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南红砖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2020-09-11陈高杰

惠州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古厝砖雕红砖

陈高杰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红砖古厝是福建民居,甚至中国古民居的一大特色,闽南古厝最突出的装饰特色就是运用大量红砖加以装饰,形成魅力独具的闽南“红砖文化”[1]。“厝”是闽南方言的音译,意为“房子”,因民居主体以红砖砌筑,故而称为“红砖厝”。红砖是闽南古建筑独有的装饰语言,有别于其他传统古民居采用青砖装饰的建筑文化[2]。红砖古厝承载了红砖文化,传承了中国地方建筑文化的精髓,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为现代室内设计提供了丰厚的设计来源。

一、红砖文化特征

(一)红砖文化产生背景

红砖文化起源于北宋,当时闽南民居开始使用筒瓦和铺地红砖等有代表性的闽南红砖材料[3]。红砖文化的萌芽、演进、形成与延续,都无法脱离闽南地域环境与历史背景因素的影响。

由于闽南地区盛产红、黄土,先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制作建筑原材料。在烧制过程中,土壤中丰富的铁元素被充分氧化成Fe3+,因此砖瓦呈现出鲜艳的胭脂红色。这些建筑用的红色砖瓦统称为“红料”[4]。这些“红料”质地坚硬、耐磨性好,并且具有优越的防潮性能,与闽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潮湿、多台风的特点相适应。在这些地域因素的影响下,红砖建筑材料被普遍应用于闽南传统民居建筑中,世世代代延续至今。

历史文化方面,闽南文化与中原文化在这里融合发展,闽越文化历史悠久。自西晋末年开始,由于北方战乱,中原汉族先后经历四次规模巨大的“北民南迁”,为福建地区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其中宫廷建筑审美与风格在这里生根发芽,为红砖文化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这种宫廷建筑审美,被闽南人蕴含在“宫殿式大厝”中,大量采用“红料”表现宫廷朱红色,表达了对富贵绵延,兴盛发达的美好生活愿望。

(二)红砖文化建筑风格特征

“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式”[5]形象再现了闽南红砖古厝的风格特点,色彩鲜明亮丽,造型婉美朴素,即张扬富丽,又端庄质朴,展现了红砖,朱瓦,白石基的闽南古厝独特风格。古厝以木结构为主,发展出砖石、砖木等混合结构,厝内多用穿斗式木框架,以榫卯构件连接斗拱与梁架,梁头有兼具加固和美观的藤条加以装饰。红砖古厝十分注重建筑细部表现,将精神需求和审美要求融入建筑装饰,把装饰与建筑结构相结合,具有独特的闽南民居文化内涵。红砖古厝装饰重点为燕尾脊、墙面、柱子、门窗、梁枋和悬鱼等。装饰图案多以古代故事、历史人物、祥瑞动物和吉祥花草为主要创作题材,内容丰富,以形写意,形神兼具,构成闽南地域特色的传统红砖建筑。

(三)红砖文化历史价值

红砖文化以红砖古厝为载体,具有红砖红瓦的建筑形象,赋予闽南城镇独特的建筑色彩,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鲜明的地域特色,也体现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红砖文化中闽南工匠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充分发挥建筑材料表现力,体现了因材施用的设计理念。宫廷色、宫廷式和宫廷饰是理想居住憧憬的隐喻表达,也是对幸福生活的热切追求。在现代社会,红砖古厝浓厚的地方特色是闽南城镇厚重的历史积淀和含蓄的古典美感,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当地持续带来经济效益。

二、基于红砖文化的室内创意创新设计来源

(一)红砖建筑的营造材料

红砖古厝由砖、石、木等当地原生态材料建造而成,其中“红料”最为主要,即红砖和红瓦,被大量运用在古厝的外墙、墙角柱、地面和屋顶的铺装上。红料的种类和规格繁多,最常见的标准砖称为福瓣砖,亦称作五花头砖,多用于外墙,墙角柱的砌筑,尺寸为240mmX120mmX50mm;火垫砖,又称中兴砖规格约为200mmX110mmX25mm,常搭配壁砖砌筑,民居中的灶台就是由质量上乘的火垫砖组砌;此外还有四花头砖、太兴砖、时兴砖、尺二砖、油面砖、六角尺六砖、花砖、筒瓦、垂珠等等。由于红料的规格和形状多样化,传统建筑师傅通过不同的砌筑方法,组合出形式丰富的拼贴效果,为现代设计师在室内空间中运用红料提供了巨大的再创作空间。

(二)红砖文化的色彩构成

著名建筑师伊利尔·沙里宁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有什么追求”[6]。“红砖白石”是对红砖文化建筑色彩的精辟概括,蕴含了闽南先民的文化与精神追求。色彩在建筑和室内设计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现场调研,将闽南代表性红砖古厝如泉州南安蔡氏古民居、晋江五店市古民居、厦门新垵村古民居、漳州埭美村古民居等进行分析和归纳,得出闽南古厝主要的几种色彩和占比。首先,闽南古厝的外观色彩以红色系为主,占比在50%以上,由于不同地区营造方式和红砖烧制工艺略有差异,因此,红色系占比和红色都不尽相同。根据孟赛尔体系,墙面红色的色相值分布在红色系(R)与红黄色系(RY)之间[7]。其次是灰白色,所占比例在30%左右,主要来源于古厝立面的裙堵和柜台脚,大多由花岗岩和辉长岩砌筑,色彩明度高。再次是棕灰色,体现在烟炙砖交叉错叠烧制后,柴火灰烬落在砖块叠放缝隙中形成的棕灰色条纹。这些条纹在砌筑时被组合成各种的图案,使红砖墙具有纹理变化,鲜明灵动,独具魅力。最后是少部分蓝色、绿色、黄色等较为鲜艳的色彩,出现在古厝具有代表性的装饰构造中,例如悬鱼、剪瓷雕和水车堵等。这些红砖文化的代表性色彩,为现代室内设计的地域性表达提供了创新设计来源。

(三)红砖文化的装饰元素

闽南红砖古厝十分注重建筑装饰,虽然历经沧桑,但是依然呈现出独具一格的闽南地域文化特色,是闽南传统红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南红砖建筑的装饰就地取材采用砖、石、木、陶、泥等材质配合地域营造工艺进行雕琢,在古厝“三段式”建筑的各个部位,包括屋顶、墙身、基座、梁柱、门窗等大量装饰,甄选各式自然物象和吉祥符号,通过对象的谐音、暗喻、传说、傅会等会意亦或形声的方法,传达祥瑞的象征寓意,形成闽南红砖文化的独特风格。红砖在闽南古厝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装饰技法是砖雕[8]。闽南古厝砖雕是指用凿、锤、锯、钻等工具,采用“窑前雕”或“窑后雕”的手法[9],在闽南红砖上雕刻出各种装饰花纹图案的工艺形式。红砖砖雕以浮雕为主辅以线雕或者拼花,装饰于古厝的塌寿身堵、镜面墙、门框等位置,与白石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极具视觉冲击力。砖雕题材丰富多样,有人物、动物、植物和几何纹样等,如“五福临门”“鹤鹿同春”等谐音形象寄托祥瑞福寿的美好愿望。既有雅致单砖独立小品,也有多砖拼构鸿篇巨制;既有简约的装饰纹样,也有寓意深刻的精美图画,为现代室内设计融入红砖文化装饰元素提供了丰富的创新设计来源。

三、红砖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创新与传承

(一)营造材料的创新与传承

对本同末异的现代风格室内空间的审美疲劳,唤醒了人们追寻传统地域文化的渴望。采用传统建筑材料是表达地方传统文化最为高效直接的手段。红砖材料特有的历史积淀、人文内涵和原生质感,作为现代室内墙面、地面装饰材料有着广阔的发挥空间。

1.材料更新与功能转换。由于闽南红砖制作原料、材质特点和施工工艺的局限性,在室内空间中大量使用原始红砖并不经济,在大规模室内装饰中通常使用饰面仿古砖来表达传统红砖的装饰效果。饰面仿古砖外观与传统红砖无异,具有成本低廉、施工简易、轻薄耐用的特点,传承了传统红砖的艺术性和文化性。此外,古厝红料中的朱瓦,也可以用于室内空间设计。瓦最初是屋顶的建筑材料,起到遮风挡雨、抵御寒暑的作用。运用到室内空间中,瓦的功能由防御转变为装饰,是室内墙面和地面的装饰构件(见图1)。一方面,可以采用传统“铺挂瓦”方法,将红瓦形式重塑垂直平铺于室内墙面,形成挂瓦墙,给人带来视觉冲击,起到装饰墙面营造氛围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将俯瓦堆叠放置,俯瓦的边缘放置于下一层俯瓦的最高点,形成“叠瓦墙”,与前者不同,红瓦以侧面示人,既围合又通透,增加了室内空间动静结合的愉悦,体现了地域材质特色。

图1 瓦库茶艺馆挂瓦墙与叠瓦墙设计

2.数理切割与艺术拼贴。在室内设计中,装饰材料的切割铺贴的视觉美感在空间界面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闽南红砖的尺寸规格为切割范围,将数学模数作为切割和排版的参考依据,把切割后的红砖模块重新设计排列组合构成空间界面中的点、线、面要素,产生疏密、繁简、错落的界面效果,形成空间局部或整体的韵律感。可以尝试采用等形切割和数理切割对闽南红砖进行再设计。等形切割是将红砖切割后各部分形态相同,例如将油面砖(200mmX100mmX20mm)[10]等分切割,得到的模块再与油面砖进行风车形铺贴见图2,可以构成线状做局部装饰,如地面的波打线、墙面线框,也可以作为整体立面铺贴。数理切割时遵循数列或者模数比例进行裁切,运用数学推理方法探寻形态分割的秩序与规律美。

图2 油面砖等分切割及风车形铺贴

图3 运用平面设计中常用的黄金比例0.618、白银比例 2 ≈1.414、青铜比例 3 ≈1.732 对闽南油砶砖(300mmX300mmX30mm)[10]进行分割,强调切割后砖块的数理关系,为设计师创新铺贴提供模数依据。应用模数切割亦可以空间完整界面为单位,根据需要对不同区域加以红砖装饰。

图3 油砶砖黄金比例、白银比例、青铜比例分割

(二)色彩形象的创新与传承

闽南红砖古厝由于独特地理环境和社会因素影响,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地域色彩形象,体现着红砖文化的特有气质。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从红砖文化色彩方向去探求传统文化与现代需求的融合是一个新的选择,是对室内空间闽南地域文化特色的进一步刻画与传承。红砖文化色彩包含了闽南人的用色习惯、色彩情感和精神追求,运用室内色彩设计创新方法对其进行加工创作,形成适合于展示红砖文化和地域特色的配色方案。

首先,协调色彩关系,确定色彩比例。红砖文化色彩较为丰富,如果不能确定合适的室内空间主色调,红砖文化色彩的氛围营造将是凌乱的。确定红砖文化色彩为主体色彩、衬托色彩或者点缀色彩,合理控制色彩面积比例范围,有序装饰室内空间。其次,合理空间构图,确定色彩形象。在红砖古厝的建筑表象中,红砖文化色彩以“点、线、面”的组合形式出现,例如“出砖入石”墙面砖、石以点、线的形式存在“砖”为线,石为点线亦可组成线;红砖拼贴吉祥纹样,以线、面的形式存在,如万字纹,“万字不到头”有序的重复排列产生韵律和节奏感。利用这一美学原理的构成形式来体现红砖文化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视觉表达。最后,选取装饰形象,确定色彩载体。红砖文化色彩能够反映空间设计的主题,选用具有闽南特色的建筑表象、图案、纹样作为色彩的载体,是体现空间主题的重要手段。为了突出红砖文化的地域特色,提高室内空间设计的创新性,设计师应该就地取材,选取合适的设计形象载体,体现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图4 以万字吉祥纹样为切入点,以线、面组合,通过不同比例、主次关系对色彩应用进行设计实践。

图4 古厝建筑色彩原型万字纹图案

1.砖红色占比5%-10%。砖红色占比较少,属于小面积的醒目点缀色,与衬托色关系略弱,以点或线的形式出现。衬托色有较大的选择自由度,但是应该保证在色彩的明度和彩度上突出砖红色。图5 中,万字纹由线构成,容易做带状连续组合排列和面状阵列分布,小面积使用适合作为边框纹样或者墙裙线条。

2.砖红色占比10%-50%。砖红色占比适中,接近一半面积,比衬托色彩面积小。可以从选取的衬托色彩的明度出发,确定砖红色的具体比例。如果选取明度较低的衬托色彩,则砖红色可以较大面积使用;衬托色彩的明度较高,砖红色宜以较小面积线性或散状呈现。图6中,砖红色万字纹可以根据空间需求,运用不同的疏密、粗细作为墙裙填充图案或者墙面中心背景,体现红砖文化色彩元素。

3.砖红色占比50%以上。砖红色占比较大,成为具有面积优势的主体色,此时需要选择对比较为强烈的衬托色,加大色相区分或者明度区分。根据红砖文化色彩的色彩构成,砖红色与灰白色主次关系明确,色彩对比鲜明,见图7。在设计实践中结合前两种创新表现形式,进行图底互换,让砖红色成为图底背景,能形成全新的设计效果,和谐、形象,容易产生文化共鸣。

图5 砖红色占较小面积表现形式

图6 砖红色占中等面积表现形式

图7 砖红色占较大面积表现形式

(三)装饰元素的创新与传承

在闽南地区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具有闽南红砖文化特色的现代建筑犹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这些建筑具有闽南特色的红砖文化装饰元素被大量简化,与闽南传统文化的互动融合略显欠缺。作为室内设计师有责任将闽南红砖文化装饰元素运用于室内设计中,使室内空间富有闽南特色,传承红砖文化,是对新中式风格的充实和拓展。

红砖文化建筑的装饰繁多,有砖雕、木雕、石雕、剪瓷雕、泥塑等,其中砖雕最具代表性。红砖砖雕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需要在活态传承的基础上“再设计”,拓展适用范围,结合设计实践需求,继承或重塑固有形象。在空间设计应用中,红砖砖雕的融入首先要遵循统一协调的原则,室内设计风格以传统中式风格和新中式风格为宜;由于砖雕固有的砖红色,要协调与空间色彩的关系,突出构件的艺术独立性。其次,注重形式与功能相结合,将红砖砖雕的艺术性和室内空间的实用性有机调和在一起,在室内空间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引入砖雕元素进行装饰或者功能陈设。最后,要把握砖雕应用的比重,通过室内空间的面积大小,确定砖雕元素的多寡,避免产生繁复与压迫感。红砖砖雕在空间设计中的创新应用不是照搬照套的直接应用,而是将红砖砖雕精髓保留并发扬的同时融入现代文化与科技,才能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代代相承。

1.形象的提取与重塑。红砖砖雕的创新应用过程中,应该根据室内空间的需求结合具体的材质进行再设计,将提取的代表性图案,通过变形、夸张、抽象等方法进行再创作。将砖雕图案根据基本特征进行变形处理,化繁为简,具有形式美的同时不失内涵美。砖雕图案还可以利用相似、添加、重复、透叠等方法进行重组使图形多样化,符合现代审美标准,满足创新应用需求。

2.材质的创新与融合。闽南砖雕材质的创新与融合是指,在不影响艺术表现的前提下对现有材质进行创新,将砖雕形式与新型建筑装饰材质相融合。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大面积使用红砖砖雕,会对建筑结构产生较大压力,适用范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据空间结构与艺术表现的需要,通过改变红砖砖雕的制作材料,保证形式美的基础上减轻构件自重,达到因地制宜的砖雕艺术表现效果。例如将红砖砖雕与玻璃砖融合重构,呈现一缕神秘浪漫的迷幻感;与塑胶材质组合重塑,营造一种柔和静谧的温暖感;与金属材质结合重铸,打造一份时尚前卫的科技感;与石膏材质调和重制,再造一股复古怀旧和历史感。图8中,床头背景墙将砖雕图案抽象简化后,采用石膏浮雕板饰以砖红色面漆,容易唤醒使用者的红砖记忆与情节,增添室内空间的地域文化氛围。

图8 砖红色面漆石膏背景墙

四、结 语

闽南红砖文化作为中国地域文化的代表,设计师应当始终秉持着继承与发展的理念,从红砖建筑元素出发,以符合当代大众的审美需求为目标,将红砖文化与现代室内空间设计创新融合。这样的创新融合不仅仅局限于展示传统工艺的技术美,更需要在了解红砖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取精用宏,合宜地运用到室内空间设计当中,让室内空间既发扬传统文化又协调统一。闽南红砖文化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创新与传承,旨在体现闽南地区独特的文化底蕴,唤醒大众对地域传统文化的回忆与关注。红砖建筑之美不仅在于建筑本身,而且还在于其中蕴含的淳朴深厚的红砖文化,这让闽南古建筑有了记忆和温度。闽南红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室内设计师共同努力,创新性的探索实践,发掘更多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古厝砖雕红砖
山东出土元代砖雕壁画墓群
泰兴砖雕:方寸之间见大美
澳大利亚Tjuringa红砖之家
古典艺术审美——闽南古厝特色窗格
梦中古厝
陈修俊 甘做古厝守护者
红砖白石五店市
宋墓与孝子故事砖雕
红砖及砂浆强度试验方法探讨
吉祥猫事务所 红砖楼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