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用于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诊护理与并发症预防的效果

2020-09-10胡玉馨

康颐 2020年1期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急诊护理效果

胡玉馨

【摘要】目的:探讨并发症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急诊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8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确诊为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症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并发症预防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过程中采取并发症预防措施,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急诊护理;并发症预防;效果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是急诊科常见的一种危急重症,由于患者遭受严重伤害而导致出血,一旦机体血容量不足以确保代偿功能的正常运作时,将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遭受损伤,提高了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使得血容量进一步降低而发生恶性循环,再加上创伤后多器官功能发生衰竭症状,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8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确诊为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症状,探讨并发症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效果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8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确诊为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症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并发症预防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其中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6:13;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为(39.67±10.45)岁。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7:12;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为(40.18±10.0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

针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急诊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并发症预防护理干预:(1)抢救性护理。急诊科护理人员需在医生诊断的同时对患者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做好创伤情况的初步检查工作,并开通静脉通路保证患者能够及时得到输血、麻醉注射以及抗炎药物注射等治疗,并做好引流管的预留护理。患者入住病房后应保持平卧仰卧体位,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清理患者口腔以及鼻腔内存在的呕吐物以及分泌物等,及时做好开放性创面的清理以及包扎护理。(2)加强患者的病情监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往往会出现呼吸频率及幅度代偿性增加的现象,在病情监测的过程中一旦发现患者呼吸加深、加快或者变浅等情况时应注意考虑病情是否出现恶化。同时做好血压监测,一旦血压值过低,则应及时补充血容量。另外还需要对患者的面色、皮肤干燥度等进行监测,在发现患者面色苍白、脉压缩小等问题时,应及时采取抢救措施。(3)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对患者机体受损的各部位以及脏器等进行全面检查,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生损伤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3]。

1.3 观察指标

抢救成功率的评定标准:抢救后患者休克症状消失、缓解或休克程度由重度、中度转变为轻度,则可判定为好转;休克症状未得到缓解则表示抢救效果无变化;休克程度进一步加重则表示病情恶化。另外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1.0分析本次研究结果,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分别用(x±s)、(%)表示,然后以t检验、x2检验。如检验结果提示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对比

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达到了96.55%(28/29),恶化率为3.45%(1/29),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为79.31%(23/29),恶化率为20.69%(6/29),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发生多器脏功能障碍、急性呼吸窘迫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患者分别有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34%(3/29);对照组患者则有2例患者发生多器脏功能障碍,3例患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3例患者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并发症总发生率达到了27.59%(8/29),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严重创伤患者的全身系统功能会遭受到严重损伤,再加上大量失血现象,往往会出现失血性休克症状,若在急诊抢救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不当将会极大增加患者的死亡率[3]。因此,为了有效提高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治疗效果,应做好抢救护理工作。

急诊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应在急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强对患者病情的评估和监测力度,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并发症的预防,以提高急诊科临床护理水平,确保急诊护理质量[4]。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不同的急诊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且抢救成功率更高,可见,急诊并发症预防护理能够有效评估患者的創伤及失血情况,及时预防各项并发症的发生,使得护理工作的开展更加契合患者病情的需要。

综上所述,针对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在急诊护理的过程中通过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丽霞.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及并发症处理观察[J].基础医学论坛,2016,20(15):2129-2130.

[2]宋春梅.急诊护理干预对急性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及预后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18,37(30):143-145.

猜你喜欢

失血性休克急诊护理效果
灵动耳环
甘草人参白芨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失血性休克临床观察
孕产妇生产时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护理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方案及护理要点分析
手术室护士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观察
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急诊护理临床效果分析
老年急腹症患者就诊特点和急诊护理干预
综合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过程中的护理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