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下德育教育创新途径探索

2020-09-10鄞素玲

高考·上 2020年1期
关键词:班会德育中职

摘 要: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中职德育教育在互联网背景下获得了新的发展可能,对其教育创新途径进行探索,以期提高德育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推进学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本文对互联网特点进行阐述;随之分析基于互联网+下中职德育教育创新的重要性;进而探讨基于互联网+下中职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网络环境下中职德育教育创新途径进行探索。

关键字:互联网+;中职德育教育;创新途径;德育模式

引言:网络技术的进步对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中职教育来说,德育教育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特有的便利性让中职学校的学生很容易获得各种信息,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影响。教育者基于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考虑,探索新的德育教育模式,促使中职学校的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观念,获得全面发展。

一、互联网+的特点

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网络自从诞生以来,就以较快的速度发展着,学会使用网络的人越来越多,网络已经渗透进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使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人们可以在网络中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对信息进行传播。信息在网络环境中可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声音、图像等。互联网中的信息大量存在,包括各种各样的信息,人们可以从网络中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及时满足自己的求知欲。网络环境并不会将人们分成各种等级,每个人都可以从中获取信息,人们在网络中具有平等的地位。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互联网+具有及时性、便捷性、广泛性、共享性、创新驱动、尊重人性等特点,该技术的出现推动了信息时代的到来。

二、基于互联网+下中职德育教育创新的重要性

(一)给予教师发展空间

在互联网环境下,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获取相关信息,对于中职学校德育教师来说,传统的德育课堂教学已经难以满足中职学生的需求,学生可通过网络搜索到与德育有关的内容,不必受到德育教学课堂的限制,这种情况的出现,在较大程度上弱化了德育教师的作用。作为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师,应认清互联网情境下的教育形势,不断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在德育课堂上给予中职学生良好的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对德育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保障自己的教学质量[1]。

(二)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中职学校德育课堂中,发挥主要作用的通常是德育教师,教师对中职学生的想法缺乏关注,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也较单一,没有考虑中职学生的个性特点。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对传统中职学校德育课堂造成了冲击,教师不再是课堂中的主体,学生的主体作用越来越突出,互联网打破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明确界限,教师、学生在德育教学中趋向平等的地位,能够彼此进行良好的沟通,这对中职德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教学素养、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能力,才能有效应对德育课堂中出现的变化,使互联网技术的便捷性运用于德育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保证德育教学效果,让中职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三)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

互联网中存在各种各样的信息,有些信息并不利于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在思想观念方面给予中职学生正确的引导,是每个德育教育工作者应认真考虑的问题。中职学生由于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缺乏相应的社会与生活经验,对于网络中的现象缺乏相应的辨别能力,德育教师应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科学引导,增强中职学生对各种信息的分辨力,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基于互联网+下中职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模式较落后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教师侧重于让学生接触书本,学习德育理论方面的知识,中职学生大多难以理解,课堂学习效率并不高,学生缺乏相关实践,无法将德育知识进行全面吸收,学生的内在品德也就难以得到提升,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2]。

(二)学生自律性不高

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学习方面缺乏兴趣,无法对自己进行高效管理,自律性不高,对于德育内容的学习也提不起兴趣,无法主动投入到德育课堂中,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转移,整个德育课堂教育氛围较沉闷。互联网又对学生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网络上有多种新鲜事物,学生在网络世界中获得愉快的感觉,这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生活、自我成长发展都有着不良影响。同时,学生的身心发展并不成熟,对很多信息并不能进行高效分辨,互联网的特点是有着丰富的信息,学生容易被不同的信息所干扰,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对中职学生未来的成长产生消极影响。

(三)家庭教育不到位

原生家庭对个人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中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缺位,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没有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通常采用不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处理。与此同时,中职学生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情感发展与个性方面需要来自家庭的关心,家庭教育的影响,对于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順利开展具有阻碍作用。应注重家庭教育,关心中职学生的思想,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配合德育教育,为中职学生的成长提供助力。

四、网络环境下中职德育教育创新途径

(一)对中职班级德育管理方法进行优化

中职德育教育应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对中职学校的各个班级进行全面管理,可通过多种形式,比如创建班级网络平台,在平台上发布相关班级信息,及时对平台进行更新。班级内的学生各有特点,教师要对每个学生进行了解,充分调动中职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积极性,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让中职德育教育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应对中职班级的氛围进行建设,可定期举办与德育相关的活动,让班级中的学生都能够参加活动,安排学生对活动过程进行拍摄,选出表现班级学生积极向上状态的照片、视频等,将其上传到班级网络平台上,提升班级德育管理效果。比如,教师可带领班级学生举行跑步比赛,并设置相应的奖项,给予同学鼓励,同时能够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增强班级学生的荣誉感,让班级内学生能够对自己充满信心,达到建设良好班风的目标,让中职学生的身心能够健康发展[3]。

(二)建立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可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加强中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通过互联网,中职德育教师可通过微信、QQ等网络聊天工具,网络聊天方式能够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为德育教师以及学生创建自由的交流环境,达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传统德育教学课堂上,教师难以在课堂内展示大量的德育知识,学生对于课堂内容存在的疑惑也无法全部得到解答,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及时告诉教师,寻求有关答案,解除自己的疑惑,加深学生对德育内容的理解;通过互联网,德育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塑造自己的价值观念;通过互联网,德育教师可利用网络查找与德育教育相关的资源,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够对社会有更深入地了解;通过互联网,德育教师可增加与学生互动的频率,找到学生的兴趣点,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有些中職学生喜欢玩游戏,教师可专门组织游戏比赛,让学生参与到比赛活动中,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游戏,认识到游戏的好处与不足,引导学生能够合理运用网络工具,避免沉迷于游戏,从而能够理性处理自己学习、生活中的事情。互联网的出现,深刻影响了师生之间的联系,让中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合理运用互联网,有利于师生之间形成亲近的师生关系,推动中职德育教育活动的顺利展开[4]。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升华主题班会内涵

在互联网背景下,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主题班会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显现多媒体教学的辅助效果,对中职德育教育模式进行创新。确定班会主题前要对了解学生及学生的兴趣点、班级存在的问题,进而确定班会主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主题班会。结合多媒体技术,展现主题班会相关内容,实现多媒体技术与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教师可将举行主题班会的任务进行细分,对每位学生都进行任务安排,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从网络中搜集相关信息,并对主题班会进行合理设计,发挥网络的辅助作用,对主题班会活动进行完善。班会结束后,可将班会中的视频、照片等搜集起来,上传微信群、QQ群进行保存,留作回忆。比如举办感恩主题班会过程中,中职学生针对该主题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成一部感恩动画,在观看的过程中会想起自己生命中值得感恩的人和事,调动起了学生内心最珍贵的情感,深刻感受感恩的意义,有助于中职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达到德育教育的育人目标。

(四)注重德育教育实践

中职德育教育应注重教育实践,不应只停留在理论知识教育层面,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为中职学生提供多种实践机会,在实践中对德育知识进行内化,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拥有健康的生活心态、以乐观的态度应对生活于学习中遇到的挫折。德育教师应创新德育教育模式,贯彻生活教育理论,对德育教育进行全面优化,让学生将学到的德育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品德、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德育教师在对德育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要注意联系实际生活,比如教师可组织相关助人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获得真切的感受,领悟到善意的魅力,促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加强德育效果。德育教师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进行具体化讲解,结合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德育教育真正的意义,使中职学生在未来道路中获得更好地发展。

(五)优化德育教育模式

理查德·哈什等著、傅维利等译的《道德教育模式》中讲到:“德育模式是一种考虑教育机构中关心、判断和行动过程的方式。它包括关于人们如何发展道德的理论观点以及促进道德发展的一些原则和方法。”中职德育教育中,应在互联网环境下,对教育模式进行优化。德育教师可将互联网技术与德育教学进行结合,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特点,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教学过程,提升德育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要加强与家庭的联系,调动家庭的力量,提升德育教育质量。此外,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教学能力,主动学习相关德育教育知识,利用网络中的教学资源,对德育教学进行创新,完善学生人格,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才,切实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效果。

五、结束语

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中职德育教育应在网络环境下谋求创新,对中职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合理运用互联网资源,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多种德育实践机会,教师要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优化德育教育模式,提高德育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丹.多元化教学方法促进中职德育课教学有效性提高探究[J].才智,2018(07):77.

[2]吴桂梅.信息化渗透中职学校德育过程的可行性分析[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8(05):13-14.

[3]马燕.网络新媒体在中职“四环节”德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职业,2018(18):97-98.

[4]马金刚.“互联网+”时代下的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33):150-151.

作者简介:鄞素玲(1980--),女,福建南安人,福建省南安市红星职业中专学校讲师、学士,德育课程,电子邮箱:2240068606@qq.com

猜你喜欢

班会德育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妈妈画上老年妆出席班会孩子落泪
浅谈如何发挥主题班会作用提高高中德育教育时效性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微班会:管窥班会的现实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