利用上述优势能力,将个人作业与小组作业相结合,增加作业和训练的频度和强度,增加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的比例,灵活运用小组讨论、头脑风暴、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激发学习行为,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知识、锤炼技能;促进本科教学质量得以持续改进,也有利于改善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社会评价。

第五,改革教学方法,锤炼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面向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需要运用学习能力积极主动地探索与发现。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方法改革,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和平台。翻转课堂是比较常见的方式,学生通过线上平台自主学习课程知识,师生通过习题、项目、案例进行互动,以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又如,案例写作训练是案例教学的前向延伸,把学生的自主探究行为延伸到案例开发阶段;案例开发过程会出现一些未知因素,需要不断地探索与辨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信息时代,可用于学习的案例信息比较丰富且容易获得,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自主收集信息、整理资料、撰写案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院校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融合》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