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文特级教师黄厚江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看其践行的课程观
2020-09-10任路敏
任路敏
摘 要:基于在课改推进过程中,语文被严重异化,失去了本真的背景,黄厚江老师认为语文课程应该坚持初心,语文课程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培养孩子热爱母语的感情,激发孩子学习母语的动力,提高孩子运用母语的能力。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黄厚江老师追求简单高效的课堂,注重提高自己的文本研读能力,他坚信,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
关键词:本色语文,语文课程,阅读教学
黄厚江,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他首倡的“本色语文”在全国具有广泛的影响,获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本色语文”是黄老师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的。
一、黄厚江的本色语文观的含义
基于目前语文被严重异化,失去了本真的背景,黄厚江老师在著作《还课堂语文本色》中写到:被萎缩、被拔高、被夸大、被虚化的语文就不是本色语文;不萎缩、不拔高、不夸大、不虚化的语文就是本色语文。“本色语文”的基本内涵有三层:一是“语文本原”。指的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黄厚江认为语文最基本的任务是培养孩子热爱母语的感情,激发孩子学习母语的动力,提高孩子运用母语的能力。二是“语文本真”。语文本真意在探寻母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实践体现母语特点的语文教育,关注的是语文教育的规律和途径。三是“语文本位”。说的是方法和效果,要求语文教学体现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实现语文课程的基本价值。
二、黄厚江的语文课程观的基本内容
黄厚江老师认为目前语文不重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因此,他从语文学科的基本定位和语文学科应该回归原点等方面表达了自己对语文学科的一些看法。
1.关于语文课程目标
关于语文课程目标,黄厚江老师认为语文课程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培养孩子热爱母语的感情,激发孩子学习母语的动力,提高孩子运用母语的能力。与以往只追求语文能力不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学科的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本色语文,对语文教学的基本定位是: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为根本目的。本色语文要求语文课必须实现自身的学科追求,语文学科存在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并且能够运用语文,全面提升听说读写的能力。
黄厚江的语文课程目标是以学生为本位的人本主义课程目标,紧紧扣住“以学生为主体”这个核心,一切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要出发,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发展为终极目标,为学生今后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关于语文课程内容
黄厚江老师提出确定教学内容应该坚持“四三”原则。所谓“四”,即必须考虑四个因素:课程目标;文本特征;学生需要;教学需要。所谓“三”,是说阅读教学中的文本处理,应该考虑到内容、形式、语言三个层面。
从阅读教学来说,黄厚江建议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加进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心得;加进相关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加进作者的相关思想和写作背景;加进相关的知识;加进学生的阅读思考等等。从作文教学来说,黄厚江老师认为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应该把重点放在感受写作的过程、体悟写作的规律、形成写作经验、丰富写作积累。
3.关于语文课程实施
第一,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课堂教学是一个纵向展开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具体要怎么展开。黄厚江老师对大多数语文老师课堂上常用的教学内容排列、问题串联、读书找答案等“提出问题—学生看书—交流意见—亮出答案(大多为PPT)”的基本模式进行了批判。他列举了于漪老师《晋祠》的教学实录,告诉我们:课堂教学展开的过程,应该是教学行程(教学内容),教学行为(教的过程),和学生行为(学的过程)三条线的统一和融合,简单地说,就是“三线统一”。
第二,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是交织融合的关系。新课程改革后提出“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黄厚江老师认为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是交织融合的关系,即学生主体实现的同时,也是教师主体的体现。简单来说,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总之,本色语文主张学生主体和教师主体辩证和谐的統一。
4.关于语文课程评价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黄厚江老师主要从老师的角度论述了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评价。从三维目标的实现程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师生之间的主体互动教学方法是否适当而有效等方面来评价课堂,黄老师认为通过评价可以了解教师的语文教学思想,知识素养,教学能力等等。从而判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优点和缺点。这有利于教师了解自己,总结经验,调整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
三、黄厚江课程观的反思
在课改推进过程中,语文课堂出现了不少令人担忧的现象:有的课堂过分讲求形式,热热闹闹的,却忽略了内容设计的精准性;有的课堂脱离基本的目标设定,开放讨论和自主探究缺乏针对性……这严重背离语文学科的基本要求,由此引发了“真”“假”语文教学的大讨论。黄厚江的语文本色从语文的基本性质出发,认为语文学科担任着传承人类优秀文化的任务,必须对学生的思想和心性以及审美有着正面而积极的引导。本色教学关照生情,关照文本,关照现实,值得学习。但同时黄厚江老师的教学思想是在他大量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需再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影.鲁迅教育思想中的语文课程观探析[D].喀什师范学院,2013.
[2]黄厚江.还课堂本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3]黄厚江.还课堂本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