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2020-09-10单以涛

高考·上 2020年11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生物教学高中

单以涛

摘 要: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与创新,给我国高中生物带来了更为新颖的教学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在传授学生课本知识之余,还需培育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基于此,我国高中生物教师需在课堂教学之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促进我国学生生态环保意识的养成。本文主要深入分析了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之中的有效应用,以期加强二者之间的融合程度。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生态文明教育

引言:以生态文明教育为基准来对学生开展高中生物的教学,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真正变为现实,可有效抑制能源的大肆开采等现象。除此之外,还可使高中生对生态文明有一个较为深层次的感悟,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态习惯。

1、现阶段高中生物教学与生态文明教育有机融合的状况

由于我国将生态文明教育有机融入高中生物教学之中的时间较短,高中生物教师依然处于摸索阶段,因此目前生态教育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渗透方式仍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且方法较为单一不够多元化。高中生物教师目前所采用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一是在时间活动中进行渗透,二是将其渗透于生物教学课堂之中。

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于高中生物的实践活动之中,指代的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各类多元化的生物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意识。例如,高中生物教师带领学生参观生态环保基地、组织学生在植树节进行植树活动等均属于生物实践,通过此类实践活动可极大提升学生的环保理念,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时刻贯彻环保理念意识。

在生物教学课堂之中的有效渗透,则指高中生物教师可借助于生物课堂向学生传播各类与生态文明具有一定关联性的知识,加深学生对于环保理念的认知程度。

生态文明教育是基于环境教育发展演变而来,二者之间虽具备较多的相似性,但差异性也十分显著。环境教育与生态文明教育最大的差异性便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涵盖面更为广阔,是对环境教育的补充及提升。现阶段受高中生认知能力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高中教师教学教育理念仍较多遵循传统方式等因素的制约,我国高中生对于生态环保意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未有效形成成熟全面的环保理念,因此现阶段我国高中开展的生态教育占比最多的仍是环境教育。

2、高中生物教学中将生态文明教育有效渗透的积极作用

将生态文明教育与高中生物教学二者进行全面融合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四方面之中:

第1,积极响应国家课程标准。我国教育界对于高中生物的课程标准便是需注重培育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生物教学之中可有效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第2,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需求。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為例,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之中便有《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此类有关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章节,该章节重点论述了生态环境在人类发展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人类若想继续生存下去则必须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基于此,为有效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我国需在生物教学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向的生态文明理念。

3、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入高中生物教学之中的具体方法

为有效加快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之中的渗透速率,高中生物教师可按照下述几点具体措施来进行有效渗透:

第1,将生态文明教育有效渗透入生物课堂之中。为促进高中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正确形成,高中生物教师需把握好生物课堂教学环节,将生态文明教育进行有机渗透,与各类高中生物知识点形成相应的联系,使高中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其生态文明理念。目前我国高中生物课本中有较多关于生态文明的章节,与生态文明间存在间接联系的生物知识点也较为丰富,因而高中生物教师需对高中生物课本进行深入性的挖掘,在进行与生态文明相关的生物知识教学时,高中教师可提前在教学目标之中进行标明,随后通过各类教学手法将生态文明教育有机渗透入生物知识点教学之中。以人教版生物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为例,高中生物教师在进行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该章节的授课时,教师可先给学生播放关于生态环境的视频或歌曲来引导学生对目前生态环境的现状进行发散性思考,可有效激发起学生对于该堂生物课的参与兴致。随后,教师可向学生提出目前所存在的环境问题有哪些?的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思考,教师可要求各小组推选一位小组代表上台进行观点陈述。通过此类办法,可有效激发出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使学生深刻意识到对生态环境开展保护的重要意义,学生将自主联想到其在日常生活中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行为,有利于学生此类行为进行纠正。

第2,积极开展生物实践活动,将其与生态文明教育所融合。为积极巩固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之中有效融入的成果,我国高中生物教师需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与生物有关的实践教学活动,在该环节内有机融入生态文明教育,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其思想意识层面对于生态文明观念的认知度,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效贯彻落实此类观念。例如,高中生物教师可合理利用与生态环保有关的相关节日,例如世界动物日、植树节等,在此类节日中带领学生开展与环保相关的公益性活动,可有效使学生意识到自身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巨大责任。

除此之外,高中生物教师还可将生物实践与课堂生物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可带领学生进行关于环保课题的调研,例如对本地的生态环境污染进行有效调研,可使学生清晰知晓在获取自然资源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可逆转的损伤,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刻性反思。

第3,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来强化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随着我国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我国教育界中已形成互联网+学科的教学方式,我国高中生物教师为促进生态文明教育的全面性渗透,可在课堂教学上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例如,以教授基因工程一课为例,生物教师可将信息技术与目前最为新颖的5G技术相融合,委托专业公司打造配套课程,课堂上学生通过特质的眼镜便能对基因工程有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认知,通过该种方式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其思考基因工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联。

第4,开发与生态环境有关的校本学习课程。当今社会,我国生态环境污染日益严峻,嗓音污染、水质污染等因素都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作用。高中生物教师为加深学生对该问题的深入性思考,引导学生对身边的生态环境加以关注,高中生物教师可针对生态环境开发一系列与之相关的衍生性校本生物学习课程,该课程体系的教学重点便在于引导学生感悟身边所存在的生态环境污染现象,并引导其对形成此类污染的背后成因进行积极探索与分析,使学生得出相关对治理生态环境有所作用的措施办法,对促进学生形成成熟的生态文明意识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

第5,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培育高中生态文明意识的最终目标便在于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贯彻落实相关理念,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故此高中生物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多和日常生活相挂钩,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之中的渗透性。例如,现如今国家在大力倡导推行垃圾分类政策,高中生物教师可在课堂之上组织学生开展关于垃圾分类的小游戏,可有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文明意识,并将其落实到日常生活之中。

第6,组织学生进行关于生态文明的课外书籍阅读。高中生光靠高中生物课本之中的相关知识,将难以培育出成熟的生态文明意识。高中生物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课外书籍阅读,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知识。通过大量课外书籍的阅读,学生对于形成生态问题的背后原因将有一个更为深层的了解,可极大激發出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热爱之情。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有效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之中的渗透性,我国高中生物教师需对此制定一个较为完善成熟的教学规划,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进行生物学习的积极意义,加快培育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参考文献

[1]王兴东,陈壮.浅淡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J].现代交际,2018.

[2]王丽芬.浅淡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J].高考,2018(36).

[3]刘千秋.浅淡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000(007):175.

[4]岳萍丽.浅淡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J].知识文库,2019,000(005):P.151-151.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教育生物教学高中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研究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于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