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象权主任医师自拟方治疗便秘案例举偶
2020-09-10林秉鸿周海龙赖象权
林秉鸿 周海龙 赖象权
【摘要】在2019年度,门诊跟师期间,导师赖象权主任医师采用自拟方治疗便秘患者数例,疗效显著。现选取典型案例1则进行分析与讨论,如下:便秘不是一个独立疾病,而是多种疾病引起的一组症状。便秘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如会引起肛肠疾患、导致胃肠神经功能紊乱、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甚至猝死。并在结直肠癌、肝性脑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加上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在老年及女性人群中最为常见。
【关键词】便秘;跟师医案
便秘的概念:便秘是指粪便在肠管通过困难,运行时间较长,排便次数减少,排出受阻并伴有肛门坠胀、排便不尽感等症状。中医认为便秘的病位在大肠,系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与肺、肝、脾、肾关系密切。中医辨证便秘要点依舌质、舌苔而辨虚实寒热,如有苔多实,无苔多虚,舌红无苔为津血枯,舌淡苔少为气弱血虚,苔白滑多寒,苔黄厚腻多为热。大便秘结腹胀拒按属实,大便秘结腹胀喜按属虚。国外研究显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5%~15%[1-3],慢性便秘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65歲以上人群尤为明显,女性多干男性,男女比例约1:2.2[4]。
1 案例举偶
张某,男,41岁,2019年08月28日初诊。
主诉:排便困难1+月。
现病史:患者1+月前因进食辛辣后感排便费力,大便干结难解,约4-6日一行,伴腹胀腹痛,无肛门块物脱出、粘液脓血便等症,小便黄,舌红,苔黄燥,脉滑数。现为求进一步中西医结合治疗,就诊于我院肛肠科门诊。专科检查: 膝胸位:视诊双侧臀部对称,肛周皮肤正常。指检:肛门括约肌收缩功能,直肠壶腹部扪及干燥粪便,未扪及乳头状物及肿物,退指指套无血染。西医诊断为:便秘,中医诊断: 便秘( 实热秘) 。治则:清热凉血、润肠通便。治法:予赖象权主任医师自拟便秘方加减口服治疗。方药组成及用法用量:生地黄20g,熟地黄20g,黄柏16g,黄芩16g,麸炒枳实10g,姜厚朴16g,甘草6g。中药7付,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三次服。配合开塞露(20ml/支)肛门注入通便,每天2次,一次20ml。
2019年09月04日复诊,患者自诉规律口服中药治疗后,腹痛腹胀症状好转,仍感大便干结不易解,约3-4日一行,小便黄,舌红,苔黄燥,脉滑。结合患者舌脉征,予调整方药,拟方如下:前方加泽泻10g,茯苓10g,火麻仁10g,郁李仁10g。中药7付,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三次服。
2019年09月11日三诊,患者自诉无明显腹痛腹胀,大便干结不易解,约2-3日一行,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滑。结合患者舌脉征,予再次调整方药,拟方如下:前方再加酒大黄6g。中药7付,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三次服。
后电话随诊,患者自诉症状基本好转,未诉不适。
2 讨论
患者中年男性,41岁,此次发病以排便费力、大便干结难解为主症,伴有腹痛腹胀。结合患者症状、体征、舌脉等,中医辨证分型为:便秘( 实热秘)。故中医治疗方面,以清热凉血、润肠通便为治疗原则。方选用赖象权主任医师便秘经验方加减,根据患者三次就诊,依据患者舌脉征的改变,适当加减辨证;如患者第三次复诊,以经验方的基础上加用泽泻、茯苓、火麻仁、郁李仁、酒大黄等五味中药,方解:方中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熟地黄养血滋阴,黄柏黄芩清热,麸炒枳实、姜厚朴行气,泽泻清热利尿,茯苓健脾,火麻仁、郁李仁润肠通便,大黄泻下,甘草调和诸药。后经电话随诊,患者自诉症状基本好转,说明赖象权主任医师临床便秘经验方加减对治疗便秘(实热秘)的疗效显著。对于便秘,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有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如由于结肠传输功能严重障碍,肠蠕动功能下降,可选用手术治疗;对于习惯性便秘患者,临床上常以口服药物或者灌肠治疗,如:开塞露外用,乳果糖口服液或者番泻叶;但对于口服泻剂治疗便秘,时间长是,容易产生依赖性,甚至引起大肠黑病变。无论手术或者口服泻剂,都将对人产生不良后果。
为此,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解决这一大众疾病,显得尤为重要;中医传承至今,已有5000年历史,赖象权主任医师通过对先辈经典的研读,结合自身30余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特有的便秘经验方,临床疗效显著,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Parkin DM,Bray F,Ferlay J.Estimating the world cancer burden:Globocan 2000.Int J Cancer JT-Intem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Journal international caneer, 2001,94(2):153-6.
[2] Boyle P,Ferlay J.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Europe,2004.Ann Oncol JT-Annals of oncology: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for[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8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52-53.
[4]聂绍发,姚漩,朱桂荣.武汉市大肠癌危险因素的2:3 配比病例对照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2003,29(23):2593-2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