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策展在文化生态构建中的角色重塑研究
——以深圳“善意设计场”为例

2020-09-11孔森

湖南包装 2020年4期
关键词:策展美术馆深圳

孔森

(深圳画院,广东 深圳 518000)

当代策展实践自20 世纪60 年代出现兴起至今,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已经形成了多样化发展的艺术形态。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艺术策展也以其独特的样式和语言在文化生态的构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艺术策展活动不仅为艺术家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平台,同时也为地方区域文化建设提供了内容支撑。作为文化展示窗口的艺术策展和作品展演,已经从美术馆展览和美术史的专门专属研究中,延伸发展出现了独立形式和个体形式,艺术策展自此拥有了独立表达的天地[1]。

然而,艺术策展在整个中国的发展是处在不均衡的一种状态,尤其是在文化生态的构建中其作用是缺失不完整的。因此,基于艺术策展的功能性考量和其在文化生态构建中的角色重塑就显得尤为重要[2]。

1 深圳艺术策展环境优势

1.1 深圳的地理区位环境

深圳毗邻港澳,是中国南部经济中心城市,也是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区域金融中心与商贸物流中心,是一座充满魅力、活力、动力和创新力的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大都市。深圳的开放性为深圳的艺术策展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土壤,改革开放的40 年为深圳的艺术策展迈向成熟提供了政治、经济等多方位资源。

1.2 深圳的人文艺术环境

深圳拥有着6 700 多年的人类活动史、1 700 多年的郡县史、600 多年的南头城史、大鹏城史和300 多年的客家人移民史,这些都为深圳的设计发展和艺术策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文艺术环境。

作为中国第一个、全球第六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全球设计之都,深圳的艺术设计、艺术展览、艺术交流等均处于国内前列,具有超前的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基础。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也是中国第一个以艺术设计专业命名的专业协会,其创办的“平面设计在中国”设计展一直以来都在致力于推动中国的平面艺术设计专业发展,为中国艺术设计教育、艺术设计行业输出着设计成果和理论硕果。

1.3 深圳的文化交流环境

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史虽然只有40 年,但却一直保持着开放发展的姿态。40 年间深圳在经济、科技、金融、商贸物流、教育、艺术等方面吸纳了海内外不同地域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入驻,为深圳这个活力四射的年轻城市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养分,并且形成了深圳独有的开创性和包容性特质文化交流环境。

1.4 深圳的美术馆环境

在1 997.47km2的深圳,10 个区的范围内各类美术馆、设计艺术馆、展览中心竟多达130 余所。其中以深圳美术馆、深圳画院、深圳当代艺术馆、关山月美术馆最为著名。1997 年建馆的关山月美术馆所举办过的重大国际展览涉及亚、非、欧、美四大洲,曾经举办过“第九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展”“联合国国际摄联第24 届黑白摄影展”等艺术大展。

深圳市的美术馆文化在当代美术研究、美术馆学研究、艺术研究、文献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深圳特区的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中国的美术馆走向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提供了实践参考,深圳市的美术馆文化已经成为特区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在艺术策展方面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引领性作用。

2 文化生态的内涵

2.1 文化生态的含义

文化生态是指各地区各民族自然而然的原生性的文化生活,其泛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所展现的状况和环境。艺术语境中的文化生态,具有文化生态的普遍意义及其独特性;艺术作为文化生态中的一个分支,同样保存着其自身生态环境的完整性特征,同时,艺术以其独特的精神特征丰富着人类的生活,艺术作品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的感官刺激,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是文化生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2.2 艺术策展在文化生态中的位置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交流环境的不断发展,艺术策展在当代的艺术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已不仅仅是美术馆、艺术家、艺术作品之间的桥梁关系。艺术策展在整个文化生态构建中的战略功能和外延价值,已经在各类的艺术展览活动中得到了体现和验证。艺术策展的前置性、预见性以及整体性意识,在整个文化生态中所呈现出来的是一系列活动的串联关系,属于大设计范畴,在艺术展演活动中表现特征为隐蔽性,但却有极强的主导性积极意义。

3 深圳“善意设计场”的策展定位

首届“善意设计场”展于2014 年发起,此后每年举办一届。到2019 年,先后以“空无”“墨界”“开物”“天生”“本来”“BORO&百衲”为主题,成功举办6 届,每一届都以其颇具东方禅意的主题名称、创意独特的策展手法和打动人心的作品吸引了无数观众。“善意设计场”定位于:将东方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设计高度融合,对当代设计进行反思和自省,旨在回归传统文化,回归正确的价值观与审美观,以环保生态的东方美学设计服务社会、实现自我。

“善意设计场”选择在深圳经济特区这一具有国际视野和高度的城市举办(图1),是因为深圳具有成熟的文化生态环境条件和人文基础,具有良好的观众基础。“善意设计场”作为整个展览的主旨,营造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与艺术高度融合的观念性场域,将艺术观念通过固定空间场域进行艺术品的跨界融合,其目的在于不断探索艺术与设计的边界[3],以人为本,以古为新,启迪未来,从而实现一个原生态的、集东方审美与哲学、物质与精神于一体的探索性综合艺术实验场。

3.1 基于文化生态层面的策展主题

立足文化生态层面的艺术策展,必须具备顶层设计意识和全局意识,同时具备生态链条之间各层关系的组织、协调以及管理能力。独立策展人的主题阐释在整个展览活动中的主导作用非常深远,是否带入整体观念是考量策展人水准体现的重要指标。深圳“善意设计场”策展人,正是基于此观念下展开的“强势策展”,在艺术策展领域具有一定的先锋性和实验探索性。

作为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倡导者,策展人反思并梳理着设计行为与人类健康发展的关系,呼吁设计师们回归本真、以“善意的设计和设计的善意”造福人类。如果说,策展人以倡导尊重大自然、尊重生命的设计,以及倡导“人类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的初衷,是对“善意的设计”的本质解读[4],那么,“为当代设计与艺术发展进行反思和梳理”则是策展人的“善意”初心。

图2 2014 善意设计场“空无”展海报

图3 “空无”展现场

3.2 “善意设计场”遵循的文化生态定位

“善意设计场”始终坚持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与艺术高度融合这一主旨观念,在艺术形式的表达上保持“统一中求变化”的原则。

从2014 年的“空无”邀请展(图2、图3)、2015“墨界”邀请展(图4)、2016 年“开物”邀请展(图5)、2017年“天生·中国当代视觉艺术邀请展”(图6)、2018 年“本来·中国当代视觉艺术提名展”(图7),一直到2019 年的“BORO&百衲邀请展”(图8),通过每一届展览的选题可以看出系列展主题内在的连续性和延展性:6 届展览的选题始终遵循着“环保生态、可持续的未来设计”的定位。

3.3 倡导东方美学设计观的策展核心立意

“善意设计场”的策展立意从探索水墨设计、善意美学的视觉表达,到探索文化本源、艺术的发生与发展,再到多学科跨界融合的深度延伸,都是对当代视觉艺术全方位实验。“善意设计场”为介质与创新、艺术与科技、美学与观念的融合等诸多方面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源。

倡导东方美学设计观,追求禅意表达,可以说是整个“善意设计场”的核心立意。从“空无”“开物”到“本来”“百衲”,充满禅意的命名似乎玄奥,实际上,是对东方传统哲学的致敬,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升华。每一届展会的命名是对策展理念的宣扬,诸如“本来”意味着艺术家没有地域和专业之分,在创作过程中要顺其自然、自由发挥,展览要让每位参展人的理念得到充分的表达。

“2019 善意设计场——BORO& 百衲邀请展”是中日文化融汇的盛会。“BORO”是日本江户时代的手织物,由上百块不同的蓝染棉麻布用粗犷的针线拼接而成,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生命、家族感情和智慧,如今作为艺术品被世人所知。本届展会上的BORO 展品均出自已故民俗学家田中忠三郎的收集和保存,是日本东北地区的农民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过的衣服与布料。“百衲”也称“百纳”,是中国传统祝福之物——拼布。佛门修行亦认为“出家人着衲衣”具有多种功德。展会为此特邀了5 位女性艺术家,并彰显了她们的作品——原博教授的《百衲研究图》、陈燕琳与王启迪的《仁·山》系列、欧阳魔菇的《爱·菇》系列、杨翼+ 陈玲的《晒布》系列、金绣辰的《纸·衲》系列则以中国的“百衲”理念展开在地创作,与“BORO”形成了对照。

“百衲”意味着“百川归海”“百花齐放”,这场“千补百衲,褴褛出尘”的展会不仅是对传统技艺和智慧的追溯,也唤醒了回归自然朴实的本真。就文化本身而言,中日两国同为东方文明的典范,都有着独特的民族性格,两种东方美学呈现了东方美学的多样性与丰富感,二者交汇融合,彼此关照、相互映衬,共同传递出最大的文化“善意”。

进入展厅,就会发现东方传统美学的诠释并非生涩玄奥,而是那些曾经最温馨的人间记忆。例如邓春儒用竹制鸡笼、谷子、置于鸡笼里的灯光,构筑了一个幽密的、对乡村文明怀想的记忆空间;还有民间艺人的弹棉花表演(图9),策展人用有温度的生活场景和艺术作品把生活与传统之美演绎得淋漓尽致。

4 善意设计场的文化生态构建策略

4.1 策展观念的革新

图4 2015“墨界”展作品

图5 2016“开物”展现场

图6 2017“天生”展作品

图7 2018“本来”展行为艺术开幕礼

图8 2019 善意设计场“BORO&百衲”展海报

图9 2016“开物”展手工匠人弹棉花开幕礼

“善意设计场”作为当代艺术策展的典范,在策展观念上打破了传统美术馆对馆藏艺术作品展览策划的局限和机制限制,同时也对美术馆的功能进行了拓展,是对艺术展演的观念环境进行的重塑和修饰,是一种积极的推动力。艺术策展的语意表达从原来的孤立、单一形态逐渐向全方位、多维度整合方向演化,为美术馆文化的机制健全和文化生态构建提供了思想保障和理论依据。

“善意设计场”以“天工开物”的工匠精神,邀请当下最优秀的华人设计师完成现代生活产品,如文创品、书籍、民间手工艺等等。“善意设计场”打破了传统美术馆的展览内容和模式,把民间艺人、失传的弹棉花工匠,以及传统民居里养殖的家禽,鲜活的动物、植物,渔家船舶、用品等直接作为“产品”展出……而非一个所谓的艺术展,与大多美术馆展出“静态”的纯审美作品区别开来,凸显现代设计对生活的介入,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成为设计师的源泉,宣扬了“设计即生活”的现代理念。

4.2 参与者的价值碰撞

在整个“善意设计场”的艺术策展及展演活动中,所有参与者在不同时段、不同空间均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将相关的人、事、物合理地进行身份界定是十分必要的。“善意设计场”的艺术策展在自我价值体现的同时,也向文化生态的链条中横向寻找价值突破口,策展人、艺术家、观众、美术馆空间、灯光、陈设展示、新闻媒体宣传、出版物编辑、文化衍生品、教学演示、活动等等,这些都在艺术策展中进行了合理的事先展览设计分配,艺术策展在整个文化生态关系构建中的身份价值便得以释放[5]。

图10 2019善意设计场文化衍生品

设计师的设计作品在统一的主题之下,进行同一空间的多维度价值碰撞,在2014 年的“空无”展中,通过设计师王绍强的《双喜瓶》、设计师徐岚的《富春寻游记》、设计师杨中力的《寻找中国好米》、设计师洪卫的《未》、设计师张炎争、汪松的《凤凰说茶》和刘美松的《字在》,展示了承载着传统文化数千年来创造力的器具传承,呈现了传统与现代元素有机糅合的“再生”,也警示出设计师们在当下社会对自然生态的攫取与保护矛盾的“未来”思虑,这些不同风格不同价值诉求的作品展现的是不同观念的碰撞,使观众获得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全方位冲击。这种对传统与现代审美元素的继承、解构、杂糅,通过设计师用当代人的审美语言转译,使得观众在感悟传统美学与现代审美观的同时,获得对东方传统文明、自然本源的神往。

同样,2017 年的“天生·中国当代视觉艺术邀请展”在现场架构了一场看似错乱有趣的东西方文化对话(图6),同时突显出设计者对人类个体命运的关注……所有的作品共同构建了一个“伊甸园”,让置身其中的人们沉浸在对艺术与生命的思考中。所谓“天生”就是天然天成,展览呈现的就是天地之道,是自然而然的未来,也是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在思考传统文化走向的同时,关注人类的未来,探讨人类终极问题。

4.3 策展在文化生态中的教育功能

艺术策展在对其作品展演的整体规划当中,将艺术作品、展览形式纳入教育大众这一视域,对艺术策展的价值纵深有着积极的意义。深圳“善意设计场”的策展关注展览内容的定位与学术研究价值以及展览形式,旨在提升展览的教育品质,为提升大众艺术审美、艺术知识普及做好扎实基础。在策展人看来,设计即是生活,善意的设计场就是活色生香、充满人间烟火的生活本身,是一堂充盈着市井喧嚣却暖意盎然的美的课堂。观众在“善意设计场”里不仅可以找到曾经铭刻却又逝去的那份记忆与懵懂时光,还在其中感悟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生活的真谛与美的沐浴。

“2015 墨界·当代视觉艺术邀请展”就邀请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著名设计师和设计教育家,将“水墨、设计、善意”融合起来探索中国传统造型艺术语言在当下全球化背景下的视觉表达。以“善·扇”为主题,邀请设计师们在“扇形”材质上以多样的视觉形式表达“善意”精神,大力推广中国传统“美与善”的设计理念(图4)。不仅提升了设计师们的价值观、审美观及社会责任意识,对于普通大众而言也具有一定的美学普及教育意义。

“2015 墨界·善意设计场”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可持续发展的当代善意设计价值观,旨在传承中国文化的精神理念与生活理想,探索中国当代设计语言和传统文化的再生与现代社会人群的审美教育之道。

4.4 商业考量

在“善意设计场”的艺术策展中,将商业运营合理嵌入到整个艺术作品展演的全过程中是文化生态构建的重要环节。从美术馆立项选题、艺术家定向邀约、展陈设计、展览主持、艺术作品印刷、艺术作品展销、出版物发行销售、艺术衍生品设计生产销售到艺术教育培训,以商业刺激有效驱动各个环节的自生长能力,为整个文化生态提供了循环发展的动力[6]。

“善意设计场”在策展之初就将文化艺术衍生品的销售纳入到了策展内容的一部分,展览要求设计师在围绕主题进行艺术创作的同时,还要考虑商业销售环节,艺术作品在展览展示的同时也是商品的展示和销售。2019“善意设计场”的相关文化艺术衍生品设计(图10),作为展览内容的一部分其最为重要的功能就是用商业交换的方式将展览与消费者有效链接,形成供需关系打通商业壁垒。

“善意设计场”连续6 届都开发出展览衍生品,比如“空无”展的书包、服饰、新文人的文房四宝。“墨界”展开发的百位设计师的“水墨”折扇。“百衲”展的植物染手工服饰、围巾等,都成为了现场观众争相购买的时尚产品。

5 结语

对文化生态进行构建是当代艺术策展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策展人自我意识提升和觉醒的重要体现。深圳“善意设计场”的艺术策展实践,不仅是深圳区域完善“文化自信”道路建设的艺术性展现,更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在艺术方面的积极探索。

猜你喜欢

策展美术馆深圳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钢·美术馆二层展厅 钢·美术馆一层展厅
第23届SIMM深圳机械展
《策展哲学》
策展与时代:文化责任与学术发展第二届“策展在中国”主题论坛纪实
热炼健身·深圳侨城至臻会所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关于策展
去美术馆游荡
国内当代独立策展人生存状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