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视角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分析

2020-09-10李小鹤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

李小鹤

摘 要:旅游业作为我国的一项幸福产业,是实现乡村脱贫的重要手段,将旅游和精准扶贫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开发贫困地区的乡村田园、民俗、生态等资源,让农民依托旅游实现就业,增加收入。本文分别从国家宏观管理的角度、丰富旅游产品内容、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坚持旅游资源的保护四个方面阐述了乡村旅游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精准扶贫;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7;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1-0030-03

在新时期,旅游业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幸福产业、朝阳产业,是扶贫脱贫的重要支柱。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到2020年前,我国政府计划通过发展旅游业使1200万人口脱贫,这些人口占全国脱贫人口的17%。旅游业特别是乡村旅游业是贫困地区增加农民收入最现实、最直接、最有效、最可持续的支柱产业。

因此,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响应相应政策扶持,探索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更好地发挥乡村旅游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在精准扶贫战略的指导下,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态势,提升整个旅游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

一、加强国家宏观管理力度

旅游资源和土地、矿产一样,其开发利用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纳入地方发展规划,接受统一的产业管理。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涉及农村社区发展、小城镇建设、农业结构调整、旅游业发展、保护等部门和内容,需要政府机构进行统一的协调、管理。这样就可以避免许多乡村旅游由于缺乏总体规划,而出现的修路造房、重复建设、低层次开发、环境破坏等不良现象。合理使用资源、人力、物力、财力,提升乡村旅游产品品位、更好地带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的中央经济会议都重点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引和基本遵循。从《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指导意见》(文旅发[2018]98号)文件中可以看到,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响应相关政策扶持,落实高质量发展,这都离不开政府层面在乡村旅游中的宏观管理作用。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甘肃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以乡村旅游为抓手,先后出台了《关于扎实推进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甘肃省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等政策,随着相关政策的进一步贯彻落实,乡村旅游迎来了新一轮大发展,极大带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扶贫富民的重要渠道,在更大程度上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

从2018年至2020年,甘肃省级财政每年从省级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1亿元,扶持500个村发展乡村旅游,创建206个旅游示范村,新建1万户标准农家乐。支持贫困地区实施以旅游专业村、乡村客栈、民族民居、旅游厕所、环卫设施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高乡村旅游接待服务能力。

1.进行整体规划基础上积极引入新模式

首先要发挥政府的主导带头作用,一方面联合多个部门,对当地基础资源现状进行实地勘察,进行规划、整合,设计出整体开发思路,合理对扶贫资金进行分配,按照规划实际需要进行资金下拨,但是扶贫资金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另一方面联合乡镇、居民以及开发商进行商讨,结合当地的现有资源,在不破坏基础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确定切实可行的方案。

例如在甘肃省武威市政府探索建立“政府引导、集体经营、农户参与”的旅游扶贫新机制。在武威市的温泉度假村,当地政府引导带动有房屋资源优势的10户贫困户开办农家乐、发展乡村民宿,为当地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开辟了新途径。民勤县推行“旅游+设施农牧业”模式,培育了重兴镇下案村、西渠镇号顺村、重兴镇红旗谷生态旅游村等5个专业旅游村,发展农家乐近100户,带动当地群众创业就业300人以上。

2.规范相应的政策法规

目前,我国旅游法虽已存在,但关于乡村旅游的发展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各地政府也没有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法规,导致经营者经营无法可依,游客的权利无法得到保护,政府行政部门管理无章可循,这种状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因此,政府应当积极与有关各方取得联系,制定、出台相应的关于乡村旅游的法律条文,做到有法可依,保障各方的权益。

二、丰富乡村旅游产品

1.丰富旅游产品内容

旅游扶贫的核心是依托地方特色发展乡村旅游,帮农民增收致富。想要保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丰富旅游的体验内容,旅游服务的内容丰富多彩,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的喜好。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可以发展民俗旅游产品、养生旅游产品、红色旅游产品等,充分开发、建设乡村旅游地所需要的资源条件,包括农业资源基础、乡村自然景观及文化景观基础、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旅游基础设施条件、投资条件等。例如定西市陇西县和平乡永胜村把村内裸露黄土、高起断崖、峥嵘山峰等特殊的地形地貌,作为乡村旅游资源,与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兰州财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等合作,打造成为集餐饮、住宿、采风、写生、旅游为一体的教学实践基地,来吸引外地高校院校师生、写生爱好者前来采风写生、体验旅游。通渭县华岭镇世尧村大力挖掘境内的华家岭林带、梯田、风电及红色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当地风电基地建设、避暑自然条件丰厚、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优势,打造“金岭生态山庄”,建设集旅游观光、生态休闲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安定区内官营镇农村充分挖掘节假日消费潜力,结合当地特色资源,把农家乐、采摘、农事体验等配套起来,打造了李家峡乡村旅游点。

2.加強旅游产品特色

在旅游市场竞争中,“产品个性化”已成为重要的旅游发展特色和趋势,只有做到别具一格、不可模拟,才能在旅游市场竞争上具有长久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因此,想要使得旅游产品具有长久性就要重视旅游形象设计,培育特色旅游产品。例如甘肃定西市通过“当归定西”公众号,定期发布涉及定西旅游资源及旅游产品的微信文章,推广、宣传定西的旅游产品,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目前该公众号最高日点击量达到8000多次,带动了定西土特产品的知名度和网络销售量;通过凤凰网旅游、今日头条、驴妈妈旅游网、中国搜索、乐途网等网络平台,宣传推出富有定西文化、特色的洮砚、彩陶、灰陶、木质工艺品、中药材、马铃薯、小杂粮、剪纸、书画、麦秆画等100多种旅游商品,吸引游客,带动旅游消费,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好评。

这一系列的特色旅游产品的设计,加入了本地区区域特色,吸引了游客,塑造品牌,提升特色农产品竞争力,增加了该旅游产品内涵和可持续发展。

3.制定合理的旅游产品价格

旅游产品的竞争优势不仅表现在产品的外形上,还体现在合理的性价比上,因此,制定合理的价格机制与政策,是对旅游市场竞争可靠性与可持续性最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在对乡村旅游产品进行定价过程中,一是要考虑价格本身所提现的旅游产品价值,二是要考虑旅游者的层次以及消费能力。

定西市岷县依托当地岷州古城文化、洮河文明传承,建立岷县岷州博物馆,开发推广洮河文明及其衍生的文化旅游产品。通过扶持岷县清河源古城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积极吸纳周边手工艺匠人会员,收购其手工艺制品,在岷州博物馆文博产品展示中心进行展示、宣传和销售,进而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2016年,洮砚雕刻、铜铸造产品、灰陶烧制品三大主打产品及其他手工制品、农副产品订单额高达500万元,2017年订单额为1000余万元,有效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

三、培养乡村旅游人才队伍

当前,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大多数为当地的居民,对于旅游业没有全面具体的认识,同时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也不能很好地经营,同时对于乡村中旅游资源不能了解其价值,缺乏保护意识;在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没有接受系统的培训,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各大高校都已培养出的旅游专业人才并没有真正地进入农村。

在2018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为指导奋力迈进我国优质旅游发展新时代》的工作报告中指出,强化人才兴旅,大力推进创新型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在报告中提出要建立旅游扶贫培训基地、旅游职业校企合作示范基地的建设。

1.加大政府的引导和管理

首先政府要从制度层面加强对乡村旅游人才的指导和管理,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认识到自然资源、民俗资源的价值,增强其保护和开发的意识,同时还要投入专项资金,加强他们旅游知识、旅游技能的培训。在2018年5月20日至23日,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旅游局举办了全县2018年乡村旅游培训班,开展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培训采取“移动课堂”“送教下村”的形式,对天堂镇天堂村、本康村,松山镇鞍子山村,抓喜秀龙镇南泥沟村,大红沟镇大红沟村4个乡镇5个村的农家乐、村两委及有意向发展乡村旅游经营项目的村民160余人开展了培训,此次培训可全面推进天祝县旅游扶贫工作,挖掘各贫困村乡村旅游发展潜力,提高天祝县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旅游服务能力,努力营造良好的乡村旅游环境,以旅游人才培养助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促进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2.加强和各大院校的合作引进先进人才

在政府的组织或牵头下,各级乡镇政府或旅游业的经营者与各大高校合作,专门培养适合乡村旅游的人才,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还可以在当地建立教学实习基地,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真正提高实践能力,同时适应乡村生活,真正愿意在农村发展自己的专长。

2019年5月28日,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兰州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经开杯”首届甘肃省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大赛。创意设计大赛以“创意丝路·礼遇甘肃”为主题,大赛分为学生组和社会组,征集作品涵盖城市礼品、旅游商品、甘肃特产等物品包装设计、生活用品设计等实物类产品以及反映传统文化的数字影像和数字化产品,这次活动推动了“校地合作”“校校合作”,让高校学子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同时拉近了学生与旅游的距离,为自己今后进入旅游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坚持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

当前,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汽车尾气、尘埃、旅游区内餐馆排放的废气影响着乡村旅游地的空气质量。另外,游客遗弃的饮料瓶、食品袋,经营者遗留的生活垃圾,开发商抛弃的建筑垃圾等在乡村旅游区的水面、路边、河岸、田间到处可见,严重地影响了旅游地的环境卫生;第三,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建设、破坏性的建设、无规划的道路、餐馆、娱乐场所建设、游客的随意采摘与践踏,导致乡村的绿色植被大面积破坏。

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不保护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就失去了前提和基础。只有将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有效地结合起来,乡村旅游才会具有良好的生命力,我们当前一定要树立对旅游资源的忧患意识,清醒地意识到当前严峻的环境问题,要坚持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利用。

各地各级政府根据实际需要,出台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地方法规,完善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同时以政府为主导,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形成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的组织保障体系;加强对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对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旅游者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打造推出生态旅游产品,提倡绿色环保出行。例如:景区内使用原始交通工具,既体现乡村旅游的自然特色,又可以避免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在景区内,可以购买一些当地自然的土特产,但绝不能是一些要保护的资源,对于旅游产品的开发也需要有计划性,不能涸泽而渔。

参考文献:

[1]张秀华.农村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和创新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8(18).

[2]潘天一,郭小玲,劉伟坤.我国精准扶贫实践困境及其对策建议[J].时代金融,2018(23).

[3]董宪佐.关于“精准扶贫攻坚战”相关难点及措施的探讨[J].经贸实践,2018(13).

[4]赵艳,章高亮.以精准扶贫为导向的村庄规划探析[J].江西农业,2017(21).

[5]李金峰,时书霞.精准扶贫视阈下区域经济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基于甘肃省2010~2016年的数据分析[J].甘肃高师学报,2018(3).

[6]王敬超.新常态下乡村文化旅游产品侧供给改革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7(6).

(责任编辑:林丽华)

猜你喜欢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