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教学案”一体化模式对高中政治有效备课的影响

2020-09-10魏明

高考·上 2020年1期
关键词:有效备课

魏明

摘 要:“教学案”是近几年在教学改革中逐步形成的一种自主学习模式。“教学案”学习模式对教师备课提出新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师的有效备课。它在课标、教材、学情及集体备课几个方面强化教师的备课行为,有利于提高教师备课的有效性。

关键词:教学案;政治教师;有效备课

一、“教学案”之课标解读,把准教师备课的方向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备课时既不能照本宣科,更不能脱离国家相关的课程标准任意发挥。“教学案”的备课过程要求教师仔细研读学科课程標准,领会课标的要求。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课程理解,灵活运用国家的课程标准。这样,既保证了备课方向与课程标准一致,又可以展现教师自身的特色。

因此,教师在编制《认识运动,把我规律》一课的教学案时,首先要解读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并根据本课课标精神:“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二、“教学案”之教材分析,立足教师备课的原点

教材是教师备课的基础,是原点。在以“教学案”为载体的教学中,教师备课尤其要注重挖掘教材,分析文本。教师在钻研教材时,一方面要把握教材的本意,尊重文本,忠实于课程标准,忠实于教材;另一方面要坚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教师要对教材进行个性化解读,立足教材的同时大胆地超越教材,拓展教材。

在教材方面,“教学案”对教师备课的要求就是将教材内容以情景、问题探究、习题等形式呈现,也就是教师要将教材转为化为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完成的素材。比如,教师备课时仔细解读教材,并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背景将教材转化为练习题。这些题目必须具有一定代表性、反映学习目标且不能过多地超越教材。而且,试题的设计要围绕学习目标展开,不但要考察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还要拓展学生的知识及能力,在难度上层层递进。“教学案”的最后一个部分通常以问题、习题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与本课时相关的课后资料,或者渗透下一课时的知识,灵活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在分析教材时,要查找与教材相关的课外资料,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

在编制《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这节课时,通过认真分析教材,笔者先将教材转化为习题。通过“基础题”帮助学生掌握教材的事实性知识。

总之,在教材分析这一层面,“教学案”不仅要求教师自己能领会其中的意图,还要将教材的意图、要旨转化为习题以帮助学生自学课文。换言之,教师应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建立知识框架体系,挖掘教材深层次意义,并把教材与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实际情况结合考虑形成自己的备课构思。

三、“教学案”之学情考察,教师备课的学生回归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教与学应当紧密联系,提出“教学合一”的思想。他认为“然而教学两者,实在是不可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学合一”应包括三个层面:第一,教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怎么学即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第二“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情况展开,要“以学定教”。第三,教师要教学过程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具体说来,“教学案”教学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要注重学习策略的指导与渗透。

仍以《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为例,讲授本课时就以刚刚结束的“两会”为情境激趣导入的,并在教学案中要求学生收集两会相关信息的课前预习要求,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考虑到高一的学生自身的阅历等因素的制约,在讲到人大代表权利中的质询权等专业性较强的术语,也做了一些专门处理。

四、“教学案”之集体研究,教师备课的智慧结晶

“教学案”不是简单地摘抄教材内容和堆积练习题,它有一个完整的编写和实施过程。这种备课模式的基本流程是:“寒暑假集体备课—主教师备课—备课组备课—课前个备—课后总结反思”,在每个环节中,“教学案”逐步形成和完善。在暑期,学校教研组和年段备课组共同确定每个部分的主备教师及最后的教案审核教师。主备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做成一份教学设计即“教学案”的草稿,提前一周交到备课组。备课组长初审“教学案”的草稿并提前2天分发给各个组员,召集组员共同磋商“教学案”的细节并做修改完善。主备教师将备课组的意见修订然后交给审核教师。审核教师最终确认然后形成相对正式的“教学案”。

笔者任教的学校是一所民办学校,非常注视教学质量,对教师备课的要求也较为严格。作为学校高中政治集备组组长,笔者一直不断完善本学科的“教学案”备课模式。在《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课的教学中,笔者担任主备教师并根据自己的思路设计“教学案”并制作课件,然后在教研活动中与组员共同探讨,不断修改直至形成初稿。各教师拿到初稿后,建议说把本放在”运动与静止”中的“成长体验”情景设计环节调整到前面“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中让学生去感受成长的意义,更切近用运动眼光看问题的学生实际。这样,发到学生手中的“教学案”是经过教师反复修改的自学提纲,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综上,“教学案”不仅是一种自主学习模式,也是实现教师有效备课的重要载体。因此,以“教学案”为载体的备课模式,是实现教师有效备课的重要途径。当然,教师应加强学习,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灵活运用,真正实现教师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21—22

猜你喜欢

有效备课
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学“有效备课”的策略
农村小学复式班教学的实践思考
浅谈如何搞好初中生物教学
提高高中计算机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高中化学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思想品德课堂因有效而精彩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论新课标下初中物理的有效备课
浅谈乡村小学英语教师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中学历史深度备课的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