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经济要求下农业经济发展路径探究

2020-09-10张洮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生态经济农业经济发展路径

张洮

摘 要:我国经济体制进入新变革时期,生态建设逐渐受到人们重视,发展生态农业经济逐渐显现出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抓好主要矛盾,坚持发展农村农业经济,全面提升农业发展质量。依照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当前农业经济发展还需结合生态环境,促进二者协调发展,以期取得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双重效益。分析农业经济发展必要性以及生态经济形势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针对农业经济中出现的生产效率低下、农民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积极探索相关解决办法,成为我国当下重要任务。

关键词:生态经济;农业经济;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1-0037-03

作为农业大国,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具有特殊重要性,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意义,积极探索中国农业发展和改革经验相关研究,既能有效缓解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同时也为全球农业经济发展贡献出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在生态经济要求下,中国农村经济面临巨大机遇与挑战,更加需要结合生态环境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在生态经济新常态下,发展农业经济不仅有利于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而且能够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一、生态经济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传统精耕细作农业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市场需求,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推进,国内外经济形势愈加紧密,也一定程度影响了农业经济发展,基于此背景,加快发展农业经济显得尤为重要。与传统农业经济相比,生态经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先进农业技术与管理理念,有利于形成良性循环式的农业发展体系,不仅能够创造出更多农业经济效益,而且有效实现了对环境的保护。在生态经济要求下,农业经济可以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农业实行区域发展目标中,针对不同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方式也应做出相应调整,有利于推动现代农业化进程,促进农业经济整体发展。下面具体分析生态经济要求下农业经济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当前国家大力宣传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给人们普及相关生态农业环境知识,人们逐渐意识到生态坏境在农业中的重要性,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会造成农村经济发展滞后,造成自然灾害发生概率大大增加,比如夏季气温持续升高会造成农作物干旱,长期干旱容易引发蝗灾和其他虫害,进而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要想推动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一定要遵循生态规律,引导农业发展逐渐向生态经济发展。发展生态经济就是要根据农村地势环境,因地制宜发展适合自身的农业活动,改变单一种植模式,减少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如此不仅有利于实现农村经济稳步增长,而且能够促进农业生产有序进行。

2.农业生态环境现实需要

保障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前提下进行,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总体格局中,中部地区各省粮食产量之和占到全国粮食产量的40%,尤其是山西、河南、安徽等地是提高中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地区,已经成为全国商品粮食生产的重要区域,中部整个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在生态经济要求下进行,需要依靠现有政策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经济,努力建设健康环保的农业产业新家园。现今,我国农业生产需要同时追求两个发展目标,一是通过积极提升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增加农业经济效益,另一个是要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经济发展,着力改善农业生态系统潜在不良状况。以河南省为例,河南省是我国小麦、棉花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大省地位给河南省农业经济的发展既带来机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需要结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实现农业经济转型目标。

3.有利于促进农业社会效益持续发展

农业经济在生态经济要求下结合多种先进技术,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农业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其也会根据农村具体环境发展趋势,不断调整生产方式,保证经济效益基础上,促进社会效益稳步发展。现阶段,我国新农村建设脚步不断加快,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生态农业的飞速发展,国内农业经济发展之前受到进口农产品影响,使得本国农产品价格持续偏低,极大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在生态经济要求下,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发展农业经济能够有效解决人类日益增长的供求矛盾,首先生态经济与农业经济相结合,可以有效提升人类健康水平,从食品加工到销售环节实现全程把控,其次二者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农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生态经济可以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4.经济新常态对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在发展结构和模式上出现新的特点。当前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过程中,经济增长开始逐步放缓速度,其中贸易增长速度放缓明显。经济新常态对经济增长结构也提出内部调整和优化的现实要求,由传统粗放式转变为高效可持续发展模式。新常态下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解决好经济增速平稳转变问题,更好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全面推进农业经济发展同时也要注重农业产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从当前农村产业结构来看,由于相应制度限制,在农业经济生产过程中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尤其是废水、废气、废渣直接排放,缺乏农村环境保护意识现象屡见不鲜,而且之前对于农村企业生态经济生产监督较为薄弱,很多农村企业造成的污染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监管。部分地区为推进农村经济建设,在生产过程中忽视环境问题。此外,还有部分农村生产技术落后,相对而言生产率较低,为获得高收益也不会考虑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基于此背景,尤其需要农业经济实现生态经济的快速转型。

二、生态经济要求下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增长较为迅速,逐步走向全球一体化发展,各个方面都朝着理想目标前进,加之经济新常态下,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许多挑战,要求农业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变,当前,我国农村面临土地无法合理利用、劳动力短缺、资源无法合理利用等問题的困扰,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不论是从新常态层面,还是当前农村面临的现状来看,推进农村生态经济发展势在必行,为制定更好的发展策略,还需要对当前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作出详细梳理。

1.农业机械化利用率不高,集约化程度较低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农业机械化逐渐普及到农村,但是仍然存在利用率不高现象,一方面是因为集约化程度较低,农户经营较为分散,以吉林省东丰县为例,全县耕地面积190多万亩,但是大型拖拉机使用量不超过7000多台,农用运输车不超过一万台,一家一户生产方式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农村地形限制,农作物大部分种植在山高坡陡的地方,道路不畅导致农业机械化利用率不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一定程度能够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但仍然没有达到合理程度。我国农业机械化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作物都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很多地区水田仍然依靠手工作业。此外,由于我国农业机械品种和使用上存在瑕疵,也造成农机产品在不同阶段存在过剩或短缺现象,种种原因制约了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2.经济基础与农业生产方式较为落后

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离不开农业基础,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在基础设施上不够完善,落后地区农用设备缺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同时设备常年不进行更换和维修保养,大大降低农业生产质量。我国虽然是农业发展大国,国家对于农业经济发展也较为重视,但是现阶段生产方式还较为落后,传统精耕细作的劳动方式使得部分农业经济落后地区接受新型农业生产技术能力较为缓慢,较多农村群众对于新型农生产器具和技术优势缺乏深入了解,甚至部分农民对突如其来的新技术感到怀疑,进而产生抵触情绪,使得新技术普及范围受到极大限制,造成我国农业生产中落实生态农业科研成果较为困难。此外,我国农业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存在滞后性,现今也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生态农业发展制度,农业生产制度的相对落后,造成我国农业生产方面在新型农业领域和技术普及中难以落实,延缓了我国农业地区经济产业结构升级进程。

3.农村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存在紧缺现象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于促进农业资源利用方式由高强度向节约高效型转变,促进农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农村经济发展相对仍然较为狭窄,无论土地、资源还是教育,都是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过于粗放型经济模式造成土地、劳动力和资金等资源的浪费,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益,许多农村劳动力迁往城市,导致农村土地荒废。而且目前农业粮食产量逐年增长,新型农业经济正在逐步形成,农业经济发展带给人们生活质量改变的同时,也给农村资源环境和生态安全带来隐藏威胁。农村土地污染严重,白色垃圾遍布满山遍野,农村污水大多直接排放。据调查,全国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超过0.1亿公顷,受到污染的粮食生产超过0.1亿吨。此外,全球变暖造成气候不稳定,旱涝灾害频发,增加了我国农业生产发展难度。因此,如何破解农业经济与生态经济之间发展难题,给政府和社会各界提出了新的挑战。

4.农村生态经济理念较为落后,缺乏科学性

深入推进生态经济建设是我国目前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农业经济发展领域,由于长期受到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陈旧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滞后的影响,导致农村保护资源和环境意识淡薄。当前阶段,部分偏远地区农村经济环境不容乐观。

第一,部分地区对农业循环经济内涵了解不够透彻。农业循环经济不仅涉及农产品供给,还涉及生产资料供给、农产品销售等方面,导致生态经济从理念上难以深入人心。

第二,部分地区对发展生态经济认识存在不足现象。农民知识文化水平有限,而且农村普遍缺乏对生态经济发展理念的系统宣传,农业生产过程中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理念未能深入人心。当前,部分地区推进农业生态经济的现实紧迫性认识不足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民、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中。大众普遍片面认为,当前农村面临的问题主要还是经济问题,只要加速发展经济,就能解决农村问题,而发展农业生态经济不仅消耗大,而且短时间内难以见到成效,不符合部分地区实际情况,导致较多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忽视生态经济同步现象。

三、生态经济要求下农业经济发展路径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工业化进程逐渐加快的今天,如果农业经济发展不足以维持整个社会正常生活生产,那么整个国民经济将会受到严重损害,甚至会动摇整个国民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为了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国家需要积极采取宏观调控措施以及具体解决办法,全面落实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重要战略,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放到突出位置。因此,针对以上问题积极探索解决策略,以期能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1.构建农业生态系统,保证农业生产力供给

保证农业生产供给是推动农业经济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农业生产力范围极其广阔,最低层次包括物资与资金,较高层次的生产力包括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技术人才等,本质是通过先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建设。农业经济生态化需要立足群众,充分考虑农村实际情况,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根据不同地区生产条件选择适合该地区农业生产模式,确保环境能力能够承载当地农业经济建设,可以将农业经济与当地生态环保产业相结合,打造完善农业生态系统,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协调发展。

2.充分利用农村整体资源,完善生态经济发展体系

目前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可以将农业经济与生态经济有机结合,借助战略方针改善农业经济发展中资源紧缺现象,首先政府各部门需要加大生态经济发展理念宣传力度,加强各级人员对于生态经济的认识,定期开展农业经济交流会,合理开发农村河流、土地资源,对于山高坡陡不安全地形可以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并给予农民合理土地补偿款项。同时积极拓宽生态农业建设信息路径,借助新媒体等信息技术给农村生态经济发展提供及时有效信息,进而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此外,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积极引进机械化农业生产新模式,减轻人们生产压力同时也能够提升现代先进农业生产效率,加快推進集约化农业生态发展模式。同时,对于破坏农业生态发展行为政府可以建立健全相应监督机制,也能够加大农业生产监测力度,鼓励群众积极揭发,发动群众及时制止,起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良好生态效果。

3.引进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农业经济发展

我国人工智能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工业、医疗、金融、政务等方面,农业发展领域涉及很少,随着信息化技术逐渐普及,可以将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引进农业经济发展领域。

第一,建立农村集中学习站点,开设定期农业培训知识讲授课程,增设图书阅览室、计算机阅读室等相关配套设施,以提高务农人员整体素质和思想水平。

第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农作物选种,通过搜集优良种子性状,構建分类模型,对种子进行筛选,提升粮食产量。还可以借助人工智能中的土壤传感器将收集到的含钠、钾等可溶性盐分含量进行预测分析,判断当前土地质量,以便农户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会伴随出现杂草,与农作物争夺养分,借助车载传感器、车载摄像等设备的农田除草机器人,通过数据分析对杂草样式进行筛选,借助传感器智能除草,能够减少农药使用对土壤的破坏,对于环境保护起到显著作用。

第三,可借助图像采集设备对农作物病虫害预测,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获取病虫害种类、程度以及原因所在,通过声音设备获取害虫叫声,通过语音处理将训练好的模型进行语音识别,预防农作物病虫害。

4.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实现农产品国际化发展

农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支柱型产业,在国民经济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农业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建设完善服务体系与保证供给等方法远远不够,还需积极探索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新思路。

需要提高对生态农业经济重视程度,理念上充分接受生态农业新概念,行为上最大限度减轻生态农业建设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坚决遏制因发展农村经济而忽略环境保护现象发生,具体可大力发展太阳能、电能、风能等生态新能源技术,尽量减少化学产品的使用。

加强光伏发电产业建设,利用其解决农业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比如针对农产品遗留下的垃圾,利用电能分解可以减少火化造成的空气污染,分解之后集中填埋可以降低对土地的危害,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在农田中许多天然产品还可以用作养料,比如秸秆可以用于发电,分解之后也可以增加土地养分,达到施肥效果。通过这种废弃物多次利用的方式,保护土壤肥力不流失,进而增加粮食和特色农产品产量,推动农业经济健康发展。

四、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过程中,农业管理模式生态化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要最大限度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共赢,需社会各界积极探索生态经济建设发展模式,要求符合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理念,而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建设需要政府企业以及社会群众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拓宽生态农业建设发展路径,解决生态农业经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最终将生态农业经济生产模式全面渗透到农业经济发展中,进而在农村有效推广,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通过把生态经济与农业经济有机结合的过程,能够有效解决之前存在的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人力物力保障不足等问题,着力完善农业生产力正常供给制度,保证生态农业建设发展服务体系正常运行。此外,立足可持续发展视角,国家及农业生产者还要注重对农业生产资源进行节约及保护,协调农业与生态之间发展关系,以期促进我国生态经济下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协同发展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4).

[2]蒋勇.探究如何推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J].产业经济,2017(21).

[3]范毓芳.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探究[J].农业经济,2019(3).

[4]罗劲秋.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措施探讨[J].调查思考,2019(18).

[5]陈锋正.河南省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耦合系统协同发展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博士论文,2016.

[6]谭明交,冯伟林.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理论探析与启示[J].区域经济评论,2019(1).

[7]陈玺名,尚杰.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创新与探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

(责任编辑:林丽华)

猜你喜欢

生态经济农业经济发展路径
安徽省生态经济发展状况评价
沈阳卧龙湖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