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7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访一年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20-09-11王玉丰

安徽医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病死率左心室分级

关 伟 王玉丰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是由于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导致心肌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最终致患者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CHF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具有患病率高、费用高、预后差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是心脏病患者预后死亡的主要原因[1]。近年来,本病药物治疗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一定程度上降低了CHF的住院病死率和再入院率,但患者近期预后情况仍然较差[2]。为此,本研究通过对371例CHF患者进行一年的随访,分析其1年病死率及其相关死亡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在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371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符合2014年《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3];②年龄≥40周岁;③纽约心脏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④均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并能配合随访调查;⑤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呼吸衰竭、肝肾功能衰竭、恶性肿瘤、先天性心脏病等,意识不清、精神障碍、失访等患者。371例患者中,男227例,女144例;年龄40~90岁,平均(72.49±8.61)岁;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85例、Ⅲ级159例、Ⅳ级127例;原发病:冠心病117例、高血压216例、糖尿病49例、心肌病74例;根据CHF患者1年的随访结果,将其分为存活组297例,死亡组74例(心源性猝死38例,心源性休克20例,室颤10例,急性左心衰2例,肺炎4例)。

1.2 方法 371例CHF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积极综合治疗,并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随访主要通过电话、微信及复诊等方式。主要收集CHF患者的如下资料: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原发病、血压、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 ;临床表现如肺部啰音、肝脏肿大、下肢水肿、心律失常、颈静脉怒张、肺动脉高压等;入院时实验室检查指标如血糖、血钠、血钾、血肌酐、尿素氮、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itric peptide,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I,cTnI)等;主要治疗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ACEI)、利尿药、地高辛等;电话通知患者回院随访,随访至少1年,随访资料包括存活时间、生存结局、不良事件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响CHF患者近期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371例CHF患者随访1年,74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19.95%(74/371)。两组患者年龄、体质指数、心功能分级、肺部啰音、肝脏肿大、下肢水肿、LVEF、NT-proBNP、cTnI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影响CHF患者近期预后的单因素分析[例(%)]

2.2 影响CHF患者近期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以患者近期预后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赋值见表3),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逐步回归纳入标准为0.05、剔除标准为0.10。结果显示,年龄≥70岁、心功能Ⅳ级、下肢水肿、LVEF<50%、NT-proBNP>3 600 pmol/L及cTnI>0.5 μg/L均为CHF患者出院后1年死亡的危险因素。见表4。

表3 各变量赋值情况说明表

表4 影响CHF患者近期预后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CHF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而CHF是由冠心病、心肌梗死、风湿性心瓣膜病等各种基础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进展阶段的CHF患者其1年生存率很差[4]。本研究对371例CHF患者进行了1年的随访,发现其病死率高达19.95%,与陈燕等[5]报道CHF患者6个月的病死率为18.5%较为接近,说明CHF患者近期预后较差,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CHF是由于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严重器质性心脏病,CHF的病理生理机制决定其是不可逆的发展阶段[6]。因此,早期筛查CHF近期预后的高危因素,并对明显增加CHF患者死亡风险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可延缓CHF的发生和发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预后存活率[7]。为此,本研究对371例CHF患者进行了积极的治疗,并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为了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在单因素初筛的基础上,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筛选CHF患者预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做到早筛查、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CHF,从而为改善近期预后提供依据。

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70岁、心功能Ⅳ级、下肢水肿、LVEF<50%、NT-proBNP>3 600 pmol/L及cTnI>0.5 μg/L均为CHF患者出院后1年死亡的危险因素。考虑原因如下:①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加,CHF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显著升高,这可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患者心功能恶化,尤其是舒张功能,而且老年患者对心力衰竭的药物反应性也较差,引起的不良反应危险性较高[8],而且老年患者基础疾病较多,均会增加预后死亡的风险。②心功能分级:IV级患者其预后死亡的风险是Ⅱ~Ⅲ级患者的3.62倍。心功能分级越高,表明患者心功能不全程度越严重,死亡风险越高。③下肢水肿:下肢水肿、脚踝浮肿等是心衰的常见症状,该症状是临床评估和诊断CHF严重性的一个客观指标[10],而且其在预测CHF患者近期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④LVEF:是用于评价心功能的常用指标,该指标反映左心室的排血功能,当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50%时,则说明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受损,其病情的进展加重[11],预后死亡风险较高。⑤NT-proBNP:是一种心脏神经激素,当该指标升高可反映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升高,是反映左心室功能不全的敏感指标之一[12]。该指标与心功能分级呈现明显的正相关,与LVEF则呈现明显的负相关,若能早期筛查,对预测CHF患者的近期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⑥cTnI:该指标具有很高的心肌敏感性和特异性,CHF患者由于心脏负荷过重,心肌纤维被动拉长导致心肌细胞膜损伤,严重时可导致部分心肌坏死,而cTnI结构蛋白释放入血[13],这说明cTnI升高可反映心肌损伤或坏死程度严重,预后死亡风险较高。

本研究显示,CHF患者直接死因主要为心源性猝死。多数患者心脏性猝死都与心电基质、心脏基质病变、患者体内内环境的不稳定有关,这三大因素可单独引起猝死,也可相互影响导致死亡。心律失常是心脏性猝死的基本原因,室颤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表现形式,恶性室律失常是先导。越来越多的资料证明,ICD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首选的治疗措施,其疗效远超过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

综上所述,CHF患者近期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年龄≥70岁、心功能Ⅳ级、下肢水肿、LVEF<50%、NT-proBNP>3 600 pmol/L及cTnI>0.5 μg/L均为CHF患者出院后1年死亡的危险因素,应针对此类患者早期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后续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更加详细的随访调查。

猜你喜欢

病死率左心室分级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分级阅读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如何选用降压药?
组织多普勒技术对肝硬化肾功能损害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评价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
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并脑卒中的临床分析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