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支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0-09-10黄利刚

高考·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高中化学运用

黄利刚

摘 要:在高中化学授课过程当中,化学教师可以采用支架式教学的模式并积极发挥该种教学模式的价值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效率,同時还能在课程结束时,确保学生能够对化学知识体系形成一个良好的认知。本文主要以铁盐和亚铁盐为例来具体阐述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价值和优势并提出了具体的运用措施,旨在为高中化学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高中化学;教学;运用

1.引言

近几年来,传统的双基和三维教学目标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潮流,向着核心素养目标进行转型,同时在转变过程中重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对于学科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而言,学科素养的改变是其变革的核心内容。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所有教师在开设课堂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坚持以学生为主的基本原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在教学时要为学生确立完整的课程知识体系,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在不断实践中部分教师选择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该模式不仅与先进的课程教学理念相吻合,而且容易施行,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2.核心素养与支架式教学模式概述

对于学科核心素养而言,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学科育人价值。同时,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与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存在直接联系,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对提高学生的优秀道德品质和素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化学核心素养而言,其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化学课程而言,其是一门能够充分展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共同合作、科学创新等能力的学科。同时,学生通过学习化学课程能够为自己树立明确的未来发展方向。此外,对于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而言,其主要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这五个方面。

对于支架式教学模式而言,其主要是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中衍生而出的,是在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基础上引申而出的。教师在采取支架式教学过程当中,其主要是根据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设立灵活性较高且较为完整的学习支架和学生依附支架,对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进行开发,从而就能促使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独特的知识构架,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相关学科基础知识体系,对学生培养科学探究、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团队协作等能力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3.支架式教学流程设计

对于支架式教学过程而言,授课教师要设立创新性且具有吸引力的情境,这样才能确保学生能够投入到课程学习当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结合需要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搭建合适的学习支架,如果存在较难的知识点,那么教师就要将这类知识点进行分解,然后发挥学习支架的作用。学生只有通过独立探索,同学之间相互合作学习,那么才能有效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学科核心素养水平。一般而言,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环节主要包括:情境创设、搭建支架、独立探究、协作学习、效果评价这五个方面,具体如图一所示。

4.支架式教学在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本文主要结合《铁盐和亚铁盐》的例子开展支架式教学模式,对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4.1教材分析

在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中,铁盐和亚铁盐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一般而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见铁及其化合物,并对其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教师在开设铁盐和亚铁盐课程前首先要确保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知识点。同时,学生还要能掌握最简单的实验设计办法以及实验操作步骤,这样才能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铁离子与亚铁离子的检验与转化的原理和流程。此外,教师在开展铁盐和亚铁盐课程过程中,配合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够提高学生对铁盐和亚铁盐的知识掌握度,提高学生自主实验、探究、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对铁的有关知识的认知度,从而就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师在开展铁盐与亚铁盐知识讲解过程当中,首先要做好充足的备课准备,提高知识点讲解过程的逻辑性与合理性,确保教学过程相关的知识点能够前后呼应,这样才能在循序渐进中提高学生对铁盐和亚铁盐基础知识点以及重难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培养良好的核心学习素养提供保障。

4.2教学设计思路

在铁盐和亚铁盐教学设计过程中,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是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融合问题探究流程,对教学的不同阶段搭建针对性的学习支架,最终就能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主要设计思路如图二所示。

4.3教学实施过程

4.3.1创设有效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开设以下内容的情景支架:首先,教师可以准备一支黄玫瑰,然后如同魔术的方式将该黄玫瑰变成红玫瑰。当黄玫瑰完全变成红玫瑰时,教师就可以称其过程为自己变的魔术,那么就可以开设问题支架,询问学生该过程是否精彩,是否有学生能够揭开谜底。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围绕黄玫瑰如何变成红玫瑰的主题对课程涉及到的铁盐和亚铁盐知识进行讲解。教师采用这种类型的情景导入,以魔术的方式创建情景支架和问题支架,那么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程讲解内容,从而就能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

4.3.2搭建合理学习支架,组织化学教学活动

在通过搭建学习支架来提高化学课堂活跃性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演示的方式。由此,教师可以开展如下的实验支架:首先取2支试管,在1支试管中加入五毫升的FeCl2溶液,另外1支加入同等体积的FeCl3溶液,然后向两只试管中分别滴入几滴KSCN溶液。此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的现象,讲述先前表演魔术的原理与此实验的原理是一样的。然后教师可以询问部分学生对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表述。此时,学生在经过思考后会回答,对加入FeCl3溶液的试管,溶液的颜色由原有的棕黄色变成了血红色,而加入FeCl2的溶液没有明显的颜色变化。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之前魔术过程中展现的现象,然后对学生进行知识原理的讲解,原理内容为:原先纸质黄玫瑰表面涂抹了一层FeCl3溶液,木棍上蘸有KSCN溶液,那么当木棍触碰到纸质黄玫瑰时,两个溶液就会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颜色为血红色的Fe(SCN)3新物质,那么原来的纸质黄玫瑰就会变成红玫瑰。最后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以KSCN法来检验铁离子的方法,涉及的离子方程式为:

板书:Fe3++3SCN-===Fe(SCN)3

对于该实验支架而言,其能够激发學生学习的兴趣及探索的欲望,通过现实现象来理解化学原理,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力度,提高学生有关宏观辩识与微观探析方面的化学核心素养水平。

4.3.3引导学生独立探究,促使学生知识迁移

教师:【问题框架】首先教师在上课之前让学生对之前学习到的铁有关知识和化学反应进行回忆,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如何使用其他方法来检验铁离子,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

学生:部分学生结合以前的知识会回答:三价铁离子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并产生红褐色沉淀。

教师:【工具支架】教师要学会采用工具支架,将二价铁离子和三价铁离子分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产生的不同颜色的沉淀通过图片向学生进行展示,然后教师就可以讲解以下化学原理:对于铁的氢氧化物而言,不同价态的氢氧化物是不同颜色的沉淀,那么就可以通过加碱液的方法来有效区别二价铁离子与三价铁离子。

由此,教师就可以在黑板上写下加碱液法的离子方程式:

板书:Fe3++3OH-===Fe(OH)3↓

总结:利用硫氰化钾法和加碱法能够有效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三价铁离子,同时两种方法也易于操作。

【设计意图与素养体现】:在本次课程开设过程当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对上一节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然后将上一节学习的内容与本节课程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师通过展示图片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从而就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

4.3.4指导学生团结协作,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教师:【问题支架】对于常见的铁化合物而言,其含有的铁元素主要分为二价与三价两种价态,不同价态的铁离子会给化合物的性质带来一定的差别。教师可以先提出二价铁离子与三价铁离子之间存在哪些差别,表现为氧化性还是还原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学生:在学生初步思考过程中,其会认为三价铁具有氧化性,二价铁既存在氧化性也存在还原性。

教师:【实验支架】教师先提问,如果Fe2+表现为还原性,那么当其与Fe3+相遇时是否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并相互进行转化,然后让小组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合作探究:第一,学生首先将适量的铁粉加入到Fe(SCN)3混合溶液中并充分震荡;第二,将振荡后的溶液静置几分钟,然后在另一个试管中加入取出的上层清液并滴入几滴氯水,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在Fe(SCN)3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铁粉会使原来的血红色褪去;在上层清液中加入少量氯水会使得清液再次变回血红色。

板书:2Fe3++Fe===3Fe2+2Fe2++Cl2===2Fe3++2Cl-

教师:教师对上述实验原理和结果进行讲解,原理内容为:三价铁离子具有氧化性,二价铁离子具有还原性,同时两者之间可以进行相互转化。然后,教师可以就“Fe3+和Fe2+如何进行相互转化”这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

交流与讨论:【任务支架】教师按照先前分好的小组要求学生对三价铁离子与二价铁离子之间的转换方法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当中,学生能够得出:三价铁离子加上还原性物质能够还原成二价铁离子,二价铁离子只有与氯气或酸性高锰酸钾等氧化性较强的物质进行反应才能转化为三价铁离子。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支架式教学模式而言,其主要体现的是素养为本的核心思想。本文主要结合以铁盐和亚铁盐为主题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对支架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应用方法进行诠释。在支架式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教师在授课之前要选用具有吸引力的案例来提高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要求学生对课程的难点进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确保学生对化学知识体系有着深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水平。支架式教学模式同时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带来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还为学生的长远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锋.支架式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8,000(047):157,174.

[2]谢贤成.支架式教学法及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000(046):184.

[3]邢慧慧,杨珊珊.支架式教学策略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00(014):129-130.

猜你喜欢

支架式教学高中化学运用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大学英语听力中支架式教学模式探索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拾级而上 顺流而下
基于概念图的语文支架式教学策略