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总结与反思

2020-09-10杨雄鹰

高考·下 2020年1期
关键词:世界观政治课教材

杨雄鹰

摘 要:传统观念认为,高中政治学科是一门记忆性学科。与之相对应,就会形成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殊不知,高中政治课既需要科学理性的思维能力,也需要针锋相对的辨析辩论能力,还需要清晰清楚的表达能力。作为高中德育教育的主阵地,高中思想政治课承载着运用用马列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学生,引导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特殊要求,肩负着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神圣使命。因此,立足于现实,正视教学中的不足,反思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有的放矢,找准病因对症施治才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关键词:高中政治;新课标困惑策略

如何适应新时代课改的新需要?如何让核心素养在高中政治课堂落地生根?需要我们直面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困惑与不足。

一、当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备课顾此失彼,教法学法相互错位。兵家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目前相当一部分教师备课只顾教材,丢了课标;备了教法却丢了学法;备了理论却丢了实践活动,缺少统筹全局的能力和融会贯通的思维。新教材克服了“教旧材”对现成结论的表述,强化问题意识,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活动和单元综合探究,注重自主探究与结论的自动生成。通过探究活动,再现问题情境,其目的是让学生从已有知识活生活经验出发,引领学生做到教材内容生活化,生活内容具体化。新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不仅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的基本原理,而且提高学生进一步运用原理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优化设计,合理取舍,恰当处理课标、教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防止抓了芝麻却丢了西瓜。

2.家长“观念”难以改变,负面效应随时产生。受功利主义影响,政治课在家长眼中好像亘古不变的“副课”,由于理科生不作为高考科目,文科生在高考中比重小,相当一部分家长根本不重视该科目,长此以往,缺少督查与辅导,学生也就容易形成轻之任之的习惯。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和初中的品德课没有什么两样,逢考必背,考前突击就能学好。殊不知,进入高中,学习门槛一下提高,学好思政课不仅需要识记、而且需要理解,更需要深入生活、联系时政热点。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课前很少自主预习,课堂上懒得合作探究,课后主动巩固者更是寥若晨星。通过平时的观察、调研得知、家长能起到正确引导或帮助的微乎其微,少之甚少。

3.学生生活经验贫乏,教学生活化有难度。现在的学生娇生惯养已成常态,大多过着足不出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对于生活常识一概不知、如党政不分、大小企业从未涉足了解过,因而教学中很难进入生活情境,准确认知生活必需品,设计家庭消费结构、降低恩格尔系数,优化其开支比例;设计投资理财方案等,绝大部分学生在家庭中受到过多溺爱和直接保护,获取生活经验的途径不多,教学内容生活化有难度.

二、高中政治学科教学改进策略

1.学习新理念,落实备课组的活动。知识的更新周期在大大缩短,教材、教学理念的变化与日俱增。政治备课组的工作伸缩性很大,既需一定的客观条件,更需发挥主观能动性,群策群力。①充分利用教研組、备课组培训时间钻研新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吃透高中政治教材并整体统筹,优化布局教学,制定教学计划;统一教学目标、进度、作业、测试。②开展教研活动,上好汇报课、公开课、示范课,相互听课评课议课;相互交流借鉴,取长补短,以提高教学质量。③注重课后反思,阶段性反思,做好质量检测、考试分析和教学小结等工作。

2.依据新课标,优化设计教学内容。2003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教材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及《生活与哲学》,而2017版新教材除了必修教材,还加进选修教材,选择性必修教材。显然,教学容量大大增加,学生选修的余地增大,学习的难度也随之上升,或许出现“选课难”或“扎堆现象”。为此,教学中要做到:①“精讲”:突出,关键词及主干观点,如哲学第一课第二框题《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一课时,应突出三个概念: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明确三对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哲学与世界观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引导到位,茅塞顿开。的核心是介绍“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理论”;②“优练”:有所改造,利用高考真题对点训练,选取生活热点设计主观训练题,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辩证对待传统教学,因地因时合理“扬弃”。基于新的教学理念,专家建议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精讲而让学生多探究,但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表明:主要学习者仍然只是部分“活跃分子”,而另一部分“顽固派”却是在看别人的“表演”,自己不主动,老是在一旁袖手旁观,他们在课堂上的收获反而不及原先。班级教学中两极分化将会愈演愈烈。长此以往,课程改革“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就会付之东流。针对高中政治学科的特点,教学应立足校情、学情,既不能死搬硬套,也不能故步自封。科学取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情感体验、感悟生活,指导实践。教和学都无定法,该探究时就探究,该传统时就传统,关键在于实效性。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高中政治课的有效教学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本地本校实际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热点、联系生活的原则,做到有效教、有效学、有效评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所理解的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是什么”,更理解知识背后的“为什么”和“怎么做”,甚至能有效实现知识与技能在新情境中的迁移运用,打造真正意义上的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黄蓉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新发展的根本遵循[J].思想教育研究,2016(6)

猜你喜欢

世界观政治课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智能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雕塑遗产》
远洋东方境世界观售楼处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走向理性:近代以来中国世界观的嬗变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