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东传统民居风水美学浅析

2020-09-10郭亚楠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11期
关键词:传统民居新农村建设

摘要:湖北省传统民居的艺术风格独特性是大家众所周知的,本文以鄂东地区的黄冈丫头山为例,走进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追寻历史的脚印。从对丫头山的概况,历史背景,建筑布局和结构规划等方面来分析,以此引申出对传统民居的风水美学理论的思考,结合当代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乡村规划发展总体方向,从风水美学方面给我们的乡村规划提出新的建议。“以古为镜,可知兴替。”可见如今我们新时代的新农村发展建设也要“抛砖引玉”,“古为今用。”

关键词:传统民居,风水美学,新农村建设

一、丫头山概况

丫头山位于湖北省麻城市歧亭,这里风景秀丽,依据我国传统风水理论依山傍水来构造布局。总体看来,丫头山“山如其名”,山势较为平缓。丫头山和“痴心亭”名字的由来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被印在当地的一块白色墙壁上,当然传说归传说,当地传统的风水格局也在美丽的爱情故事中孕育开来,而丫头山这延续了千年的人脉传承也在某一方面印证了这一格局的合理性。从丫头山上放眼望去,整个村子错落有致的布局很有传统特色:民居依山傍水,石头房,青砖黑瓦;以及刚过罢春节后家家户户门口挂的红灯笼和对联,面向塘水而建的痴汉长廊和痴心亭;房屋错落有致,石板砌成的村道干净整洁。据了解村内现有保留较为完整的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的古建筑54座,其中的4座为多院落的古建筑群。

二、建筑结构以及风水布局

与鄂东南传统民居的房屋构造相似,这里的多院落结构,每个宅子的墙头以及檐角都各不相同却又整体看来和谐美观,又在细节上各具特色。大宅的大门都开在山墙,门楣都采用大块的石条制作,值得注意的是大多门楣上都雕刻有图案,一般都是花样或以及祥云为主。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老宅的山墻,大多数都为人字形,有些院子是呈现着两叠或三叠连在一起。从远处看去,民居石砌围墙边的枯草、各户大院里的天井、以及村落里条条的青石板小路,处处体现着我国传统民居的风水美学以及鄂东南地区特有的文化特色。这种依山傍水的传统民居格局也是我国传统风水文化最好的体现。但是令人唏嘘的是,就像全国各地的古民居日渐衰落一样,丫头山老宅的损毁让人十分可惜,还好了解到在2012年丫头山已经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民居保护名单。然后政府对丫头山进行了保护修建。至今丫头山的修建工作已经完工。但丫头山这个有近千年历史文化的古老村落依然会将这种传统的风水格局依然延续下去。但正因为传统的民居建筑不仅代表着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符号,还承载着几千年的民族历史文化记忆。所以古民居作为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其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呈现出了我国的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体现着各地独有的古老而又神秘的地域文化特色,成为了时代的烙印。但是如今,随着我们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古民居的生存空间岌岌可危。经过调查研究:我国总体上看来城乡规划的进程还是大多都在城市的建设和规划上。从大部分城市随处可见的高楼林立,就可以看出我国城乡发展的不均衡。由此带来的是那些携带着古老文化记忆的传统村落逐渐地没落甚至消亡。那一处处古民居的消失,正是一点点传统建筑文化的消亡。这使我仿佛听到了历史沉重的叹息。没错,我们的社会在快速的向前发展,以至于人类对住宅的各种要求都提升了很大的高度。但是对于传统村落的修建和保护,并不能因此而将它遗弃。应该将其加以修缮,重点保护。因为风水学是我们祖先历代积累的宝贵的建筑理论精华,是一种建筑物选址与布置的艺术。现代建筑应将古代风水的宝贵财富应用于现代建筑,营造出符合人类身心健康的环境景观和家居空间。

三、建筑材料结构以及空间布局

丫头山因为所处鄂东地区,所以当地气候较为湿润。丫头山依山而建的建筑布局,使得当地的建筑因为气候湿润以及山路蜿蜒而导致了交通不便等因素,从而致使当地人们在建造民居建筑中立足当地,就地取材。石材、林木和不同材质的砖块是当地民居的主要建筑材料。丫头山依山而建,所以当地民居建筑材料因为古代交通和科技的落后,便采用就地取材的建造方式。当地的民居道路皆采用石块堆砌而成。也正是因为当地的木材石材较为丰富,出于当地的气候条件,木材容易受潮且容易虫蛀,所以当地的建筑材料总体形成青砖黛瓦的结构。建筑的护墙也是石岩结构。少部分的民居采用木材的建筑材料,可见丫头山的建筑材料结构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具有很大的联系,因地制宜采用了当地的原材料,节省了人力财力。因为所处山地,林木众多,山里的潮气非常的大,加上建筑的古老性,以及当时技术理论落后导致给排水铺设的不足,而当地民居又采用了依山傍水的格局。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材料的选用一定要因地制宜。民居的后边多是差不多两米多的山体,所以当地聪明勤劳的居民便家家户户建造房子都用大石块堆砌而成。这样的房屋建筑相对于木质结构,一方面便于防潮性,一方面可以防止林木众多造成的虫蛀对房屋的损害。最重要的是防止因为雨水冲刷以及滑坡而造成的房屋损坏。并且也在很大的程度上使得民居的墙体承重和坚固性得到了很大的保障。当地民居总体建筑高度一般是四米左右,这样就保证了房屋内部的透气性,就像我们现在讲的房屋的“南北通透”,防止屋内潮气汇聚不好流通。可见我们古代老祖先们在房屋建造上的前进性眼光。最重要的是,这样的房屋建筑结构因为墙体的坚固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延长了房屋的使用寿命。此外当地民居的墙体还有部分采用泥土混合小石子的材料,这也是当地民居的一大特色,也是出于防潮防风以及房屋坚固性的考虑。当地的建设基本都是就地取材,这就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污染,体现了生态可持续的前瞻性眼光。在实用性上众所周知,“石头房”隔热保温,冬暖夏凉。无不体现着当地人的聪明才智和民族特色。当地的空间布局也别有特色,远处看来,依山而建的丫头村民居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在选址上采用了传统布局:坐北向南,依山面水的传统风水格局。村落围绕两个大水塘整齐分散开来,围绕的山体植被秀丽,村落的高低排列错落有致,这样有助于防洪防水,也不影响采光。面水而居在古代可以很大程度上给人们提供便利,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房屋的防火系数。利用当地的地形,前低后高,使得当地民居冬天具有很好的采光性,夏季又有凉爽的山风掠过。丫头山的植被茂盛,保护的也特别好,能很大程度上减少水土流失以及山洪的发生。也使得当地风景显得格外秀丽,古老神秘。这些民居建筑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简单的建筑技术,通过环境设计,巧妙地将建筑环境与生态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很好地处理了人、建筑和自然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丫头山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当地的风水布局和建筑材料空间结构等进行研究。更加丰富了传统民居风水美学的内涵,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于我国的乡村建设提供了风水美学以及生态持续的发展方向。在新农村的建设方向上我们可以从传统民居的生态环境建设来启发我们对于治理污染,建设秀美乡村的可持续性新一代住宅环境的思考。继承我们传统民居的独有中华风水美学理论,使我们不管是乡村的建设规划以及城市住宅和社区规划建设等等方面都能够“抛砖引玉,古为今用。”

参考文献:

[1]风水学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J]. 郭云霞.陕西建筑.2007(01)

[2]鄂东陈家山传统民居的环境设计——以陈氏祖堂屋为例[J]. 卢雪松.装饰. 2014(10):131-132.

作者简介:

郭亚楠(1994.06-),女,汉族,河南郑州人,武汉工程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传统民居新农村建设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艺设计中的应用
分析关中传统民居屋顶装饰艺术
城镇化背景下“微山岛”传统民居保护研究探析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下提升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