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体的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发展策略探究
2020-09-10吕凯刘海霞
吕凯 刘海霞
摘 要:大学期间,学生的思想发展趋向成熟阶段,新媒体的运营与发展可以充分利用该阶段的时间来传播有价值的信息,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更加完善与成熟。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围绕新媒体与大学生这两个主体,通过挖掘高校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传统的应试思政教育方法的弊端,借助新媒体的载体向大学生传播当代时政热点信息,促进大学生与时代的交流。思政教育的创新应与新媒体融合,通过建立思政教育的微信公众号、网络平台等,给予高校学生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与环境。同时,新媒体思政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性,除了校内与教师一同辨别优质的新媒体信息,校外也要积极感受身边的大小事,从实践中体会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1-0003-02
互联网的发展带动着新媒体的普及与广泛应用,新媒体这一媒介可更好地将各种信息传播到各个领域,更快更及时地让高校学生接触当代时政热点。另外,高校创新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可借助新媒体这一载体来改变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模式,促进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创建一个师生可以畅所欲言的平台,更好解决师生之间所存在的问题。
一、新媒体的内涵与概况
目前,新媒体的运营与普及已经渗透到百姓群众的生活中,但是大众对于新媒体的认知以及概念仅停留在一个表面的理解上,即认为新媒体是与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介的区别,是一项以数字技术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新媒体技术,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新媒体概念的认知。随着科技与信息技术的逐步发展,新媒体的呈现已有在线直播、自媒体等被人熟知的形式存在。
与传统的媒体相比,新媒体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创造一个主动性、多元化、多样化的信息环境,实现信息传播的丰富多样性。传统媒体时代人们趋向于被动地接受信息的传播,对信息的了解并不深入,反馈的情况少之又少。对此,新媒体时代趋向于实现双向的信息传播渠道,有助于人们加强对信息的交流与认识;(2)明显的“碎片化”是新媒体信息传播的主要特征之一,因为新媒体信息的发布者多来源于非专业的新媒体人,所传播的信息并非整体全面的;(3)高效率是新媒体信息的重要优势,借助发达的信息技术来实现信息的高效传播,让受众及时便捷地接收信息。
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1.思政教育模式的应试化
在2016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几點要求:将思政教育工作贯彻落实;严格遵循思政教育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等;课堂教学是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径;贯彻落实两个体系——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以及教材体系;以文育人是开展文明校园创建的重要理念;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五位一体化”教育模式,必须贯彻落实新媒体新技术等五个方面的要求,必须将思政教育工作贯穿整个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就现阶段的高校思政教育情况来说,普遍存在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单一模式。思政教育的落实形式主要为教师简单的口头阐述,学生倾听相关的理论、行为规范等。由此可见,学生的思维与思政教育的工作并没有很好地融会贯通,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学之间的信息沟通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甚微。
2.思政教育脱离主流新媒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应成为学校办学思路的“重要灵魂”,借助这一灵魂感染学生的内心,紧密联系学校的各项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发挥思政教育的精髓。同时,思政教育工作要有良好的实践效果,必须切合学生的身体成长规律、认知与思维等方面。目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手机成为学生接受信息的主要载体。对于思政教育的普及度尚未形成良好的局面,手机的用途主要是教师传播专业学科信息的渠道,学生接收思政教育的内容十分少。同时,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十分广泛,各种参差不齐的信息可能传播并影响学生的思想,对学生思政心态造成一定的影响,对此教师应该把握新媒体程度来监控学生的身心发展。
3.新媒体思政教育把握不当
互联网发展迅速,信息传播也在不断更新与普及,不同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思政心态。高校学生全盘接收互联网的各种信息,进而对自身的内心世界形成不良的影响,吸收了社会不良作风思想。新媒体的虚拟性这一特征需要教师学会如何更好地把握,应充分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将思政教育贯彻学生的内心世界中。同时,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过分注重思政的规矩与条例,没有将重心侧放在学生的内心世界,对此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学习热情不大,甚至是产生了厌倦的心理。
三、新媒体合理运用与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的两者融合
1.创新传统的应试化思政教育模式
高校改变传统的应试化思政教育模式的第一步要转变思想,教师要转变角色,明确自身的作用是思政教育的引导者和指引者,重心在于如何倾听学生的内心。同时,充分利用高校的思政教育信息网来丰富思政教育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另外,高校要时刻收集当代的时政热点,找到合适的契机来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提供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对于时政热点的看法与观点,进一步缩小教师与学生的隔阂。例如,目前的“香港暴力事件”引起各方各界人士的关注,对此我们可以借助该话题与学生共同讨论,纠正他们对此事件的看法,明确暴力事件仅是少数分子在香港的破坏行为,网络的信息也是片面的公开,应该要用辩证思维来思考该事件,坚守法治的底线以及“一国两制”的路线。高校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后,内心的想法也会逐一得到解答,明白暴力事件是法律所不能容忍的,最终的结局是受到法律的制裁,我们应该要坚守“一国两制”原则,维护法律尊严以及社会安定,保护广大群众的合法利益。由此可见,思政教育的渗透通过新媒体的力量一步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改变他们的思想境界,从而更好拓宽他们的思想见识。
2.运用新媒体创新思政教育的新模式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新媒体信息的传播跨越时空的限制,加快受众的信息接收速度与更新。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这一渠道传播教育资源与信息,提高学生学习思政教育与处理问题的效率,同时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趋势之一是利用与发挥新媒體的作用与价值。创新新媒体思政教育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点内容。
第一,教师充分利用新媒体下的微信、QQ等平台来传输思政教育课程,学生可以便利快速的在这些平台进行学习与反馈,有问题的时候可以随时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通过信息的反馈来解答学生的疑惑,彼此的有效交流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同时,课堂教育对于学生来说也不可忽视,必须掌握好新媒体与课堂教育的程度。
第二,高校紧密联系学生的身心特点来开设一些新媒体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平台分享各种资源与时政热点,学生可以在阅读后留下自己的思想观点,共同监督社会的问题与发展。
第三,高校将课堂教育与新媒体充分融合,丰富课堂形式,如新增思政教育课程,让学生在保证专业学科的学习情况下,利用课堂学习的平台来了解时政热点,通过新媒体的传播加强学生对外界信息的接触,保持对于时代的一个敏感度,共同维护社会安定与秩序。
3.加强新媒体思政教育宣传的实践性
高校应充当一个新媒体使用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正确与辩证地看待新媒体信息的传播,将新媒体信息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可控的情况。同时,学生应该在高校老师的指引下明确何为新媒体,其中的本质也是需要我们深入了解,方可正确使用新媒体这一工具,从而更好发挥新媒体的优点。另外,新媒体的有价值信息需要老师帮助学生发掘、摒除不良信息,正确辨别信息的优劣,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才能得到充分的净化与提升。与此同时,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如何使用新媒体的功能以及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对于信息也要有一定的甄别能力。只有教师熟练掌握新媒体的基本能力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成长与提升。为了更好满足新时代高校思政教师的素质要求,各大高校应该定期开展不同类型的新媒体培训与考核,不断创新思政教育的模式与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贴近时代的潮流。同时,思政教育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校园外的宣传与开展也对学生的思想有一定的提高与帮助。例如,高校通过组织学生到景点中进行探访与参观,了解当中的革命烈士的英勇事件、革命的里程碑事件等,学生身临其中去感受革命的精神,从思想中得到进一步的熏陶。互联网上对于革命烈士的阐述可以具体化、形象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加深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同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前往博物馆、纪念馆等景点,切身体会当时革命烈士的生活情境来感悟英雄的伟大,让学生在更深的境界上体会祖国的繁荣昌盛,更加珍惜现有的幸福生活。
四、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大学期间是重要的教育工作,大学生的思想易在大学期间产生一定的变化与改变,同时大学生通过新媒体所接触的信息十分广泛,对此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当前的趋势。新媒体信息传播具有速度快、及时、便捷等优点,大学生可以借助新媒体这一载体快速接受信息与交流。目前,思政教育工作在高校中普遍存在问题,大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了解以及学习程度不高,也是因为传统的应试化思政教育的单一所造成的。同时,本文中提及的思政教育脱离新潮流新媒体、教育模式过于单一与零散、宣传力度没有合理把握等问题,这正是高校思政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对此,笔者认为思政教育在高校的创新改革必须从转变思想出发,坚持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新媒体来了解时政热点。同时,高校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内心,借助新媒体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让思政教育不仅在校园内得到充分的运用,校外也要注重思政教育的实践性,从而发挥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袁欣.新华社微信公众号的内容传播[J].青年记者,2018(11).
[2]佘青华.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创新发展的研究[J].传媒论坛,2018(5).
[3]徐望.新媒体空间下内容传播步入法治正轨的路径探索[J].东南传播,2018(2).
[4]胡沁怡.新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的形象塑造[J].声屏世界,2018(1).
[5]滕菲.新媒体在高职学生工作中的应用[J].新媒体研究,2015(10).
(责任编辑:李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