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江城子》意境塑造与演唱探微
2020-09-10彭伟明
摘要:艺术歌曲的学习与演唱作为声乐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如何进行学习与演唱方面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本文以艺术歌曲《江城子》为例,浅析本人在学习与演唱方面的心得,以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获得更大的突破。
关键词:《江城子》;演唱;意境;伴奏
一、《江城子》概述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为一首宋词作品。词牌[江城子]。苏轼做。词前有小序(或做题目)题目“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词内容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这首词是苏轼为悼念其亡妻之作。宋仁宗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苏轼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岁的王弗结婚。王弗知书明理,聰明贤惠,与丈夫苏轼恩爱情深,但好景不长其不幸于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因病辞世,年仅二十七岁。因当时苏轼在汴京使馆任职,故将妻子王氏先藏于汴京西郊,次年才迁回四川安葬。时光荏苒,转瞬间已过十年。在过去的十年中,苏轼因其政治上与王安石不符,在官场上倍受打压,先是外放杭州通判,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又改到密州,宦海浮沉,无暇在朝暮间牵念逝去的妻子,但在其内心深处却并未忘却。那夜蓦然在梦中相见,心中积蓄长达十年之久的思念之情,忽如闸门打开,一泄而不可止。词上片写思情,“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一句,犹如见其亡妻,哀婉泣诉,悲凉沉郁;词下片写梦境,悲喜交加,虚实相生,情意缠绵,感人至深。
该歌曲为作曲家敖昌群先生所做,以苏轼词《江城子》词为基础,为其谱上旋律创作成的一首古诗词艺术歌曲。因其动听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词,悲凉凄美的意境,备受广大的音乐学习爱好者的青睐。
二、歌曲伴奏与意境塑造
该曲为并列单二部曲式,单一调性的歌曲(c小调),乐段为方整性乐段,属于二乐句乐段。全曲在13小节与33小节处出现了半终止(V-I),在21小节与41小节处出现了终止进行,其和声为(V7-I),在42-47小节为歌曲的延续即尾声部分。乐曲中出现了许多连线说明该曲整体的感觉是连贯的并带有抒情性质的。
以歌曲第一段为例前奏部分第1小节右手用了一个柱式和弦I级(6 1 3 6),左手也是使用的低音加柱式和弦(6 1 3 6),第2小节接着和弦进行到IV级(2 4 6),第3小节进行到V级(3 5 7),低音部分主要做衬托作用,运用柱式和声突出上方声部主旋律,营造了歌曲凄美的意境。
第4小节和第5小节右手采用I级和弦的转位,左手运用分解和弦,以流畅并具有推动性的伴奏音型进行到演唱部分并在A部分持续运用,转位和弦的应用塑造出一种内心不断涌动出的情绪,仿佛时间流转回千年前的那个夜晚,我独坐在床边,心中的思绪如同奔涌的潮水一般袭来,纵使我没有时时刻刻萦心思念,但终是难以将你忘怀,纵然是时间也未曾抚平我心中的伤痛。
第13小节为歌曲A部分的结束句,伴奏采用柱式和弦I7,并出现了两个倚音,在力度的表现上也是在不断增强,仿佛心中压抑了许久的情绪终要脱离控制,轻声的叹息已经不足以抒发其相思之苦,终于情绪爆发了,歌曲在B段开始处即14-15小节处标记力度为f并且伴随重音记号,功能进行为S-D,具体和声为(IV7-V7)给人以强烈的色彩感,紧接着在歌曲16-17小节处,力度从f转为mf,伴奏转为分解型伴奏,仿佛从高声的呐喊又转为哀婉的叹息,此生再也无法相见的哀苦。
第18-20小节为B乐段的第二乐句开头,在伴奏织体上选择柱式和弦与分解和弦组合的方式,将乐曲的情绪推至全曲的最高部分,纵使你我现在重逢,你也已经认不得我了,十年来的宦海奔波,风尘满面,我早已是两鬓斑白了,在你离开后我经历了许多却以无人可以诉说。
第20-21小节为B段第二乐句的后半句,在伴奏上采用了和弦琶音的织体,仿佛轻声模拟词人叹息时刻的样子,在主音6上长达四拍的延续犹如思绪绵延一般,再次用歌曲前奏所用伴奏织体,延续未完的故事画面并进入了歌曲的第二段词演唱。
三、歌曲演唱方面的建议
(一)仔细分析作品相关的谱面信息及非谱面信息,了解作品的时代与背景,寻求与歌曲作品想表达情感的一致性。如演唱《江城子》时需想到自己表达的是千年前的文豪苏轼的情感,感受到那一份悲苦与凄凉,在演唱前歌词念白时如果能够带着古人吟诵时的感觉为最佳,把每个词组进行划分,在重拍上的音注重字头与喷口。
(二)设计与歌曲表现形态相适应的舞台表演动作,包括面部的表情动作与肢体表情动作。声乐演员在舞台上,不仅要歌唱,同时又要进行“神形具备”的舞台艺术表演。把美好的歌声与传神的舞台艺术表演相结合,就能够使歌声更加传神,使表演更加形象化。如在演唱《江城子》时在面部表情动作应当带有忧伤与思念,在肢体动作的编排上应当表现出古时文人的形态,在着装方面应当与歌曲表现时代相适宜,着宋朝时的装束为最佳。
(三)在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时应把握歌曲的韵味,古琴为古时后文人所钟爱的乐器,尤适于自吟自唱,在演唱时想象古琴的音色,古音尾音的揉弦,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中表现出古诗词歌曲所蕴含的独特韵味。
(四)加强专业技能基本功的训练,在音准节奏力度速度方面把握准确,建立好稳定的声音通道,培养良好的呼吸支持,统一好中高低三个音区的音色,增加艺术表现力,才能更好的将作品呈现给听众。
歌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一个歌唱者,要想在演唱上进步、出色地完成演唱任务、成就声乐艺术事业,自己就必须不断地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专业知识的学习,情感素材的积累,通过不断的艺术实践,培养自己坚持的意志力,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同时还要丰富自己的艺术修养,在不同的领域如,文学、美术、建筑等多方面进行探究,这样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才能获得美妙的歌声。
参考文献:
[1]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邹本初著[M].增订本.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5.4(2017.5重印)
[2]声乐艺术知识300问/金铁霖著[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5(2018.3重印)
[3]宋词三百首辞典/林申清选编[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5
[4]中国文学通典:诗歌通典/杨镰等主编[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9.1
作者简介:
彭伟明(1994—),男,汉族,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音乐表演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