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院体工笔花鸟画中的“富贵意蕴”

2020-09-10吴佳美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宋代

吴佳美

摘 要:“富贵意蕴”——宋代院体工笔花鸟画中最突出也是重要的艺术特征,具体体现在造型、用笔、赋色等绘画技法的运用上,同时这种富贵风格在取材和主旨上也明确表现出来。为这种“富贵意蕴”之所以在宋代表现得如此集中强烈,与当时特殊的政治经济艺术背景等息息相关。这种院体画的艺术风格对今后花鸟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宋代;院体花鸟画;富贵意蕴

一、宋代院体工笔花鸟画“富贵意蕴”形成的原因

“富贵意蕴”在宋代花鸟画中表现强烈而集中,这与宋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北宋结束了晚唐的混乱局面,社会环境变得安定祥和,人民生活一天天变好,衣食住行上得到了满足,人们开始在精神上寻求满足感。究其原因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社会经济的繁荣

北宋结束了晚唐混乱,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随后采取较内敛的政策。在外交上实行和平战略,为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前提。南宋时期的临安人多物丰,历史久远,大量南迁的北方人和南方人共同开发江南地区,从东京到杭州,地域变迁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文化的相互交融使南宋王朝开始在包括经济在内的社会生活各方面形成了“中兴”局面,经济的繁荣推动了艺术的发展。那时的经济繁荣,经济的发展使社会各层人民生活安定富足,为艺术的发展和富贵意蕴的产生营造了大大的空间。

(二)文化艺术的兴盛

宋代是中国艺术最兴盛的时期,当时的画和词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两者的创作对象和抒发内涵有着密切关系。因为宋代工笔花鸟画使寄意表达的表述更为直观,又能给人视觉愉悦,所以使得花鸟画快速发展。

二、宋代院体工笔花鸟画“富贵意蕴”的表现

这里所说的“富贵意蕴”是指宋代院体工笔花鸟画通过画工精细,用笔规整,上色明丽,形态生动的造型体现出宫廷艺术的“富贵”意蕴,象征着政治上的繁荣和祥和。这种“富贵意蕴”在题材上表现为对富贵荣华、美好前程的美好憧憬之情。

(一)严谨明丽的技法

谨慎精准的造型。院体画服务于宫廷,创作以帝王贵族们的喜好为主,因此宫廷富贵之风无不渗透在宋代院体工笔花鸟画中,体现贵族的尊贵。因为院体画作品为帝王所欣赏,所以在创作时往往不能像文人画一样寥寥数笔,只注重情感的表达,他们的一笔一画中无不带着对帝王的恭敬之心,这样创作心态只能朝着严谨精致的造型风格方向发展,对观察的对象必须精确把握到位。宋代画家正是遵循着对形与理的认识关系,在绘画艺术的各个领域,注重发展写实风格。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色彩具有淡雅清逸、厚重微妙、富丽凝重、艷而不俗的特点。院体花鸟画浓艳明丽的风格,力求自然生活中花草色彩鲜艳亮丽的真实感觉,浓墨重彩的画面效果体现宫廷贵族“富贵”生活。从黄筌的《写生珍禽图》到北宋赵佶的《芙蓉锦鸡图》可以看出黄筌画派受宋代之前宫廷绘画高贵华丽的影响,形成了黄筌画派“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成”“妙在赋色”的技法风貌。

(二)托物致祥的取材

传统的中国文化习俗中,富贵一直是用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富贵有民间富贵和宫廷富贵两种不同的意思。民间富贵意蕴的代表人物赵昌,其作品《写生杏花图》透露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气氛,既继承宫廷精紧工整的画风,又全无宫庭画院附庸风雅之弊端。再如赵佶的《芙蓉锦鸡图》,因锦鸡之“锦”字同于锦绣前途的“锦”,且锦鸡羽毛斑斓华丽,和富贵的牡丹以及玲珑剔透的的太湖石等组合,便产生了富贵满堂、前程似锦、聪明慧秀之意。

三、宋代院体工笔花鸟画“富贵意蕴”的历史价值及现实意义

宋代以后的许多画论与画评中对宋代工笔花鸟画中的“富贵意蕴”评价存在两种声音:一种是认为画家作画的目的是为了取悦帝王贵族,绘画题材多为宫廷富贵景物,绘画过程具有严格的法制,最后结果是作品缺乏创作个性、富贵庸俗。另一种是通过院体花鸟画的作品能够感受到院体画家借用这些渗透着民间世俗生活表达吉祥意思的花鸟题材,在创作时加入了自己的丰富情感,这些民间富贵题材具有很深的群众基础,更能引起人的共鸣,正所谓“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

总之,宋代院体画受时代的局限性,“富贵意蕴”的表达虽浮糜、柔媚,但我们不能否定其富贵祥瑞的题材、清新隽永的意境、精谨明丽的技法,具有可参考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我们要持中肯态度,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宋的院画,萎靡柔媚之处当舍,周密不苟之处是可取的。”宋画中虽然有许多表现帝王丰功伟绩,文治武功和宴会玩乐等日常生活的题材,但其严谨工整,细致精微的设色构图依然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朝文:《中国美术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1-01.56-59.

[2]张丽波.浅析宋代花鸟画的构图与设色[J].艺术评论.2007.2-6.

[3]苏轼.东坡评画[C].见:藩运告主编,云告译注.宋人画评.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227.23-27.

猜你喜欢

宋代
生熟无界:羁縻政策视域下的族群互融
浅谈宋代哥窑“金丝铁线”之美
宋代女子缠足的特点及其成因探析
探究宋代翻异别勘制度的现代司法借鉴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宋代工笔花鸟用线
宋代浦城吴氏家族与王安石新法
宋代的义利思想的法律影响
宋代官员履历造假缘何屡禁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