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下的教师准备
2020-09-10刘志宏竺传福
刘志宏 竺传福
摘 要:新的考试招生制度实施以来,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长及学生都要作出相应的变革才能适应改革的需要。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者与实施者,教师要从业务理论、育人观念、专业素养等多个维度进行思想与业务上的准备,才能顺应新的考招制度的变革,更快更好更省地培育一代新人。
关键词:新的考试;招生制度、教师准备
2014年9月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2019年4月23日,《湖南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发布。为了适应新的考招制度,提早筹划学校新的应对策略,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学校,理应多渠道多方法对学校全体教师进行相关理论与观念上的培训与引导,作为教师,也要多途径多角度主动学习,更新观念,做好全面的理论、思想、业务与心理上的准备。
一、教师对新的考招制度知晓上的业务理论准备
每位教师都要明明白白新高考“新”在哪里。教师不明白,就不会心理上接受新高考改革,就不会全身心有质量地参与到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来。每位高中教师,都要对新高考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知晓。
一是考试招生制度模式新。新高考是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考试招生模式。分类考试,即考生总成绩由统一科目与选考科目组成。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分值各150分,不分文理科。统考科目考试由教育部命题,安排在每年6月组织考试。选考科目分为首选科目与再选科目。考生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和拟报考高校招生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选考科目。其中,首选科目从物理和历史2门科目中必选且只选1门,分值各100分,按考试卷面原始分直接计入高考总成绩;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的考试卷面总分各100分,按照等级赋分规则转换成等级分数后计入考生高考总成绩。综合评价,这次改革还提出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主要从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爱好、实践能力等五个方面考查其发展情况。多元录取,目前,高校录取有正式高考录取、高校自主招生、综合评价录取、高职(高专)单独等多种形式。其目的是不局一格降人才,不以一考定终生。
二是考试内容与形式新。改革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将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两种。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毕业的主要依据,用于检查全体高中学生是否达到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基本学业要求,考试难度较小,内容只考必修部分,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强化基础”;选择性考试的目的则是凸显不同高中生在学业修习上的学科特长,考试难度相对较大,考试成绩要有一定区分度,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三是高考考查内容与试题命制立意新。新高考改革以“立德树人”作为考查核心。紧紧抓住教育发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实质和核心,不仅要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考试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新高考改革在深化考试内容改革上有新举措: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指引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加强依法治国理念的考查,引导学生树立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三是加强中华优秀传文化的考查,引导学生提高人文素养,传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四是加强创新能力的考查,提升高考对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工作的促进作用。
二、教师在新的考招制度下的育人观念准备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并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着力点。按照新高考模式,取消文理分科,将学业水平考试纳入高考录取范围,把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势必带来高中学校教育理念的全新变革。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发展下的育人观念的调整应当突出以下五点:
一是信念素养。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研究发现:决定未来取得卓越成就的首要因素不是“天才”,而是“动机”和“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就要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學生要有高尚的精神信仰和强烈的责任感,要有家国情怀,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做一个有理想、勇于担当的人,以一个大写的人屹立于天地之间。
二是仁爱素养。当今社会,复杂的竞争环境与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社会更急切地呼唤仁爱的教育。马卡连柯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以爱唤醒爱,以生命温暖生命,动之以情,晓之以智,导之以慧,求真向善,探知趋美。
三是思维素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关键在于高级思维智能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严谨的思考力和内省力、积极灵活的创造力的一代新人,成为具有创新思维的人。
四是实践素养。实践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载体。要形成核心素养,就必须鼓励和支持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去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脱离实践来谈核心素养,只能是纸上谈兵。
五是人格素养。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健全人格为保障,包括责任感、事业心、顽强的意志、坚韧的性格、良好的处世心态及人际交往等。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形成核心素养,必须加强健全的人格教育。
三、教师面临新的考招制度的专业素养准备
实施高考综合改革,选课走班教学成为高中学校的基本方式,综合素质评价让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成为现实需要,这无疑打破了传统封闭僵化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注重学习成长。著名学者朱永新教授积极倡导“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途径是读书”。专业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教师作为学习化时代的一员,只有勤学善思、常教常新,做创新火花的点燃者和智慧泉水的引路人,才会有学生智慧之泉喷通而出的胜景。读现代教育理论书,提高专业理论素养;读学科专业书,丰富学学科专业积淀;读教育名著,提升教育品位;读教育实践书,提高专业能力;读教育法规书,提高师德水平。优秀的教师只有通过不断读书丰厚自己的专业积淀,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结构,才会真正在通往教育家的坦途上越走越远。
二是要潜心教改科研。苏联教有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你的老师不感到每天的劳动单调、枯燥、乏味,那就要引导他们走上教育研究的幸福之路。”这句名言告诉我们: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和职业幸福的源泉和动力,也是教育家专业成长的动力源。
三是注重创新趋动。创新是事业发展永远的不竭之力。作为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教师团队,更要具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的创新不仅是观念与内容上的创新,而且还是教育方式、手段与技法上的创新。只有教育创新才能趋动教育事业的高质量、高效率科学地健康地发展。
四是坚持总结提升。教书育人是一项长期不断接力的过程,是需要不断站在前人肩上前进的事业。因此,教育的经验与成果总结尤其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既要学会站在巨人肩上借鉴他人成功教育经验的本领,更要具有不断总结自我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的能力。我们每位教师应该是一个勤奋的笔耕者,善于把握教育生涯中稍纵即逝的灵光一闪,用心感受,及时捕捉,细处入手,精心推敲,落笔成文。能思善写、以写促教、以写促长,这是教育家成长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嘉庆。聚集新高考。山东文艺出版社。
[2]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4年9月3日
[3]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2019年4月23日
课题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高考背景下农村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组班模式研究”(XJK17BZXX020)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志宏(1972—),男,湖南华容人,湖南省华容县第一中学,高级教师,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竺传福(1977—),男,湖南华容人,湖南省华容县第一中学,高级教师,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