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生产时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护理
2016-12-28屈英张乐李涵
屈英+张乐+李涵
【摘要】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对孕产妇生产时失血性休克的效果, 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生产时发生失血性休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孕产妇发生不同程度的休克, 其中9例孕产妇在11~60 min内抢救成功, 休克得到纠正, 产妇恢复意识, 住院约7 d治疗后康复出院;1例孕产妇失血性休克严重, 进行了紧急子宫切除手术, 住院22 d治疗后痊愈出院。无一例孕产妇死亡, 全部抢救成功。结论 孕产妇生产时, 需时时刻刻观察孕产妇的状态和出血量, 准确判断, 然后进行及时的抢救和止血, 这是减少孕产妇生产时大出血导致休克甚至死亡的主要措施之一。
【关键词】 孕产妇生产;失血性休克;临床护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0.165
大量出血引起的休克称之为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shock), 失血后能否发生休克取决于失血的量和失血的速度, 在快速的、大量的失血而又得不到血量及时补充的情况下往往会发生休克[1]。孕产妇在生产时最常见的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即为失血性休克, 其与孕产妇本身的身体抵抗力和耐受性有着较大的联系[2]。本院妇产科2015年3月~2016年8月接收的3012例孕产妇中有10例生产时发生了失血性休克, 经过及时有效的抢救和临床护理, 孕产妇均康复出院, 护理效果良好, 为了总结孕产妇生产时发生失血性休克的护理经验, 现在回顾性分析10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8月在本院生产的3012例孕产妇中发生失血性休克的孕产妇10例, 失血性休克发生率为0.33%。失血性休克孕产妇年龄25~42岁, 平均年龄(32.12±5.34)岁, 孕周33~44周。其中初产妇7例, 经产妇3例;采用剖宫术生产的孕产妇6例, 阴道分娩4例;单胎妊娠5例, 双胎妊娠5例。生产时出血量500~2500 ml, 平均出血量(1658±837) ml。
1. 2 失血性休克判断标准 既往血压值正常, 收缩压<90 mm Hg
(1 mm Hg=0.133 kPa), 既往有高血压的孕产妇, 收缩压下降20~30 mm Hg, 脉压差<20 mm Hg, 孕产妇脉搏细微, 脉搏>120次/min, 产妇脸色和皮肤苍白, 四肢冰冷, 尿量<30 ml/h[3]。
1. 3 护理方法 ①密切观察及时止血:在孕产妇生产过程中, 护理人员密切观察孕产妇的生产状态, 观察产妇的脸色、皮肤颜色, 观察产妇的出血量以及收缩压的变化情况。如果是由于子宫收缩乏力而引起出血, 立即注射缩宫素、葡萄糖, 护理人员用手指轻轻按摩子宫促进子宫收缩, 以期达到止血效果[4];如果是由阴道破裂而造成出血, 则快速准确地结扎血管, 缝合伤口来止血;如果是由于胎盘活动引起出血, 则立即剥离胎盘止血。采取破宫产术生产的孕产妇, 密切观察职子宫切口, 若发现出血立即缝扎裂口止血。在胎盘分娩出后, 认真检查胎盘胎盘膜的完整性, 并用温的生理盐水擦拭宫腔, 防止胎盘和胎膜组织残留引发产后出血[5]。②抢救护理:在孕产妇失血量增大至休克时, 立即实施抢救。在抢救过程中, 护理人员密切注意产妇的脉搏、收缩压、呼吸速率、体温、脸部以及皮肤颜色变化情况, 保持产妇静脉输液畅通, 在必要时及时给予有效的吸氧、补液、补充血液, 同时密切观察子宫情况, 并时刻记录出血量, 告知医生以助抢救。③产后护理:产妇在生产时发生失血性休克后, 产后身体抵抗力弱, 在抢救过程中, 因各种操作和检查易导致交叉感染, 所以产后应注射抗生素, 且密切注意孕产妇的并发症情况, 一旦发现感染现象, 立即报告医生进行治疗。同时, 还需注意产妇产后的饮食, 以补充产妇的虚弱身体, 如督促产妇多食用高蛋白、高能量的食物[6]。鼓励孕产妇, 开朗孕产妇的心情, 给孕产妇创造舒适安静的修养康复环境。
2 结果
10例孕产妇发生不同程度的休克, 其中9例孕产妇在11~60 min内抢救成功, 休克得到纠正, 产妇恢复意识, 住院约7 d治疗后康复出院;1例孕产妇失血性休克严重, 进行了紧急子宫切除手术, 住院22 d治疗后痊愈出院。无一例孕产妇死亡, 全部抢救成功。
3 讨论
孕产妇生产时发生失血性休克的原因主要有胎盘前置、宫缩乏力、阴道破裂、凝血功能障碍、破宫产切口撕裂。孕产妇生产时出血量大, 血流速度快, 在没有及时发现并进行纠正和补充血量的情况下, 很容易发生失血性休克, 若抢救不及时或失血量过大则会造成孕产妇死亡。因此, 孕产妇生产时的出血抢救和护理不容马虎, 也是整体妇产科护士医生技术水平的严峻考验。通过本次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发现, 在引起生产时失血性休克的众多因素中子宫收缩乏力的出血发生率最高的, 也是发生失血性休克几率最高的因素。子宫收缩乏力在生产时引起的出血, 会导致生产时间延长, 使得产后孕产妇出血的几率增高, 严重影响孕产妇的身体健康和产后康复时间和质量。所以, 生产时的护理显得异常重要, 无论是在生产过程中还是在抢救时刻, 还是在产后的护理期间。
综上所述, 在产前住院时护理人员要在注意观察并掌握孕产妇的身体状态, 为生产时做好预备工作;在孕产妇生产时, 医护人员应积极做好预防出血和生产时出血, 准备好所用的所有医疗器具等全套措施, 以维护孕产妇的生命安全;做好孕产妇可能产后出血的准备工作, 提高孕产妇的康复进程。同时, 还要做好孕产妇分娩的健康教育工作, 做好分娩和产后康复知识的宣传工作, 使孕产妇及其家属更加科学全面的了解产科知识, 降低大出血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保障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顾德芬. 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措施分析. 吉林医学, 2010, 17(13):2684-2685.
[2] 江丽琴, 周静, 黄伟政. 称重法、容积法、面积法、休克指数法测定产后出血量比较研究. 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1):58-61.
[3] 刘慧卿. 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32):74-76.
[4] 胡玲. 妇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方法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4, 21(9):143-144.
[5] 黄燕. 125例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特点及其护理措施探析. 当代医药论丛, 2014, 15(21):127-128.
[6] 段转仙. 失血性休克在妇产科临床上的救治.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4, 12(2):4-6.
[收稿日期:2016-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