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及长效保障机制
2020-09-10何颖
摘要: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中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中等技能人才,本文以河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为例,阐述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模式,分析在校企合作过程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政府、学校、企业和学生四个层面提出深化校企合作的长效保障机制。
关键词:电子商务;校企合作;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中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中等技能人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逐渐走入中职学校,并成为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电子商务专业作为实践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其理论来源于真实的市场情景,在理论教学中,很难形成闭环的市场情景,实践教学则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河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为例,电子商务专业是该校的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在专业建设上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在校企合作共建中有一定的经验,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该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的共建模式,阐述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索实现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校企合作长效保障机制。
一、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共建模式
近几年,河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培养模式不断探索与创新,已由原来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理论知识体系为主导的传统理论教学模式向现代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转变。
(一)“订单班”模式
“订单班”模式即企业点菜,学校配餐式培养模式根据企业标准引导专业的教学改革,与企业共同制定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企业用人标准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对接,企业岗位职责与课堂内容相对接,利用校企双方的教育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参与人才质量检验评估,并按照相关协议,落实学生就业。从2016年开始,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已成功创立京东班,与京东客服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由企业方出资在我校建立电子商务实训中心,该实训中心完全模拟电子商务项目商业运作环境,引进真实的电子商务项目,并配备实训指导老师,负责实训课程教学工作,让学生获得更加真实的创业能力和各项职业能力训练。学校主要负责文化基础、专业理论、基本技能培养,企业负责主要技能的培训。学生在学校学习了一年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后,第二学年分配到京东客服中心进行实习,由企业经验人士指导,真枪实战演练企业相关业务,学生在第三年则可以直接以正式员工身份进入京东客服中心工作。该模式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直接实现就业。
(二)“校外顶岗实习”模式
“校外顶岗实习”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两年之后由学校牵线进入相关企业实训。学校根据企业特定的用工需求,与企业达成协议,共同制定教学计划,调整课程设置、实训安排、毕业考核。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完成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第三年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这是我校目前开展最为广泛的校企合作形式。一年的顶岗实习使学生快速实现由学生向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目前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已与百果园、河南中大门保税中心、平安保险电话营销中心、贝壳房产中介等多家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参与工作实践,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为一体,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和应变能力等职业岗位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二、电子商务专业的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
我校虽然在校企合作模式、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校企合作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在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 政府层面:管理体制尚不完善,运行机制缺乏协同
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了很多有关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但校企合作法制和机制建设仍十分薄弱,很大程度上通过依靠情感来维系,形式凌乱,结构松散,合作主体间的职责、权力、义务等界定不清,政府主导作用认识不足,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驱力不大,学校服务企业意识不强,制度建设滞后于校企合作的实际需要,导致校企合作浅尝辄止,陷入“形式化”的泥潭。
(二) 学校层面:机制不够灵活性,难以适应校企合作
学校管理机制不够灵活,无法适应校企合作形式多变性、多样化的要求,诸多岗位设置、绩效考核制度、人才培养制度等难以协调,难以调动系部参与校企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校企合作不能在微观层面得到落实,教师不愿意花大量的精力深入企业一线,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难,导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企业需求相偏离,企业用人满意度低。
(三) 企业层面: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合作企业由于不够了解职业教育,与学校相对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导致对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技术力量缺少信心。在管理过程中并没有把校企合作放在核心位置,企业投入的人、财和物也有限;再者,企业作为一个盈利性组织,决定了其内部管理制度围绕提高效率和资金回报率为中心,无法通过主动改革内部管理制度来适应校企合作的需要。因此,导致校企合作成效并不显著。
(四)学生层面:期望值高,职业规划不清
很多学生并没有清晰地认识到变化,就业观念滞后,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对工作期望值高,缺乏吃苦耐劳和创新精神,对自身能力和素质提高的意愿不高,导致在企业实习过程,离职率高,很难做到善始善终。
三、电子商务专业的校企合作长效保障机制
为了保障校企合作模式的长效运行,政府、学校、企业和学生四个层面不断延伸和深化校企合作,使之沿着常态化、制度化、成效化的方向持续发展。
1.政府应发挥桥梁作用,建立相关激励机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鼓勵优质的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活动。其次,政府主管部门出台推进教育发展的制度,促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转变,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再者,政府要明确学校和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权责利关系,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保证政策的落实到位,促使校企合作的常态化发展。
2.学校应以深化校企合作为导向,构建开放性、灵活性的管理体系。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注重内涵教育,重视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其次,健全人才流动机制,支持教师“走出去”,鼓励教师走向企业,同时也吸引有有经验的企业精英走进学校课堂,提高教师的流通机制。再者,学校应当为学生开展就业方面的指导和教育,通过讲座、测评等方式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自我,指导学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
3.企业应当主动走进学校,与学校加强沟通,进行灵活多渠道的校企合作。积极协助学校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修改课程设置,完善课程内容,指导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其次,企业应当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在真正就业之前提前了解岗位要求和工作内容,验证自己的职业抉择,找到自身与岗位的差距,推动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4.学生应当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客观地认识自我,在分析自身的性格、爱好、特长和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外部大环境,找准自己的位置,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再者,学校在校期间要储备知识,提高自身所需的专业技能,进而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2] 沈燕.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15(7):49-55.
作者简介:
何颖(1985-),女,汉族,河南周口人,硕士,讲师。
*基金项目: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ZJC180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